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技创新何日走出阴霾?

政府推行节能减排,个人变卖财产投入研发,

    优秀技术与产品推广受阻,民间科技创新何日走出阴霾?

 

                              文/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记者:王云岭 

 

   “两会”召开在即,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再次升温,引发新一轮人类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面反思,同时表现出中国主动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态度。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dy}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办公室发言人尼克·纳托尔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

    去年,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说,如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错过达成协议的机会、对人类将是一场灾难。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处处长蒋兆理也表示,目前发改委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而且准备选择部分地区,开展低碳示范试点。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也越发突出,直接带来的是污染排放的逐步加剧,一时之间,环境治理,节能降耗成了一个时代的主题。浙江省温州市伟盛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环保设备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负责人经过14年的探索研究,变卖了自有的全部财产,经历了艰难坎坷研发历程,成功的研制了锅炉节能设备与锅炉高效除尘脱硫设备,该技术已获得15项专利技术,具有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出现故障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经过数年安装使用证明,对于锅炉节能效率可达到20%-40%,除尘有效率99.6%、脱硫效果80%以上,同时可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有效控制200mg以下,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产品,该产品的诞生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效果明显。

    据记者调查走访了解,整个温州市目前正在使用的锅炉多达9000余个,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染物向外排放,给该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伟盛科技公司生产的锅炉节能减排系列设备的投入应用,对该地区在减少锅炉排放污染,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吴健玲向记者表示,从目前温州市几家企业使用的情况看,锅炉节能环保设备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作用,已被列入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的浙江省第四批节能技术、产品导向名录推广名单,市经贸委也对该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伟盛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产品应用与推广情况时说:企业了为尽快推广该产品,先由自己借钱垫付,为用户企业投资制造设备与锅炉节能改造费用。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后交给用户使用,经使用达到节能效益后按节省能源折算成人民币四、六分成一年,伟盛得六,用户得四,一年后设备赠送给用户无偿使用。2006年4月14日,公司与温州市恒东皮业有限公司按上述方式签订了一份锅炉节能技术服务合同,将公司的专利节能产品安装在恒东皮业4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8吨出力锅炉)该锅炉已配置了很好的节能设备,合同中约定要在该锅炉节能基础上增加节能效益部份我分得60%,恒东皮业得40%,分满一年将设备增送给恒东皮业。经伟盛改装后的锅炉据有关部门测试,每天约节省4.8吨煤碳,当时地温州煤价按60元一吨合人民币2904元,一年合人民币要节能效益达年104余万元。至2006年4月14日签订合同到同年7月7日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正常使用,历时三个月,伟盛公司共投入工程款近50万元,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完成伟盛公司的正常设备维护外,还义务帮恒东公司排除非伟盛公司设备的故障,目的只是想让客户得到更多的满意,加快锅炉节能设备的推广进度。

    但恒东皮业已使用了10个月该设备却分文未付,还扭曲事实,恶语伤人。无奈,2007年3月12日,伟盛公司向龙湾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支持讨回公道,按合同约定xx合同要求,法院在看完节能测试证据后,无xx言,因种种原因故意拖延10个月不予宣判。2008年1月10日,伟盛公司接到法院通知,要求当事双方进行技术司法鉴定,经法院推荐,共同委托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鉴定所作节能司法鉴定,于是,该所派来两位专家,在没有任何仪器设备的协助下凭眼睛和嘴巴出具了一份所谓的鉴定报告,龙湾区人民法院做了采纳,作为有效的判决依据,判伟盛公司倒付恒东皮业65.970元赔偿。

    对此,伟盛公司董事长黄云生说: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鉴定所在实施鉴定工作时玩忽职守,鉴定时不参照国家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不懂热工理论和热工计算,同时没有对锅炉热量鉴定资质,单凭嘴说指点,随意编造一份虚假的鉴定报告,伟盛公司不服,上诉到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至今一直不作判决,让公司的正当利益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而该公司提供安装的节能设备至今都在正常使用。

    黄云生对记者说:“我公司生产的锅炉节能设备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在恒东皮业锅炉节能示范工程的失败,不是设备自身的问题,而是做人最起码的诚信问题。因为,继恒东之后,公司又在温州市新祥合成革有限公司同样将该企业400万大卡锅炉节能改造,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该企业的高度认可,新祥合成革公司董事长陈振南不仅向我公司提供的节能设备表示满意,而且当年就将该设备款足额付给我们,同时还极力向同行兄弟企业推荐,如今,我公司已成功改造了近40台锅炉节能工程,至今无一台发生类似“恒东”的现象。经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中心检测,新祥合成革公司400万大卡锅炉热工效率提高27.85%,节能效率提高26%。”

    伟盛科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锅炉节能环保设备经过数十家企业的实践应用,用事实证明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环保节能效果,给所有从事锅炉生产的企业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节约了运营成本,也为企业的低成本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更为降低排放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带了一个好头。但,该技术的成功运行,却将部分所谓的锅炉节能“专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他们看来,自己一个专致力于锅炉节能领域研究的专家没有研究出来的科技攻关项目,却让一个民营企业抢了风头,颇为尴尬,于是,部分“专家”就以专家的名义从技术角度进行恶意攻击,使一项好端端的技术在推广中举步维艰,蹒跚而行,这不仅让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锐意大减,也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

