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风能广东遇冷 产业化困难是主因_段光琳_新浪博客

    留美归国博士张建军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他的高空风能项目已经拿到了优势资本5000万元的首轮投资,但在申请广东政府的资金支持时,广东方面的三轮专家评审对他投出了否决票。

是继续留在广州发展还是换个地方发展?

  相信“事实胜于雄辩”的张建军决定留在广州。“我们正在赶制样机,无论如何,我都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我的样机。”张建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有两台样机正在赶制中,一台做标准化测试,一台送去展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同意推广他们的项目,并批准在他们的展厅展览。

  意外的否决

  “我一直在等候一个时机,让所有人都知道高空风能这个核心技术是我的,然后我把这个核心技术公布出来。而同时我们已经生产出了样机,先走了一步了。”这正是张建军回国创业的动力所在。

  2009年11月,张建军的“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广州开发区,这个公司定位于研发。此前的2005年,他在美国加州创建了美国加州天风科技有限公司。张建军说,他们拥有高空风电行业中{lx1}全球的核心技术——“天风”技术,即用一个特制“大风筝”在几千米至上万米的高空,利用风能和自身重力上下升降,用其产生的拉力拉动缆绳从而带动地面发电机发电。2009年年底,回到中国的张建军顺利的拿到了优势资本投资的5000万元人民币,这是中国的高空风能项目拿到的{dy}笔投资。张建军的计划是,在广东建立{sg}国内高空风能研究中心及风洞实验室,并在广东建造首座10万千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系统。

  然而,张建军还需要广东方面的实际支持。

  2009年11月底开始,张建军的团队开始申请参加广东科技创新团队的评审。如果通过,他们将在广东方面8000万到1亿元的资金投入中分得一部分。2010年1月初,张建军又申请了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通过后可获得1500万元的支持。但类似的三次申请都被否决。

  “钱也许不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得到政府承认与支持。”为了申请广东政府的资金支持,张建军率领手下四五个人参加了三次的专家论证,“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但前两轮有专家觉得都挺好的,但是第三轮专家最终决定否决了。”张建军无奈地表示。

  产业化路途遥远

  张建军告诉记者,专家在问辩时提到高空中“风筝”没有风的时候怎么办等具体问题时,他都详细地解答了,包括一些运行参数,他也在第三次论证的时候提供给了专家组,但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他并未给专家提供录像资料。“这个录像资料还属于商业机密,我只是在拿到风险投资的时候给风投看了。”张建军说,专家的总体论调是“理论上可行,产业化极其漫长”。

  据记者了解,张建军所说的第三次评审专家组,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包括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副所长马隆龙、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杨苹、明阳风电公司副总经理曹人靖、粤电集团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的专家等共12人组成,这个专家组一致否定了这个项目。

  “当时评审团论证认为,张建军的技术理论正确,但由于团队未提供样机或明确的设备参数和运行参数,专家组认定这一技术还没成型,离产业化相当遥远。”评审团队的评委、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杨苹对媒体如是表示。

  杨苹说,评审的目的在于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广东也欢迎{lx1}全球的项目,但越是xx,越是需要详实说明,张建军团队并未做到。“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支持什么样的企业,要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和市场选择而定。”

  但张建军则认为,高空风能资源确实是存在的,在现在这个能源高缺的时代,应该好好研究利用这些资源。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没有研制成功,我来申请研究高空风能的利用,这也应该得到政府支持。”获得政府的支持对张建军来说,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如高空风能资源问题,这本身属于航天部门的资源,xx需要政府去协商。另外在土地资源上,同样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事实上,这样的现实难题早就在资本的预测中。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高空风电行业,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坦言,{dy}个吃螃蟹的人也可能成为牺牲品。“目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扎堆,高空风能项目是高技术门槛,我们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但是其商业前景以及其拥有的核心技术让我非常看好。”坚持把持续性作为投资重要原则的吴克忠仍然非常坚定。在工科出身的他看来,核心技术真正的{lx1}、商业模式的构建、政府的支持力度、整个行业的产业形成,可能让他成为{dy}个吃螃蟹的人。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姜谦看来,高空风能面临技术难题的突破,以及政策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重视问题,其产业化的过程还很漫长。

  撤退还是坚守?

  “有资金我们就发展快一点,没有资金就发展慢一点而已。”对于没有取得政府支持,张建军说,暂时没有取得支持并不是未来得不到支持。

  然而,没有取得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仍然使得团队内部产生了激烈的意见分歧。团队另外一个负责人本身有和天津方面的联系,在张建军回国创办公司之际,天津方面还问过,为什么不选择落户天津?如今,该负责人建议,应该放弃广州,去天津发展。

  “也许到其他城市能够争取到几百万元的资金,得到更大支持,但是这个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赶快制作出展览样机和商业样机,抢占高空风能开发的先机。在搬迁和新的谈判中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与我们的研发总体目标相违背。”张建军说,他{zh1}选择了留在广州。

  据记者了解,张建军在一个高新能源产业论坛上认识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官员罗响也在为其奔走。

  1月12日,罗响曾率领工作组赴四川德阳展开调研,并在此期间与德阳政府初步达成共识,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德阳市政府成立联合协调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张建军的美国加州天风科技有限公司与东方电气合作研发高空风力发电项目,双方将联合开发10兆瓦级基本机型。

  其中,德阳东方电气负责地面设备,张建军等负责空中设备,采取利润分成模式。而空中设备部分,张建军透露,由福建、浙江那边的两个大厂来负责,采取代加工模式。生产出来的器械都由张建军组装。不同的地方生产一部分高空风能组件,也解决了技术机密泄露的问题。

“等到以后时机成熟,我可能会和这些厂联合生产,搞利润分成模式。而现在我在广东的公司则定位为研发中心,加快产业化的推进。”张建军说,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赶制样机,争取在世博会上亮相。

 

来源:中国经营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高空风能广东遇冷 产业化困难是主因_段光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