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蝗”_物的世界观的空间_百度空间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市售品的原动物有3种,用药习惯上不分。

  [原动物]
1.蚂蟥 别名:马鳖。

  Whitmanis pigra Whitman-环节动物门Aneuelida,水蛭纲Hirudinea,咽蛭目Rhynchobdellae,水蛭科Hirudinidae

  水生环节动物。蚂蟥是大型蛭类,体长5~8厘米,最宽处0.8~1.1厘米。背面凸,腹面平,体前端尖细,后端钝圆。背面暗绿色,有由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的5条纵线;腹面浅黄色,有许多不规则的深绿色斑点。体节由5环构成,各环之宽度相似。雌雄生殖孔分开,各开口于环之中央,雌孔在后,雄孔在前。眼10个,呈∩形排列。肛门开口于最末2环之背面。后吸盘圆大,吸附力低,前吸盘不显著。

  生活在河、溪流水中较深处,捞鱼时可能网到它。颚齿不发达,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幼体以及泥面腐植质。

  每年春暖即活跃,6~9月为产卵期,对气候变化敏感,耐饥力特强。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2.柳叶蚂蟥 别名:牛鳖。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水蛭科Hirudinidae

  体长2.5~2.8厘米,最宽处为5~6毫米,体呈柳叶形,扁平,背微凸,棕绿色,有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由此构成显著的5条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着不规则的暗绿色斑。体节由5环组成,各环宽度相等。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均开口于环与环之间。眼10个,排成∩形。前吸盘不显著,当吸着物体时能查见,后吸盘圆大,吸附力强。肛门开口于背面末端。消化道末端两侧各有一个盲囊。

  生活在溪流近岸处,不喜强光,有时吸附在水草的基部或阴影下的流水中或泥面上。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颚齿不发达。以水中浮游动物和腐植质为营养,一般不吸食动物血液。

  每年春暖即活跃,7~8月间产卵,冬季蛰伏在近水湿泥内不食不动,能耐饥饿,对气候变化敏感。

  分布于我国河北、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地。

  3.水蛭 别名:医用蛭。

  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水蛭科Hirudinidae

  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2.5厘米,宽约2~3毫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前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水蛭虽为雌雄同体但需要异体受精,产卵在岸边潮湿处,在土壤中成粪球状,每个球中有15到35五只幼虫不等。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水蛭再生力强,将其体切断饲养,能由断部再生成新体。

  医疗上用它吸食病者淤血,故名医用蛭。

  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制

       1.宽水蛭:扁平纺锤形,体长5~9厘米,宽处0.8~2.0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干燥药材背腹相贴呈攀状,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前吸备用不显著,后吸备用较大。背部黑棕色,由许多黑色斑点排列成纵线5条。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腹面有多条黑棕色的断续斑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光泽似胶样。气微腥

       2.长条水蛭:狭长而扁(有些在加工时拉成线状),体长5~12厘米,宽1~5毫米。体的两端稍细,均有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体节明显或不明显。体表凹凸不平(因消化道内有贮藏物)。背腹两面均呈黑棕色,两端经过加工后穿有小孔,因此吸盘亦不易辨认。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3.水蛭:扁长圆形,体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商品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亦由多数环节构成。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

