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 蒙古语(KALGAN)的意思是" 一个货物进出的口子". 解放前, 它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交通枢纽!!
是书是以作者在中亚地区十年探险经历为蓝本所撰写的小说。Roy Chapman Andrew(罗伊·查普曼·安德鲁),1884-196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xx的探险家,是世界上{dy}位进入戈壁沙漠发现恐龙蛋化石的人。
|
中国恐龙研究五十年
恐龙是一类灭绝了的古爬行动物,生活在中生代(距今2亿2千万年到6千5百万年前),在地球上大约生存了1亿5千万年。恐龙的研究,主要对象是它们遗留在岩层中的遗骸(遗体)、遗迹(皮肤、足印)、遗弃物(蛋和粪)化石。恐龙的化石,在世界各大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北极之某些岛屿)都有发现。恐龙是研究生物大进化的{zh0}例证。恐龙化石可作为洲际间的陆相地层对比的标志,它们的分布可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它们在地球上的突然消失,成为科学界一个难解之谜。中国恐龙化石的早期发现
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在英格兰采集到禽龙化石,拉开了恐龙科学研究的序幕。1841年,英国解剖学家欧文创造恐龙这一科学词语,将它归入爬行类。至今世界记述的恐龙属四百多个。
中国最早命名的恐龙是满洲龙,1902年发现于黑龙江省嘉阴县,现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1913—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在四川盆地做石油地质调查时,找到了恐龙化石,后经研究为一肉食龙的牙齿和肢骨,化石现存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1916年,一位德国矿业工程师在山东省蒙阴(现新泰县),发现了恐龙化石。1922—1923年,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对这一化石地点作了发掘,采集到xx的师氏盘足龙,现存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中国恐龙化石的早期发现,引起了西方古生物学家的重视。上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亚考察团、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中法科学考察,曾先后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采集过恐龙化石,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成绩{zd0},他们被称为“亚洲之新征服”(Andrews1932),拉开中亚恐龙研究帷幕。中亚考察团{zd0}的成绩是他们在蒙古戈壁大漠中发现了完整的恐龙蛋化石,证实了恐龙是营巢产卵的爬行动物。
1933—1949年是中国恐龙研究奠基时期,这一工作是由杨钟健开创和主持的。杨先生1928年在德国学成归国,将其一生投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中。1933年,他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始聚焦在古爬行动物化石,特别是恐龙的研究。他先后考察了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等地,参加了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亚考察和中法考察。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dy}具装架展示的恐龙。在禄丰龙发掘、采集和研究修理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恐龙化石的采集和修理技术人员,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培养了人才。杨氏被誉称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
50年代初,周明镇教授任教于山东大学地质科学系,在指导学生野外实习时,于山东省莱阳市金刚口发现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莱阳恐龙化石的发掘迎来了新中国恐龙采集史上的{dy}个高潮。杨钟健、刘东生和王存义等参加了这一发掘工作,采集到xx的青岛龙和大批的蛋化石。这一时期随着新中国的地质普查和勘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先后在甘肃永登、云南武定、四川的宜宾等地进行了采掘工作。1957年,四川盆地出土了合川马门溪龙,重庆博物馆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发掘工作,采得我国{zd0}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山东龙是世界{zd0}的鸭嘴龙
在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和前苏联科学院组织了大型的古生物科考队,原计划用5年时间,纵贯中亚,考察和采集古生物化石。1959年考察开始于内蒙古二连盆地,他们使用了推土机,对上白垩统的二连浩特组进行了剥离,出土大量鸭嘴龙———巴克龙和古似鸟龙化石。1960年,在阿拉善戈壁吉兰泰进行考察,发现了下白垩统的禽龙类、兽脚类、蜥脚类化石。这时中苏关系恶化,一个颇有成绩的国际合作在政治风波中夭折了。为了挽回损失,196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新疆古生物考察队,先后对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进行了三年考察。他们发现了xx的下白垩统乌尔禾翼龙动物群,采到了完整的翼龙———准噶尔翼龙。在这一时期,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山东诸城龙骨涧发掘到一具15米长的巨型鸭嘴龙———山东龙化石,山东龙是世界上已知{zd0}的鸭嘴龙。
