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山皖水行(33)、再说石窟凿痕花纹
(2010-03-09 07:17:13)

 

 

徽山皖水行·花山:   

    

                            徽山皖水行(33)、再说石窟凿痕花纹

 

                                        作者:驿路牧歌

 

徽山皖水行(33)、再说石窟凿痕花纹

    花山谜窟有36,现已发掘并能供游人方便观赏的是2号和35号石窟,另外还有二十四柱、姐妹胭脂洞、通天府、独柱洞、水下石窟等。此次来花山,我只是去了2号和35号石窟,据说那些正在开发的石窟可让人探险游览,只是可惜此次的游程时间有限,无缘于花山的其他石窟了。

 

    花山有谜窟,到花山谜窟,我想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应该是那些无处不见的凿痕花纹。在游览完2号和35号石窟后,走在这空寂的山坳里,它就一直缠绕在自己脑海里。据说有人曾对花山石窟群中的凿痕花纹进行过临摹写生,结果发现,这些精美的凿痕花纹样式竟有18种之多,它们有的似天象中的云鳞、云团和云带,有的似自然山水中的水波、山皱和雨丝,有的似鸟兽的羽毛,有的似树叶的脉络,有的似鱼类的骨架,有的似人体的曲线轮廓,还有的似房屋中的瓦垄,等等。在2号与35号石窟的游览中我没有刻意去数自己看到过多少种,但所见之凿痕均给人一种自然流畅之感,它们所凿的深浅竟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也恰到好处,其凿法又是那样的井然有序也老道娴熟,象是有一种近似自然天成的神韵无形地流淌浸润其中,即使是那很长很长的凿痕,也是那样的一气呵成,中间绝无断续的痕迹。在这些花纹中,有的豪放大气,有的清丽婉约,有的一泻千里,有的弧然回环,令人无不为此啧啧称叹。

 

    今天不知是为甚麽,来这里的游人竟是如此的稀少,前前后后就仅有我们这一拨。游览完毕的同事们都已走远,而我还是伫立在这空寂的山坳里不想挪动一步。山坳里没有一丝风的吹拂,那身前身后绽放着的一株株紫薇花灿灿然然地烂漫在这秋日的斜阳下,望着同事们回返而去的身影,我的思绪仍旧留在这石窟内那到处可见的凿痕花纹里。遥想当年亲手建筑这庞大地下石文化建筑的那些建造者们,他们没有刻意的造作,却将那近似自然的流畅圆融进了自己精心雕凿的那一锤一凿之中,而这些凿痕花纹里没有笔墨却胜似笔墨,仅从视觉上来观感,这无疑不是一种独树一帜的艺术风采和别具个性之美作。有美学家曾这样对其描述:“无须刻意,只要保留率真,直指本意;摒弃造作,但求融入那份铭心的感受、感动、感悟。大技法在于无技法,此处无笔墨,却尽显笔墨中,风格自来,风采自来,个性自来。”

 

    是的,这样的评价入木三分。但是,当我在花山谜窟感受着这些天籁似的图画、聆听着美学家这些精湛xx的评价之辞时,再结合自己心中对这些凿痕花纹的现场感悟,恍惚间觉着,这其中似乎是在揭示有一种人类原始的一种对大自然的认同感。于此,令我不由得想到一个这样的事实,这就是,花山谜窟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在北纬30度这条神秘线域之内。

 

    众所周知,在这条神秘线上,不但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古城摩亨佐达罗以及土耳其卡巴德其亚,还有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史前文化的石文化都散布在这一神秘线域之内。花山谜窟就介于北纬29度39分34秒到29度47分7秒之间,在古徽州史籍中曾记载过“习水使舟,巢居,善铸铜”的古山越人在此活动。世界古文明史上都曾出现过巨石文化建筑,如欧洲的巨石阵,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等,那麽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先民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了,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花山谜窟群,是否就是那史书上所记载的古山越人所创造的一种史前文明,以呼应世界巨石文化的浪潮呢?因为有分析说,如果洞窟的深处开凿于晋代,那麽由于开凿近洞口处时,似乎使用的是较钝的工具,如青铜工具等。而史书上的古山越人正是善于铸铜的一族。于此,我们可不可以如此猜想,这遍布于石窟内部那些精美的凿痕花纹就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

 

    只是猜想,只是猜想,于这猜想之外,这花山谜窟着实让人为之震惊。置身其中,于震惊中又令人感慨万千也神思恍惚;离开时,它仍旧缠绕在心,让人为之瞠目结舌,灵魂出壳。

 

 

请点击    欣赏全系列图文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徽山皖水行(33)、再说石窟凿痕花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