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家预言百年后上海世博会
幻想小说《新中国》

  100年前,也就是1910年,一位名叫陆士谔的晚清小说家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畅想百年后的上海风貌。他在这部小说中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更具体到会址选择在浦东陆家嘴、洋泾浜一带。这样的畅想,在当时饥寒交迫的国人看来无疑十分荒诞和离奇。可百年后的今天,书中的描述竟然xx应验了!

  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也提到此书,“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

  陆士谔的小说《新中国》,以{dy}人称记叙,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人们均为过年忙碌,小说中的主人公陆云翔却闷闷不乐,便独自喝闷酒,一会儿就昏昏欲睡,似睡又醒,夫人李友琴约他逛街,陆云翔便鬼使神差随其出门,举目一望,惊诧万分,世界已发生了巨变,一个全新的中国扑面而来——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因为“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陆云翔与妻前往参观,只见“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为了去会场的人方便,还在上海滩修筑了越江隧道和电车隧道(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辩论结果是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音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最终决定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匪夷所思的是,陆士谔在梦中规划的浦东大铁桥、越江隧道和地下电车隧道,竟然与现今上海三大工程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及地铁一号线的地点方位xx吻合。

  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可陆士谔却让他的主人公在梦中展现了一个独立、自由、强盛的新中国:“现在海外法权已经收回,马路中站岗的英捕、印捕皆已不见;裁判所的裁判官、律师皆为中国人,所判均极公平;洋人变得谦和,国人则个个扬眉吐气……”他设想在陆家嘴建造金融中心,“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就开在浦东呢”;他设想在当时外国人的跑马厅(现在的人民广场)建造大剧院——新上海舞台;他设想新中国上海的公立大学“共设26个专科,学生数万,欧美日都派有留学生”;他设想新中国工厂中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产品胜欧货远甚;他设想新中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

  在这部奇书的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夫人李友琴对他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陆士谔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妻子又说:“我与你都在青年,瞧下去自会知道。”陆士谔答:“我便把这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看到这里,无法不让人为之叫绝。

  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友琴,是陆士谔夫人李友琴的真姓名。李友琴系浙江镇海茶叶商人李兰孙之次女,酷爱读书,共同的理想促就两人结为伉俪。婚后,陆士谔以惊人的速度写小说,而李友琴则多次为其小说写序、跋及总评,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陆士谔的奇书《新中国》,老版本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在此书出版后100年的今天,永正图书公司将其再版。



郑重声明:资讯 【晚清小说家预言百年后上海世博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