1979年,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恐龙化石之发掘是中国恐龙采集史上的新里程碑,中国恐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时代。大山铺化石坑经过三年的发掘,出土了鱼类、鳄类、龟鳖类、翼龙、蛇颈龙、恐龙和似哺乳爬行类,标本多达数万件,上百具完整的化石骨骸。这一化石墓地产出的恐龙有九个新的属种,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有具有尾锤构造的蜥脚类———蜀龙和峨嵋龙。这里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化石门类最多,化石保存{zh0}的一个中侏罗世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一动物群被称为大山铺蜀龙动物群,它填补了恐龙进化的缺环。1987年,在大山铺建成了我国{dy}座恐龙田野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也是亚洲{dy}座恐龙田野博物馆。中国的恐龙研究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使中国恐龙的研究重新走向世界,先后与英国(1982)、美国(1985)、加拿大(1986—1990)、日本(1992—1993)、比利时(1995—1998)和蒙古(1995—1999)等国进行合作考察。其中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是近二十年来世界上恐龙联合计划中{zd0}成绩{zh0}的一个,考察的目的是:(1)在中国的北部戈壁地区和加拿大的阿尔伯特以及北极地区寻找恐龙化石;(2)追寻亚洲与北美恐龙动物群之间的交流路线;(3)建立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之间洲际对比关系。五年来,中加恐龙考察在中国一侧先后在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阿拉善戈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涉及的地层从中侏罗统到上白垩统,采集的化石几乎涵盖所有的古脊椎动物门类,恐龙类有十三个新属种被记述。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地区发现了上白垩统原角龙恐龙群产地———包音满得乎。这个丰富的恐龙化石产地,发现恐龙化石数十吨,其中有群居的甲龙幼体,首次证实了甲龙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原角龙和窃蛋龙的发现表明包音满得乎堆积的时代与蒙古国南戈壁世界xx的恐龙产地巴音扎克的时代相当。考察成绩做世界巡回展,先后在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展出。
中国—日本(1992—1993)共同组织的“中日丝绸之路恐龙考察”,先后在马鬃山和吐鲁番盆地进行了两个年度的野外发掘和考察。在甘肃马鬃山地区的下白垩统的地层中,发现了鹦鹉嘴龙和大岛古角龙共生,从而论证了古角龙是角龙类的真正始祖。这一发现证实了角龙类起源于亚洲,而后迁移到北美的假说。在吐鲁番盆地,考察队找到了巨型的蜥脚类恐龙脊椎和完整的前肢,这一巨大的动物之脊椎高近1米,估计活着时这一巨龙体长约30余米。中国已成为世界恐龙研究大国
自始祖鸟发现(1861),生物学家关于鸟类的起源,鸟与恐龙的关系,就持有不同观点,争论了上百年,得不出统一的意见,其原因是缺乏化石证据。近年在辽宁省的西部北票地区发现的早期鸟类———孔子鸟、辽宁鸟和“带毛恐龙”———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中国鸟龙给解决这一争论带来了曙光。化石来自热河群的义县组,一套5到7米厚的含火山灰堆积层,其沉积的时代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多数人采用了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就古鸟类的形态构造而言,它们比始祖鸟进步,有现代鸟的喙、嘴中无牙齿或牙齿退化、尾短。这个鸟群生存的时代要晚于始祖鸟。动物群中有鹦鹉嘴龙分支,可归于鹦鹉嘴龙一翼龙动物群,时代确认为白垩纪早期(同位素测年为1.24—1.24亿年)。这一化石产地非常丰富(已出土的鸟类标本近千只),门类十分齐全,几乎涵盖了现代所有的生物门类的先祖类型。它产出了一个承前继后的过渡型的动物群。这一产地发现有爬行类的皮肤、鸟之羽毛和昆虫的翼膜印迹,各类化石保存之xx、清晰可以与德国的索罗合芬之化石相媲美,可以称其为中国的“索罗合芬”。目前这一动物群的研究工作已列入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正在进行之中。
1993—1996年,在河南西峡、内乡盆地发现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数量{zd0},种类最多的恐龙蛋化石产地,这里产出蛋化石多达万余枚,其中有的蛋化石,其大小和形状如哈密瓜,长径达52厘米,巢穴的直径长达2.5米,当为世界之最。
中国中生界含恐龙的陆相沉积,在几个大型的沉降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准噶尔盆地,堆积往往厚达数千米,多为连续沉积,为研究恐龙的进化史,建立中生界陆相地层层序年代学提供有利的背景。中国恐龙化石的地史分布可以归结为五个连续动物群和十个组合,已初步建立起中国中生界陆相地层层序(1)早侏罗世原蜥脚类—禄丰龙动物群,(2)中侏罗世蜥脚类—蜀龙动物群,(3)晚侏罗世蜥脚类—马门溪龙动物群,(4)早白垩世—鹦鹉嘴龙—翼龙类动物群,(5)晚白垩世鸭嘴龙—巨龙类动物群。
中国已记述的恐龙属种100余个(包括恐龙蛋和足印化石),在恐龙的2目24个科中我国几乎都有代表。恐龙蛋在发现地数量和种属的记述上都是世界{dy}。在河南省西峡盆地上白垩统地层中,出土上万枚蛋化石,有九种不同类型蛋化石,其中{zd0}蛋长径达五十四厘米。目前国内有四个恐龙专业博物馆,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内蒙古二连恐龙博物馆、山东诸城恐龙博物馆和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一个恐龙园———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正如加拿大xx的恐龙学家罗素所说:“恐龙时代的记录极为完整的被保存在华夏大地,全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者,被近年来中国科学家们持续描述的全新恐龙家族所深深着迷不已”。新的恐龙化石和新的属种正在被发现,被记述,一个完整的中生界陆相脊椎动物地层层序年代学即将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恐龙研究大国,走在世界恐龙研究前列。
——董枝明《恐龙大地》
@@@@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的馆长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1857—1935)信奉马修斯(Washington Matthews,1843—1905)关于哺乳动物和人类可能起源于亚洲的假说,于是他派遣自己最得力的一员大将,曾经去过冰天雪地的北极、百草丰茂的南亚等地的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
,1884—1960)组织人员前往遥远的中亚去证实自己的观点。
是书是以作者在中亚地区十年探险经历为蓝本所撰写的小说。Roy Chapman Andrew(罗伊·查普曼·安德鲁),1884-196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xx的探险家,是世界上{dy}位进入戈壁沙漠发现恐龙蛋化石的人。
1922年夏,探险队离开北京和张家口的基地开往蒙古戈壁。Andrews在北京安了家,作为他的大本营。 在张家口,探险队的一名瑞典成员负责组织供给和人员配备。一共有7辆车和150峰骆驼。探险队成员由13名蒙古人、10名中国人、13名欧洲人和多数美国人组成。美国队包括首席古生物学家Walter Granger, 首席地质学家Charles P. Berkey,地质学家Frederick K. Morris, 地质学助理Clifford H. Pope, 考古学家N.C. Nelson,古植物学家Ralph W. Chaney, 医生Harold H. Loucks, 首席地形学家B. Roberts, 摄影师B. Shackelford。动物学家 Roy Chapman Andrews是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