以上三种药材均以身干、体大、无泥者为佳

水蛭主含蛋白质,其水解氨基酸含量达49.4%,水蛭的唾液中含一种抗凝血物质,即水蛭素 〔1〕 。hayraft JB于1884年首先发现新鲜医用水蛭的提取物中含有抗凝血物质。直到1955年德国学者Fmarkwardt及其同事从医用伞蛭的唾液中成功地分离出这种抗凝物质的纯品,而定名为水蛭素(Hirudin),并鉴定为一种氨基酸多肽。水蛭素是含65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为7000左右,含3个二硫键,已分离鉴定7种异构体。水蛭素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对其抗凝活性起决定性作用,二硫键是决定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保持高抗凝活性的关键。如果二硫桥键被氧化或还原,或子分子发生了蛋白降解,或失去酸性的一端氨基酸也会失去与凝血酶结合的能力 〔1〕 。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Budzynskiaz等从蚂蝗的唾液腺中抽提出一种新的抗凝物质,谭恩先等人称之为吻蛭素 〔2〕 。此外,从水蛭及其分泌的唾液中,还提取出肝素,抗血栓素以及一种组胺样物质等。水蛭中还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抗血栓素以及一种组胺样物质等。水蛭中还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氨基酸成分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80年代末期国内学者胡玉清等人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蛭中镍、铁、锌、硒、钼、锰等28种元素含量,并研究出水蛭的xx、抑癌药理活性与锰、镁和锌含量较高有关 〔3〕 。

5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从医用水蛭中分离并鉴定了水蛭素之后,对于水蛭素的药理学,包括抗凝作用,对血小板各种细胞的影响,抗血栓效果,降血脂作用及对脑血肿,皮下血肿的影响,xx动力学等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科学的药理研究成果。有此研究成果已印证了传统中医药学水蛭临床使用的科学性。对水蛭素等药理活性综述如下。     
2.1 抗凝作用的药理活性 药理研究表明,水蛭素在目前提出世界公认的最强的凝血酶{tx}抑制剂,它与凝血酶结合后形成一种非共价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极其稳定,解离常数为10 -12 数量级,而且反应速度极快。水蛭素与凝血酶的亲和力极强,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中和凝血酶。试验证明1μg水蛭素可以中和5μg凝血酶,相当于摩尔数比为1:1 〔1〕 。   
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 的进一步的血瘀反应。如凝血因子Ⅴ、Ⅶ、Ⅷ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等均能被水蛭素抑制,且随着水蛭浓度的增加,血凝过程会被推迟或xx阻止。水蛭素对由凝血酶诱导的其它细胞的非凝血现象也有作用。近代研究表明,凝血酶是调节多种细胞功能的活化剂,比如对成纤维细胞和脾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前列腺素合成,单核细胞的趋化性及平滑肌的收缩性等都有影响。当凝血酶与水蛭素结合后,则失去与这些细胞作用能力。     
2.2 抗血栓作用 血管内血栓的形成,虽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过程,还是凝血酶引起的凝血作用。80年代后期,我国研究人员李凡等对水蛭素的溶栓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了水蛭素有抑制大鼠由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其抑制率随xx浓度的增高而提高,同时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溶解酶所致的实验性静脉血栓有溶栓作用。水蛭水煎浓缩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桨比粘度。     
水蛭有直接溶解血栓的作用,尤其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作用显著。日本学者松田春秋以水蛭等药材的70%乙醇提取物分别进行了体内、体外试验,其试验结果的:分别采取凝血酶在大鼠体内诱导的DIC(弥漫性血管凝血)和用内毒素在兔和猪体内诱发的DIC,同时静滴肾上腺素及凝血酶在狗体内诱发的DIC;同时用20~30ng/ml浓度的水蛭素,则能抑制各种DIC的形成。而当采用体外试验时发现水蛭具有活化纤溶系作用。由此说明,水蛭与植物性中药、如丹皮、赤勺等抗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不同,其作用不是预防血栓形成,而是直接溶栓。

当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时,不要着急。记得用吐口水,滴风油精等方法是荒谬也不安全,会导致蚂蟥全是收缩吐出吸入的血液污染伤口。我们应该先找到它的头盘(在整体形态细长的一端),用指甲挑开,再挑开尾盘——次序不可调换!!。

  蚂蟥脱落以后,对于被叮咬后留下的“奔驰”商标伤口要进行必要处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涂一些碘酒或酒精xx。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着急,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之后还要贴上创可贴。



郑重声明:资讯 【“蚂蝗”_物的世界观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