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剂型博客:
我国农药剂型发展不平衡状况目前仍没有实质性改善,加工技术仍处初级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提升农药制剂加工水平已成当务之急。这是记者于9月16日~19日在合肥召开的全国农药剂型加工及专用助剂发展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安徽省国家农药剂型工程中心主任戴权介绍,在我国农药制剂中,以乳油、可湿性粉剂为主要剂型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始终没有明显改善。期间业内人士不断呼吁尽快改善这一不合理状况,但收效甚微。直到我国加入WTO,国家下决心禁用高毒农药后,我国农药制剂发展才开始迎来转机,其加工技术因此得到一定提升。
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张新民表示,目前我国农药制剂加工技术的创新方式仍以“炒菜式”为主,缺乏理论体系支撑,且不具备系统性。同时,农药助剂配套体系也不健全,大部分xx助剂产品仍依赖进口。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尚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罗海章指出,我国农药制剂加工在配方技术、装备与工艺技术、助剂配套技术方面还处较低水平,目前全国农药制剂加工企业已超过2000家,但具备先进技术的却很少,以芳烃为溶剂的乳油剂型依然占据主要市场。他强调,为抓好农药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决定要大力削减以芳烃为溶剂的乳油制剂生产。在这一形势下,大力提升农药制剂加工水平,加速研制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农药新制剂,已成当务之急。农药制剂研发与加工的宗旨应是:使用最小的有效含量,实现药效的{zd0}化。
对于如何提升我国农药制剂加工水平,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发展模式,而应当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药制剂加工发展道路。为此建议业界:深入了解农业生产方式对农药剂型的具体需求,针对不同地区用药环境的差异性,尽快形成差别化制剂体系和剂型加工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