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不满十六岁就跟爷爷走到一起,相继养育了九个儿女——那是何等的骄傲!兔儿家人丁兴旺远近闻名,爷爷七十岁寿诞时直系全家福就达近50口。
奶奶对家里还有一大贡献:让爷爷走上做豆腐之路,使全家人逐渐摆脱饥饿贫困。应该说,奶奶就是“豆腐村”的创始人。(到现在,“豆腐村”依然响当当!)
那是兔儿还未出生的七十年代初,全国人还在吃“大锅饭”。奶奶跟爷爷商量,在队里大集体建一个豆腐坊,爷爷带一个年轻人去学了制作技术——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豆腐的“经济效益”自然很可观!爷爷是会做豆腐的能人,全家人都脸上有光……
兔儿依稀记得爷爷做豆腐的情形:两个大大圆圆的石磨在中央,一头被蒙上眼睛的驴子被套索联结在上边的石磨上,爷爷一边吆喝驴子乖乖的拉磨、一边往上边的磨孔里添加泡好的大豆和少量水,不一会儿、洁白的生豆浆就顺着下边设计好的“管道”慢慢流淌到磨道下的大缸里……
国家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兔儿家{dy}个有了“私人豆腐坊”。有爷爷奶奶做技术总监,兔儿妈妈和几个叔叔、姑姑都开始参与做豆腐——从驴拉石磨、手动风箱到电磨、鼓风机等现代化设备进门,做豆腐也越来越省时、省事、省力了。
兔儿不上学时,也跟着用瓢起豆浆、舀浆水,或听大人们安排取专用石膏、拿豆腐拐子、拽稀布四角……能喝上一大碗豆腐脑、或者有豆腐吃,当然是最惬意了!——兔儿不到十岁,就能喝两大碗啥调料也不放的“苦”豆腐脑、能吃二斤刚做好的生豆腐,奶奶都夸赞兔儿的“绝活”哩!——却不可能天天有豆腐豆腐脑享用,红薯面条黑馒头还有人得勒紧裤腰带吃呢……
兔儿还会跟爷爷上街卖豆腐哩!七八岁开始,帮爷爷算账收钱几乎就成了兔儿的“专利”。数学口算能力强,可能跟卖豆腐还有关系呢!
一大家子十多口人种庄稼、做豆腐,虽然辛苦劳累,倒也融洽,日子在{yt}比{yt}好过。两年里,兔儿的爷爷、爸爸和二叔陆续建起了三套新平房。
爷爷奶奶年岁大了,几个姑姑叔叔或成家、或上学,做豆腐的担子慢慢落在兔儿妈妈和小叔肩上(小叔和兔儿哥哥同岁,无兴趣读书,爷爷才让他回来“接班”)。豆腐越做越“香”,爷爷{yt}卖一百多斤还有人问着要——
1986年年底,也是一个虎年。为迎接春节市场需求,做豆腐几乎是“轮轴转”({yt}24小时不停点、能做20多个豆腐),泡豆、磨浆、烧火、点兑、静置、上脑、压层、晾凉、合成……虽然兔儿爷爷奶奶爸爸等也在参与、妈妈和小叔的劳累可想而知。
出事了!妈妈在磨浆时不小心把右手中指挤进了电磨,一节手指瞬间连骨头带皮肉就没了……鲜血淋漓、指痛连心,她哪里顾上再弯腰起浆传递给小叔!——磨屋里当时就他们俩人,小叔正在过浆、一转身看到下边刚磨出的生浆已溢到地上,长嫂却在捏着手指“发愣”。“你笨死了!浆都流出来了、还不赶紧起!!”
兔儿妈妈疼得哪里有话,小叔又喊:“你是死人!过去!!”
当看出自己长嫂是挤了手指后,依然嘟囔埋怨着……他才16岁、太年轻了!!!
奶奶他们闻讯后都来了,兔儿爸爸也回来了、赶紧带妈妈去医院……
妈妈永远失去了那节手指,刚过40岁成了残疾人——那节手指是全家人吃饭穿衣的主要力量来源啊!
小叔却不服爷爷奶奶的指教,奶奶生了很大的气,几天后脑溢血……
妈妈包扎后就从医院回来,让爸爸又回了离家很远的学校(哥哥还需要他照顾)。
那是个四周漆黑的夜晚,没有电、也没点蜡烛。是兔儿有生以来{dy}次痛楚的记忆
妈妈把兔儿和妹妹叫到跟前,流着泪说:
“他们看不起咱(主要指爷爷和小叔,妈妈把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和浆水挑回来喂猪,他们一直不情愿),咱以后再也不去做豆腐沾光了……”
“你俩记住:以后再也不准见他叫‘Dada’了,只准叫‘小畜生’!”
妈妈伤心彻骨的样子兔儿一辈子都难忘。
兔儿陪着妈妈流了太多的泪……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