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古老国家,都有一大堆的禁忌,有些禁忌是历史传统,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无论是东西方都有类似问题,只不过西方的所谓‘禁忌’常被作为笑谈,其中包括‘男人莫问收入,女人莫问岁数’。
假如你和印度的家伙在一起做事,而你又明确知道那家伙是高等种姓的,就可以谈这个问题,但当你发现那家伙祖上200年前就已经移居海外了,并且是在一个小岛上,这个问题就只能免谈。%
同样的问题,在中国,我们所奉行的是所谓‘官本位’,哪怕那家伙只有20岁,但人家是官,大家都得避让3分。当没有官的时候,大家比的是个资历,即所谓‘前辈’,前辈与能力没什么关系,那家伙什么都不会也不要紧,是前辈就好。但‘前辈们’也有一怕,那就是私人小老板,私人小老板都是‘肉食动物’,只遵从‘食物链法则’,你说你是什么前辈,他翻一下大黄眼睛,说:阿拉不晓得!
外嫁的同学常回来,他们的北美丈夫递过来的名片大多是‘塞你耳’的什么位置,包括副总裁、技术专家、销售等,洋人的头衔前面加了‘塞你耳’的冒,一般是有些资历了,起码在这个行业里混不少年了,你说话就得小心,不能信口开河,免得人家笑话。
中国没有‘塞你耳’这个词,因为国人的消息灵通,喜好打听小道消息,谁想‘塞你耳’都塞不住,大家的听力都非常高,起码比猫高。
在中国,要显得你有资历,方法是与众不同的,起码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你做官,按行业分类,你得穿你那个行业的‘行头’,戴你那个行业的手表,你做技术工作也类似,当有大型场面时,怎么让人家知道你‘资深’,就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现在就连刚毕业的家伙,都变着法想主意让人家一眼看上去有‘资深’的模样,尽管连一个大棒销都画不出来。但你不‘资深’了,你薪水就少,生活就苦,这是现实问题。
阿拉80年代的时候,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大菜鸟’,但阿拉的三绕领带打的好,属于‘资深人士’,每当大大小小的上司去见洋人的时候,必央求阿拉给他们打领带,到有谁娶媳妇的时候,也是阿拉给打领带。-
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家伙到有重要场合的时候,让阿拉给指点一下,无非就是显得‘资深’一些罢了。
有时候,一些简单动作就可以显得你非常资深,是业内的资深人士,到你资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连在场的官都认可你资深的时候,有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德国有一种笔记本特别好,不仅是质地好,实用性也非常好,打开以后,右侧是上翻的纪录纸,中间位置插一支笔,左侧是一个可以插照片的小格子,大约可以插5张照片,位置虽小,但显示你的资深是足够了,当你玩某一个设备的时候,假如你有一张和这个行业顶头家伙的合影,就足以说明你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其他的不必你说明,你会不会什么的,其实不特重要。”
在‘山寨化’的今天,‘资深人士’到处可见,尤其当计算机技术普及以后,有些典型东西也是真假莫辨,搞笑的东西也特多,常听说某机构被人家骗了,听说院士被骗了,专家被骗了,专家审核组全体被骗了,阿拉虽不才,但识别哪类家伙到底是谁,还算在行,就像是当年打领带一样熟练,你说你‘资深’,你给阿拉说说看,那家伙立时就笑了,就像是领带外面打的不错,但抽出来以后发现是一个死疙瘩一样逗笑。
现在的资深人士特多,信口开河的也特多,阿拉都不明白他们怎么就敢开口?怎么就敢攀附一些{sjj}的专家?是生活所迫到了这个程度吗?有一次听一个家伙在谈从谁哪里学到了什么?得到了‘真传’的时候,我给那家伙一张照片,你看看这个家伙是谁?
那看照片的家伙说:这是谁啊?没什么名气吧?
但说回来,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非资深’啊?你承认了这个,还能生活吗?
(来自中国机械社区:过街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