    当记者问及锅炉环保污染治理产品推广情况时,伟盛负责人说:技术设备好不如人际关系好,因为技术设备不会说话,人际关系好人可以为它们说话,最差的技术设备也可以暂时说成是{zh0}的,导致有污染的企业购置治理污染设备的目的不是真整治理污染,而是讨环保执法人员欢心。听环保部门招呼,免得因环保问题处罚停产,求得企业能够持续正常生产,反之,就会招致麻烦。如此,就会导致企业在选择节能环保设备时丧失了该有的抉择权,由于权力的干扰,而不得不放弃好的产品频频将媚眼抛向环保执法部门潜规则里“指定”的产品。所以,导致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推广难度越来越大,也给环境治理埋下了隐患。

    在谈到锅炉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创业经历时,黄云生对记者说:从1996年开始研发环保污染治理技术以来,由于对该技术不懂,走了很多弯路,都是请教专家和用书本上现有的技术资料作为参考,几乎是屡试屡败。到1998年,已经倾其所有,将自己的私人财产全部卖光,其中包括三间门面房,9亩厂区,二辆奔驰轿车等。2000年开始,他开始替别人打工,直到2001年12月,才重新成立了温州市伟盛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自己没有厂房就租用,在8年时间内搬迁了四次,每次搬迁都饱受时间与经济的双重损失。黄云生说:“我很想投资建造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场所,后来我向巨溪镇林桥村的山沟里购买了一块闲置的费地,自己投资建造了防洪坝,在坝上建造了一个能勉强作科技实验的厂房,结果被瓯海区土地局强行拆毁,原因是违章建筑。而现实情况是,瓯海区有近四十万亩在农田中建筑的厂房至今都无人问津。在我被拆毁八次的厂房旁边,仅一墙之隔的隔壁同为一样的建筑,至今都安然无恙。而我因苦心专研技术,不善于阿谀奉承,甚至送礼攻关,同样的建筑却遭到了不同的命运。在我建造厂房前,已经向有关部门打过多次书面报告,相关部门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在八次建造不成后,才从邻居企业那里得知,他们在农田中成功建造厂房的奥秘,原来我没有履行在相关部门眼里必须的“公关”手续。无奈,只好继续租用人家违章已建成功的厂房来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

    对于企业发展前景的规划,黄云生表示:我企业现在规模虽然很少,但是我一生的奋斗结晶,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虽然地方个别有关部门因为我的“倔强”而在发展过程中横加阻挠,但我坚信,有中央政府给我们如此好的政策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号召,加上我企业高节能效率的专利技术和环保污染治理的成功案例作后盾,我要百倍努力研发更先进、节能效率更大的技术和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深受市场欢迎,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社会环境的治理尽一个企业必须的社会责任。现在,我公司正在研发火力电力循环连续发电专利技术,该项目一旦实验成功,节能效率将达到30%至50%,届时,将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给予我们提供的优越的成长环境,尽好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关于伟盛科技公司面临的现状,黄云生接着说: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节能,中国政府正在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去积极应对国际对环境问题的现实,并积极参与到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中去,大的政策方向和产业发展态势是鼓舞人心的,虽然在落实到地方后,有极个别部门有意将“经”歪念,下面权力人作一些虚假报告向上级汇报领功邀赏,投机取巧骗取上级资金和优惠政策,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谋利或提供商业上的方便,但丝毫不会降低我搞环保节能科技的热情。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环保污染治理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量大,课题攻关难点多,但是,有中央提供的优惠政策支持,如果排除了地方个别权力部门和伪专家的干扰,这个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因为科技创新不在办公室,不在权力,而是在长期浸透并接触技术劳动的一线生产现场,只有在不断的实验和反复的失败中摸索,才能逐步完善和发现技术上的弊端,并加以科学改进,才有技术创新的成熟。

    黄云生说:受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纯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养成了一个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不怕吃苦,勇于挑战,成就了超强的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国家只要制定出合理的发明奖利金额政策,就会激励很多人不惜代价投身创新事业,为国家在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上减轻了负担,同时也净化了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最终的创新技术含量高低由仪器和各项数据决定,而不是用嘴巴决定,用权利去甄别技术水平的高低。不象现在一些所谓的专家为了利益相互包庇,“家家”相护,护来护去骗国家的钱混水摸鱼,繁荣了腐败市场,败坏了社会风气。虽然,目前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认为,在该领域还有更加广阔的技术空间可以挖掘,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愿意从事科技创新领域企业的积极性,我们的环保节能产业一定会迎来春光明媚的明天。环境污染治理至今没有做到{zh0},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使然。如果污染彻底被治理了,环保执法部门的权利就会大打折扣,也没有理由开罚单了,污染企业见他也不怕了,执法部门的利益就会损失惨重。所以,环保执法采用治一半留一半的原则,从而保证年年有“余”。导致企业正面相见笑脸相应,背后人人臭骂,玷污了环保事业的光环,影响了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了全球所有国家都在xx的主题,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今年9月,xxx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和政策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促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伟盛”、“恒东”之争,需要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拿出一个正确的态度,希望能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注意,对玩忽职守的鉴定行为以惩戒,还专利发明者一个公平。这种争执的减少,是对企业在环保节能科技创新的鼓励,更是对哥本哈根会议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变相支持。

 

注:本文经编辑后将在《中国经贸导刊》刊出,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民间科技创新何日走出阴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