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美国作家凯鲁亚克(Jack Kerouac)说:"Life is a road!"
这句话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在那个"垮掉一代"做主的时代,很多年轻人正是带着他的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骑上哈雷摩托,开始流浪的旅程。
半个多世纪过去,哈雷进入了中国人的现代生活。11月初,哈雷·戴维森的xx华东区授权经销商在上海开业,这离哈雷在中国的{dy}家授权经销商——北京哈雷·戴维斯的成立不过一年半。尽管它的进入比雅马哈和本田等日产摩托迟了许多年,它的速度与性能也远不能与被装上智能芯片后的宝马摩托相提并论,城市精英中仍然不乏哈雷的拥趸。
陆渊炯:哈雷的激情与梦想
在宁波拥有一间外贸代理公司和制造工厂的陆渊炯身着一身黑色机车服,若有所思地走进办公室。一年前,他购买了一辆哈雷摩托,从此他的职员便很少看到老板乘着奥迪A6上下班。虽然他的助手早已经习惯了老板的"非正式"穿着,但还是忍不住要提醒,他当天的会晤对象是与公司合作时间最长,业务需求{zd0}的巴拿马客户。
这是他的哈雷摩托改装配件应该到货的日子。一个月前,他向美国的Screaming Eagle摩托车配件商为摩托车订购了排气管,那闪闪发亮的镀铑排气管将成为他的爱车上又一个引人注目的配件。陆渊炯笑着说,他平时是一个喜欢将工作管理得有条有理的人,但一旦碰上"哈雷",工作便被大脑扔到了九霄云外,"那天的会晤我一直心不在焉,眼前浮现的全都是那'美丽闪亮'的排气管。后来收到配件送抵的消息,我就头脑发热地拉着客户去观赏我的哈雷'新形象'。幸好这个客户也是一个哈雷迷,我们结束了谈判中的尴尬,在哈雷身边相谈甚欢。后来,他甚至脱掉外套,卷起袖子和我一起调配刚装上的配件。"在陆渊炯看来,哈雷总是能让相似的人走得更近,哈雷客朋友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收获。
陆渊炯{dy}次看到哈雷,还是一名高中生,1989年,在哥哥从美国带回来的汽车杂志上。"真可谓一见钟情。我{dy}次看到这个又笨又重,充满金属质感的摩托车时,就爱上了它。"从那时候开始,陆渊炯就发誓一定要在自己有了经济能力后买一辆哈雷摩托。这正是施瓦辛格和<真实的谎言>风靡校园的年代,金属、激情和英雄主义,被健硕的肌肉和铮亮的哈雷摩托诠释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哈雷还没有进入中国。我只能退而求雅马哈,XV-125是国内{zx1}的型号,它的售价是3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目。"陆渊炯如获至宝的将摩托车推回了家。紧接着,他翻出{zx1}的美国汽车杂志,按照上面的图片为摩托车进行改装。去五金商店挑铆钉,去皮具生产厂定制坐垫和把手上的流苏型把手套……几个星期后,他的雅马哈终于被乔装打扮成了一辆"哈雷"。穿上皮衣和牛仔裤,骑上摩托车,陆渊炯成了宁波市里回头率{zg}的人。他的车,总是成为群众们驻足参观的对象。这些围观群众中,有一位身姿婀娜的女郎后来成为了他的太太。
在陆渊炯的生活里,哈雷带给他很多美好经历,而他的太太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他最美丽的收获。"对于哈雷,我和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她能理解我,支持我,尤其是支持我对哈雷的追求。我想,这也是我们能相濡以沫多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早在结婚之前,陆渊炯就跟太太约定,只要哈雷能进入中国,就算是倾其所有也要先买一辆哈雷摩托。他说,"2006年,哈雷在中国有了{dy}家官方授权的经销商,我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拉着太太去北京看车。家里长辈都不同意。他们觉得驾驶一辆如此笨重、不易操作的摩托车太危险。只有太太支持我,一趟趟陪我去北京选车,这让我觉得生活很美满。"不久前,陆渊炯又为太太买了一辆轻便型哈雷摩托,希望以后每天都能与太太一起驾驶哈雷摩托共享二人世界。
尽管大部分老品牌的摩托车都已经被装上了智能芯片,换上了用塑料等其他轻质材料制成的替代性原件。哈雷还是固执地从里到外坚持全金属打造,笨重的机身和纯机械的运作系统让它的时速始终控制在150码以内。"骑着哈雷飙车?那不过是大部分中国人一厢情愿的误解罢了。"陆渊炯笑着说,"虽然它很笨,也不快,每次推着哈雷行走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问自己到底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但我还是心甘情愿地受它'摆布'。我要的不是高科技,也不是急速体验,而是一种实现梦想的满足感,对激情青春的怀念。"
