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简介二》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dy}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dy}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五岳河、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zd0}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zd0}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熔炼水晶、、、建筑用石、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dy}位的矿种有: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等8种。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主要树种有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此外,还有黄太平、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刺玫瑰、xx桃、、东方草莓等。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

林产


  

  

  

植物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黄柏、、苦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菱角、、芦苇、。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梅花鹿、紫貂、水獭、以及黑熊、野猪、、、灰鼠、狐狸、、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尾雕,二类保护的、、大天鹅、鸳鸯、、、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动物


  

  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哈喇宾忒”,汉译为光荣、荣誉、名誉等含义。据《金史·本纪卷二》。

  近年来,哈尔滨市社科院研究所所长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

  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王禹浪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由语言学切入,上溯历史语源、又以地理学、文献学、地名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深入考证,以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而提出“哈尔滨”——女真语“天鹅”说。

  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市委副书记王华放同志对此也给予了科学的肯定。

  这一成果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提高市民文化品位作用很大。 现在,您知道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深意了吧。洁白勇敢 是哈尔滨先民的精神写照,这样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那么,当有人再问起家乡名字的含义时,我们不会再茫然了,美丽的“天鹅”就是我们的家园。

  迄今共出现过八种学说流派,它们是:

  一、【“打鱼泡”或“晒渔网”之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二、【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三、【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之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yj}占有此地之意。

  四、【“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这一猜测有可能是对的,但到底是谁的名字,似乎无从考证。

  五、【满语“锁骨”说】这又是xx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

  六、【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

  七、【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这也是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八、【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流传较广。

   服装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它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提供最基本的保护。随着文化的诞生、变迁和发展,服装就成了反映人的文化符号的艺术品了。我们可以说,服装反映了朝代的文明形式和文明程度。

冰雪服饰文化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东北大秧歌


  

  
二人转又称作“吉剧”、“唱蹦子”,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东北二人转


  

  

  

东北皮影戏


  

  皮影又叫驴皮影,其演唱叫唱影,旧社会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关东有民谣:“关东三大怪;窗户纸 糊在外;生了小孩吊起来;大姑娘叼着xx袋。”其实,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关东三大怪


  

  

  

满族旗袍与马褂


  

  说到旗袍,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妇女联系在一起。其实,旗袍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范围不只限于妇女。

  

  

能歌善舞的高丽白衣


  

  头顶搬运,是朝鲜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的能力,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野游


  

  由于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xx,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看冰灯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冰雪宴


  

  1985年{dy}届冰雪节,江南春饭店举办了{dy}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韵


  

  

  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均有置身在建筑博物馆的感觉。 倘若你漫步在中央大街,你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这条百年老街两旁,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向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哈尔滨人。

  倘若你乘车到哈尔滨市区,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会时常映入你的眼帘。

  倘若你能俯瞰哈尔滨,你会看到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在你的脚下,居民小区各具特色,的阳光大厅在闪烁,松花江宛如一条飘动的彩带从黑土地上流过......

  哈尔滨的建筑,象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的典雅,也有现代的奔放。

  

日常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俄式红汤)。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被称为哈尔滨一绝,是哈尔滨独特的风味食品。哈尔滨秋林公司和生产的大面包都已有七、八十年历史。

  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5斤重,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哈尔滨最经典的吃的就是红肠和干肠。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最普通的,也是最xx最传统的红肠风味是“里道斯”风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jj0},配上“”(格瓦斯是俄语译音。格瓦斯是俄式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近似酸)味道那叫一个棒。可以夹在列巴里,是很主要的肉食品种。

  

  红肠是可以直接吃的。你拿在手上的话会有点手黑!不要惊慌,这并不是脏,而是在红肠表面薄薄的一层炭灰。红肠是用长在的老果木熏制而成。熏的好的红肠,表面会粘附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果木炭灰。吃的时候要把表皮也一块吃掉,这才是真正的红肠风味——就是要吃那个带点山野的焦炭味!

  xx的宴席

  1.飞龙宴

  是哈尔滨国际饭店1980年研制的宴席,因{dy}道热菜是宫廷酒锅飞龙而命名。

  2.山珍野味宴山珍野味宴,是用黑龙江特产飞龙、熊掌、铁雀、犴鼻、榆黄蘑、黄花菜、猴头蘑等山珍野味烹制而成的一套名贵独特的风味宴席。

  3.北国风味宴

  是黑龙江省国宾馆和平邨宾馆烹制的一套风味宴席

  4.猴头宴

  是由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市xx饭店之一的江南春饭店烹制成的。

  5.龙江乡村宴

  是哈尔滨月亮湾电视城的一桌味道醇厚的鱼宴。

  6.全鱼宴

  黑龙江省各民族都非常愿意吃全鱼宴



郑重声明:资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简介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