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_熊猫不怕_新浪博客

  2008年,全球粮价飙升。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又一次牵动全球本已紧张的每一根神经,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更是如此。

  作为解决农业问题新技术的转基因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资深科学家们说,中国需要转基因这样重大的科技措施来解决粮食问题。

  2008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据《科学》杂志披露说,这项投资将高达上百亿人民币。

  随后,国家于11月出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其中又明确提出“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文摘》,种种迹象表明,为应对粮食危机,中国政府将开始大力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中国开始步入转基因发展的快速路。

  必然的战略选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告诉《财经文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已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关系国家未来科学发展、堪称“重中之重”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去年7月实际上是正式启动。

  据黄介绍,国家早就下了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决心。xxx曾经表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jd0}技术。”黄表示,xxx所指的“{jd0}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

  黄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是中国政府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典型例证。作为中国{dy}个研究农业转基因技术的专业机构,生物技术研究所自从1986年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国家的稳定支持。

  而中国{dy}种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抗虫棉,就是该所在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引导和3亿元投资下牵头研发和推广成功的。

  据转基因问题专家、曾参与《生物安全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主要科学家薛达元的透露,此次转基因重大专项计划动用资金将近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00多亿元,其余由地方和社会投资。

  中国政府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转基因的支持和投入,但是规模这么巨大在历史上是{dy}次,有媒体甚至用引发人们遐想“百亿转基因”来评价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启动。

  许多人将国家重视转基因的缘由归结为国情。虽然常规技术仍有一定发展潜力,但是要进一步满足13亿口的需求、实现到2020年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以及建立现代农业,没有新技术不行。而转基因技术的增产潜力是巨大的,对环保和农民增收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黄赞同这种观点,但他进一步指出,技术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财经文摘》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7年的1.143亿公顷,12年时间增长了67倍,推广应用速度之快为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上所罕见。

  不仅如此,转基因的研究者们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像转基因这样对人类农业生产有巨大推动力的新技术。换言之,转基因技术尚未有替代者。

  黄指出,中国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转基因作物大田试验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的发展逐渐落后于美国,尤其是产业化落后。在全世界转基因技术方兴未艾的时期,中国需要加快前进步伐。

  “转基因已经成为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黄郑重地告诉《财经文摘》。

  硬币的两面

  基因技术是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和重组转移的现代生物技术,其益处似乎让人耳熟能详。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传统作物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性能,从而减少了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也是一种保护。

  尽管目前通过直接改造产量控制相关基因的转基因作物研究还未实现关键突破,但是提高抗虫性能,也意味着产量的提高。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容易找到例证。

  英国Cropnosis咨询公司评估指出,2007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为69亿美元。而来自中国的数据表明,到2007年,转基因抗虫棉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计高达数百亿元,仅2007年一年就高达近80亿元。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更是以多年的量化研究预测,到2010年,中国抗虫棉和抗虫水稻的产业化效益将分别达到10.97亿美元和41.55亿美元。

  但是,关于安全性的话题,却自转基因技术诞生起就成为笼罩在上空的一道阴霾。无数争论和辩驳,一直是转基因技术的忠实伴随者。

  赞成者们提出,国内外数亿人口食用多年,但未真正发现转基因产品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不仅如此,全球累计6.9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也未发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而反对者则指出,观测时间尚短,无法对其遗传毒性作出定论,且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转基因本身的研究,数据也少得多。

  关于转基因技术似乎尚未有定论。

  黄告诉《财经文摘》,其实要分析什么是定论。世界各国未发现一例大面积应用转基因作物出现问题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定论。国家经过严格试验、评估、审批的转基因作物应该是安全的。

  “任何技术都有风险,都有两面性,需要从经济效益、环境效应和公众接受程度等多方面权衡利弊。转基因存在风险,但其他技术也有局限性,诸如有机农业等常规技术往往措施有限,不能有效保证增产。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管理,将风险降到{zd1}。”黄表示。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工作者们下一步的主要目标,是将转基因技术和常规的农业技术结合,不单独依赖某一个,但是转基因技术毋庸置疑是发展的重点。