严路: 从超级跑车到哈雷
严路拥有3辆哈雷摩托。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两辆保时捷GT-3赛车和中国{dy}支参加国际汽联{dj0}房车赛的中国车队——"超跑"保时捷车队。三年前,严路卖掉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和所有房产,组建了这支车队,现在仍然是"超跑"的理事长。
严路是个不折不扣的车迷。
"从小我就喜欢车。"严路笑着说,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笑容十分憨厚,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灰色套头衫上,看上去他更像一名大学辅导员,让人很难把他与赛车联系起来。"我才五六岁的时候,常常怂恿邻居的男孩子们上山玩'滑板'。"在严路的描述中,这种原始滑车是一种安全系数为零的游戏。整个人蹲在一块平滑的木板上,身后的小朋友用力一推,木板就从山坡上急冲而下,"很多年纪比我大的男孩子都不敢玩,但我敢。我太喜欢那种在风中呼啸而过的感觉。不过,滑板没有刹车,我经常被摔得鼻青脸肿。很多男孩子挂彩后都疼得大哭,可我摔倒后的{dy}反应居然是哈哈大笑。笑完后,才开始体会到疼。"
1997年,严路开始独立创业,后来拥有了一家年创广告收益数千万元的广告公司。1999年,因为看<头文字D>而被赛车吸引得跃跃欲试的严路前往德国购买保时捷911跑车。保时捷公司为每个购买跑车的顾客提供了为时三天的试驾和培训服务,严路{dy}次在德国的专业跑车道上过了一回赛车瘾。教练觉得他有天赋,推荐他去当地的专业赛车驾校学习。严路以排名第二的成绩结束了学业,并开始了他的赛车生涯。
2000年,严路在马来西亚参加一场房车赛。赛车结束后,几位专业摩托车赛车手开始在他刚刚退下的跑道上试车。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严路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几句攀谈后,一辆哈雷便在他的驱动下咆哮着上了跑道。几圈急速奔驰之后,严路又爱上了哈雷。 "哈雷给我的体验xx不同。驾驶哈雷的时候,我并没有注重速度。应该说,它给我的感觉,是一名驾驶员坐在车里体验不到的。虽然它不可能比跑车更快,但它给我感受更直观,更刺激。当你感受到胯下轮胎在飞快转动,引擎轰鸣着在你耳边萦绕,落日的光辉镀金在你的衣袖,疾风撞上你的胸口……你就明白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一年后,严路买了{dy}辆哈雷摩托,这是一辆性能比较"机智"的哈雷戴纳。接下来,他又买了一辆变速性能更好,动力更为强劲的哈雷Sportster。哈雷·戴维斯在北京开设{dy}家授权经销专卖店时,他买了一辆Road King。这个排量接近汽车的"大家伙"体型硕大,体重惊人,一般人难以驾驭,但正是因为难以驾驭,它却成了严路的心头之好。"骑哈雷的人要的就是一种征服感。那是一种打包上路,骑上专属坐骑时的雄赳赳的自豪感。"
作为一名专业赛车手,严路认为,开赛车也许是项让人热血沸腾的运动,而保持沉着冷静,却是对哈雷驾驶者的基本要求。"哈雷的车身重,惯性大,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冷静处理就很容易出事。有一次我路过了一条被泼洒了油脂的马路,这对重型机车尤其危险。轮胎打滑后,沉重的车身很容易重心不稳。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下意识地紧急刹车,但对哈雷却千万不能这样操作,这只会让你倒得更快。"所以那次,严路当下决定放弃刹车,用力控制住把手,尽量保持匀速行驶。1000米过去后,轮胎的运转逐渐恢复正常,严路躲过了这一劫。从此,严路将这种驾驶哈雷应该有的沉着冷静带到自己的车队里,训练每一名车手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
"对我而言,赛车像是一首交响乐,精细严密,需要很多的配合协作。而骑哈雷则更为惬意,当它进入你眼帘的那一刻,你总是会想起年轻时走天涯,四海为家的梦想。骑上哈雷,就等于xx释放自己。这更像是一首乡村音乐,是一个人怀抱吉他,走走停停的流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