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公众进行交往交流的载体,是城市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基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的精华所在,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社会公共活动场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魅力的体现。城市公共空间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城市的精神气质。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从城市建设管理的实际出发,建议各级城市要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突出“洁、美、亮、序”的基本要求。“洁”,即保洁,是指环境卫生,包括清扫保洁、公共厕所清理和废旧物品收购场所周围环境;“美”,指市容,包括违法建设、建筑物外立面、城市景观建筑物、宠物管理、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管理;“亮”,狭义上是指路灯要亮起来,真正意义是城市设施维护,包括井盖、路灯、地下管线以及书报亭、电话亭、银行自动取款机、公交候车亭等城市家具的维护;“序”,指公民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秩序,包括无照经营、张贴小广告、xx、滋扰性乞讨、路边售药、售卖盗版光盘、xxx等行为秩序。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城市环境秩序是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重要内容。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居留于这个城市。”城市除了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综合体外,它更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场所。适合的城市空间环境促使人们在此发挥潜能。清新的环境、优美的形象、宜人的空间是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不可或缺的。“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在全球国际大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城市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优化本城市的空间环境形象。如新加坡所创造的“花园城市”的形象就为它吸引了相当的人才,为其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众利益。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是民生之需、民心之盼,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政府要下决心{zd0}限度地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创造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建设与管理必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各地政府要从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出发,建立并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四大有效的联动协作机制,形成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整体合力。{dy},建立地方政府、xx驻地方单位以及中央驻地方单位之间的联动体系。第二,建立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体系,包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城市管理监督部门和社会建设部门。第三,建立政府部门与水气热等市政公共服务企业的联动体系。第四,建立政府部门与社区组织的联动体系。联动机制建立的目的是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行政管理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志愿服务资源。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优化城市管理单元之间的联动关系。
同时,要着力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组织机构保障体系。基于目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强化两头、平衡中间”,即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和监督职能,建立权、责、事、资对等的责任体系。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法规制定、规划和标准编制、信息综合职能,强化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的协调职能,市民运动的组织、策划和指导职能,城市运行应急管理职能等。加强政府对市政、环卫作业及执法、监督一体化管理上的统合职能,以及市政环卫作业招投标和监督职能。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中国的传统中,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是淡薄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而缺乏公共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往往让城市管理显得突兀而孤独。仅依靠其他公权部门的权限分担远远不够,权限的反复调整无法改变公权部门管治方式的被动性与滞后性,而公众的自觉、自省与自治才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秩序的根本保障。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与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一直倡导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思想高度一致。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运行的“洁、美、亮、序”四个方面,光靠各级政府是{jd1}做不到的,必须注重发挥公民的参与作用。{dy},强化观念引导,共同关爱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起居室”,需要有广大居民的使用及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受传统的“居家安乐”思想影响,许多居民往往过于关注住宅院墙间的私密空间,而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居民对大面积住房的过度追求,是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面积与公共空间面积之间矛盾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提升规划理念与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媒体宣传,更新生活观念,引导居民注重户外公共活动,充分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共同关爱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第二,充分发挥公民在环境秩序维护过程中的作用。以往,在环境秩序管理方面实际上是一元体制,即只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未来,在城市环境秩序管理方面,要由“一元”变为“三元”,即,社区环境志愿在一线劝导,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在二线执法处罚,公安部门在三线协助城管部门执法。第三,充分发挥公民在公共场所保洁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作用。环境保洁和废弃物处理都属于城市设施的维护问题。目前,城市设施维护的成本越来越来高。城市公共空间每平米的保洁费用也在提高。如果公民主动不去弄脏地面,便可以减少保洁费用。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好,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出市民的道德水准。目前,废弃物消纳也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废弃物处理的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减量化方面上,要在源头减量,关键在公民参与。实施有偿回收制度和分类回收制度应具有民意基础。我们要将居民参与废弃物减量作为废弃物处置的主要举措。要在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方面充分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加快解决垃圾场选址问题,新建和再建若干垃圾消纳场。做好垃圾分类收集等源头减量化工作有助于争取垃圾场选址上的公众支持,巩固新建垃圾场选址的民意基础。第四,建立社会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的支持体系。各地大部分城市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更多的工作是环境维护,保持城市环境的良性运行。而且现阶段的城市环境维护需要从设施管理向城市公共空间管理进行转变,在原有市容和环境卫生两项之外,公众行为秩序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维护需要市民参与。市民既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受益者也是维护者。要将推动居民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作为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要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危机管理体系,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结构变革,充分发挥公众作用,积极鼓励公众全体参与、主动参与、全方位参与、多样化和互动化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中去,{zd0}限度地降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危机。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建设,建立和发展城市环境志愿者队伍,提高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程度,并以城市环境志愿者为主要载体之一,形成具有与各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机制,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同参与转型,在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上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宣教模式向“公众自省、公众自觉、公众自发”的自下而上互动模式转型,最终形成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