  换言之,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转基因技术不是{wy}的选择,但是由于其保证产量的突出作用,将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据悉,即使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xxx也已经坦言,如果按常规方法,要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目标已不太可能。“我们的‘常规武器’全身解数已经使得差不多了,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发必须依靠转基因手段。”

 占领技术制高点

  2008年下半年,伴随着国内食用油压榨不愿意采用国产大豆(3411,125.00,3.80%,吧)的抱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种转基因大豆,中国不种不行了”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热点。

  黄沉重地告诉《财经文摘》:“中国自己不种植转基因大豆,用非转基因这块绿色壁垒,想把国外产的转基因大豆挡在国门之外,但市场很快就被出油率高、价格便宜的转基因大豆占领。大豆这一仗,我们彻底失败了。”

  据《财经文摘》了解,中国这个大豆原产地从2005年起已经成为世界上{zd0}的大豆进口国,仅2007年就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二分之一,是国产大豆的总量一倍还多。

  大豆的教训与抗虫棉花(11810,50.00,0.43%,吧)的成功成了鲜明对比。

  转基因抗虫棉经农业部批准自1997年始在国内进入商业化生产,截至2007年底,中国通过国家审定的抗虫棉品种60个,推广应用面积已达380万公顷,当年占国内抗虫棉市场份额的92%。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我国Bt-Cry1A基因自主产权的创世纪转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和印度NathSeeds公司联合开发的6个抗虫棉杂交品种,已获准在印度3个棉花产区商业化种植,成为我国抗虫棉技术走出国门的重要标志。

  大豆和棉花的不同遭遇让中国的科学家们警醒。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祯曾经表示:“孟山都和杜邦先锋公司拥有世界上{zxj}的转基因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以后,就使得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一个阶段很难逃脱别人的束缚,因为核心技术、技术路径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战略眼光还没有一家跨国公司长远,注定中国转基因产业要受制于人。”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矮牵牛花、杨树和木瓜,但尚未批准任何主粮转基因作物。而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整个耕地面积的80%都将种植转基因作物。

  因此,黄指出,一定要抓住机遇,推进本土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虽然中国总体而言与西方有差距,但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仍处于发展期,特别是在第二代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上,中外起点差不多,这就要比智慧,比速度。

  一个基因,一个产业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等较为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转基因作物育种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lx1}地位,某些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但同其他新技术一样,转基因在中国也面临产学研脱节的命运。

  据悉,在发达国家,转基因技术发展主要的推动力是企业,政府只负责基础技术,后期如安全性评估、田间实验、示范推广,都由企业来负责,两者的投入比例大约在1∶3左右。

  黄表示,由于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基础比较薄弱,涉农的大企业数量少,实力也弱,全靠政府投入。因此,高技术与大资本的结合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财经文摘》,更难的是政府监管和宣传引导。

  该专家表示,转基因专项由农业部负责实施,这需要从单纯管理转基因安全的职能转变到加快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农业部将面临重要挑战。

  不仅如此,中国在转基因方面的宣传教育还比较落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心存质疑,而更多的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没有什么概念,超市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一般消费者也很难识别。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2001年就已经有了法规。

  “我们的标识制度,是在当时背景下出于‘知情权’的考虑,现在反倒成为厂家的销售手段,政府并没有规定不是转基因也要标识,所以厂家一搞,就意味着转基因可能有问题,造成了消费者认识的混乱。”黄提出。

  上述专家则表示,标识制度有好的一面,但如果宣传、监管制度跟不上,就会出现问题,反而成为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障碍。

  据《财经文摘》了解,美国70%的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但这些数量超过3000种的转基因食品都没有标识。根据美国建国后形成的“实质等同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美国政府认为,如果转基因食品同非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和外观一样,也辨别不出存在有害的东西,那就没必要标识。

  然而,欧盟总体趋于保守,对转基因食品有严格的标识和管理制度。黄认为,转基因在欧盟不仅是技术问题,还跟政治、贸易相联系。美国希望把食品出口到欧盟,但是欧盟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的考虑,以转基因为绿色壁垒,xx美国的食品进口。欧盟本身比较富足,与中国的国情不同,不能简单把欧盟情况搬到中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基因: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_熊猫不怕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