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一支专门的xx用于黄金勘探,在20世纪90年代年初之前,中国武警黄金xx是{wy}有权进行大规模黄金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队伍。在常人眼中,这群寻找金山的军人带有许多神秘色彩,因为他们极少在xx以外的媒体上曝光。对他们自己来说,军服胸前的“黄金”二字意味着职责、荣誉和专业能力。与其他兵种相比,他们的科技含量要求更高,除了军事训练之外,还要接受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分析化验等专业训练。与其他地质队相比,他们则具有更强的团队意识、更迅速的应变能力、更淡泊的心态和更顽强的吃苦精神。用黄金xx官兵的话来讲,每次奔赴新区找矿就是又要“打一场硬仗”。 黄金xx成立于危急之时。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但那时的中国尚是一个“贫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时,黄金年产量仅为4吨,此后30年间也未超过10吨。曾带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创造垦荒奇迹的王震将军向中央建议:“让xx去找金子!”1979年初,一支军事化专业找金的特殊xx——中国武警黄金xx应运而生(当时为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85年列入武警xx序列),12个地方地质队整编入伍的数百名科技工作者穿上了崭新的军装。世界上xxxx的寻金xx纵横白山黑水、荒漠戈壁、雪域高原,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大范围、大流动的黄金资源勘察战幕。20多年来,他们先后在黑龙江查拉斑河、四川嘉陵江、河南东闯、陕西金龙山、新疆马庄山、云南墨江金厂等地探白探明多处大型砂金和岩金矿床,累计探明黄金矿产资源/储量1700多吨。不久前,在甘肃省文县阳山地区,黄金xx耗费十年光阴,发现含金矿脉近百条,累计探获资源量308吨,成为亚洲{zd0}的类卡林型金矿,改写了我国没有200吨以上超大型独立金矿床的历史。国土资源部一位资深地质专家说:“就凭这座金山,黄金xxxx称得上是中国西部的找金王!”中国黄金市场开放后,许多黄金生产企业自己也拥有了勘探队,但黄金xx在我国金矿勘查领域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看到了吗?这就是黄金。”在武警黄金xx驻烟台支队的岩矿实验室,研究人员用笔尖点着一颗指甲大小暗灰色矿石标本边缘的一处让我观察,肉眼几乎看不见那一点金黄,但当我把它放到显微镜下,那耀眼的金色形状就一览无余,更加显得周围黯淡无光。“金通常躲在黄铁矿或者石英间的晶隙中,呈片状、块状或颗粒状,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出,黄金的颜色更沉实,密度更大,而且质地更为柔软,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表面的擦痕。”这种金属是如此的柔软,以至于很容易被磨损,变成极细的粉末。我想起有人告诉过我,制作金银首饰的老金铺如果某天要迁走,连地面一尺厚的砖土都要打包装箱,片甲不留,因为制作过程中磨损下来的金屑天长日久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实验室墙边的柜子上摆放着各类矿岩标本,我的目光很自然被某些闪烁着点点金属光泽的石块吸引,但那不过是黄铁矿或黄铜矿而已,“黄金与黄铁矿、石英脉、闪锌矿等矿石伴生的现象十分普遍。”研究人员说,这些样本有助于他们了解和分析矿床的起源,通过对照类似的共生现象,研究新的矿床是否具有开采的可能。 黄金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极其广泛,随便从你居住的楼下抓一把土,就可能含有金。但金的含量又极其稀少,在人力能及的地层中的平均含量不足十亿分之三,且分布极其不均匀。同许多资源一样,只有当它“特别富集”、数量超常时才值得光顾,研究人员称之为“金异常”。 异常当有异象。老话说“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丹砂是辰砂的别名,而辰砂是生产汞的主要原料,这表明我们祖先早已发现了汞和黄金有共生关系。一位经验丰富的找金人跟我说,如果能够找到那种颜色暗红、质地松软、有蜂窝状孔洞的“鸡血石”,那就有福了。唐代甚至记录有利用植物找金的方法:“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植物的根系深扎土壤,汲取了其中的养分和矿物元素,呈现出不同的群落特征,无意中担当了“报矿员”的角色。但事实上,找金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人类上千年的寻金努力已将那些容易辨认的砂金矿、露头矿甚至浅埋矿几乎开采殆尽,古老的经验越来越不好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不同地区进入找寻隐伏矿和难识别矿的“勘查时代”。 科学主宰一切,一块看似寻常的土地可能就是黄金的源泉。 “前人的成果是最初选定勘查区域的基础,比如这张可以共享的1:20万地质构造图,胶东已知金异常区域就有一两百处。有时老辈人的经验甚至地名(如金山、金厂)也有参考价值。过去找矿靠的是三件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今天则结合以往积累起来的各类地质资料,通过卫星遥感解译、xxxx仪、航空物探、地球化学等新技术的运用,综合利用各种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相互验证,不断缩小勘查靶区,成功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黄金xx驻烟台支队的庄中队长站在胶东半岛地质图前给我作了一次生动的黄金勘探入门讲座,体现在地图上的xx度从最初的1:20万到1:1万甚至1:5000,对专业人员来说,地质构造、含矿岩系、地质异常、矿床赋存等信息也越来越清晰。 对大多数人来说,遥感技术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从远距离的航天、航空等平台上通过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对地面物质特征进行远距离探测,而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显得更抽象一些。简单说来,地球物理勘探好似给地层做X光检查,通过各种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和变化,从而分析、推断、解释出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的情况。相比之下,地球化学勘探则更像给地球进行采“血”化验,系统地测量xx物质(如岩石、疏松覆盖物、水系沉积物、空气或生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和性质,从而发现与矿化或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深究起来,每一种方法都深奥xx,复杂异常,但这些新的方法的确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隐伏在地下的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 接下来,所有的观察结果包括地质理论推断的找矿靶区都需要实地取样验证。我跟随庄中队长和地质组来到位于龙口市大磨曲家的一处山上,几年前他们已经在附近找到了一座特大型金矿,如今还要这一金矿的外围进一步普查。这是一条大约100米长、1米深的地质探槽,可以清楚看到风化明显的岩层断裂。做好测量、画样、记录等工作后,两名战士开始取样,在槽壁上挖出体积为五块砖头大小的岩土装入样袋,风很大,钎子凿下去激起的岩石碎屑很容易溅入队员眼中,不过因为风化得厉害,取样也非常迅速。他们说,有时候遇到坚硬的花岗岩,{yt}只能取两三个样本。槽探结束后,我们在下山的途中路过一个钻探机台,四五个武警战士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正干得热火朝天,高速旋转的钻头温度太高,需要高压水流的不断滋润冷却,钻井架旁是一摞摞摆放整齐的圆柱形岩芯,战士在刚刚取上来的岩芯上用红笔标上“437米”。通过钻探,地下1500米甚至更深的岩石样本也能够被获得,它们将和山上槽探取得的样品一起,送往化验室粉碎、提取、化验、分析、鉴定和研究,以确定其中的含金量。这些矿样是这一段矿脉的代表,承载着找金人的希望。“这可不容易,发现一百条矿脉,有一两条具有开采价值就不错了。”带我们上山的司机战士说,“我们把这儿的山都快跑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