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_玉润墨香_新浪博客

二、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3种。

 玉璧中应引起重视的是素璧、谷纹璧、蒲纹璧。素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遗址;二是广汉地区早期文化遗址;三是齐家文化遗址。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当时主要用于礼器。

 良渚玉器的质地,从色泽上看,基本为蓝绿色隐晶状和绿褐色斑纹状,少见浅蓝色与鸡骨白色,矿物学鉴定基本为阳起石——透闪石软玉。这种相同质地玉器产生色泽上的差异,据研究是“由于软玉是矿物集合体,其中以经常含有数量不等的杂质矿物”,“因软玉是随透闪石——阳起石中铁含量增高而颜色加深”所致,对于矿材的来源,清代刘心岳在《玉纪补》认为:“秦之玉作,在陕西之万材。吴之玉作,在浙江之安溪。”目前主要倾向是就地,就近取材,同济大学董荣鑫先生认为:玉器的原料“在崧泽附近几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内均有露。”  
  良渚玉壁上极少施用纹饰图案,能见到的屈指可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4件,台湾私人收藏1件,浙江近年出土1件,除了浙江出土者无人提出异议外,其余5件的文化归属问题争议很大良渚玉壁形制,比较合理地说可能源自崧泽文化。即有权力象征的意义壁形石斧和有尸体不朽等神秘色彩的壁形玉晗,从这个意义上讲,玉壁是一种更趋神化了的权力的象征物,做成圆形,所谓“礼神者,必象其类壁环象天”。当然表示其权力是上承天意。

 

直径11厘米,孔径5.4厘米,厚1.9厘米  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直径23.1厘米,孔径4.3厘米,厚1厘米,浙江余杭出土。该壁色泽淡绿,表面平整光滑,通体厚薄均匀,器型规整,中孔管钻对接。外圆内凹,是良渚玉器较晚期的特征。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

直径23.6厘米,孔径4.6厘米,厚1.3厘米,浙江余杭汇观山遗址出土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

直径24.3厘米,孔径4.6厘米,厚1.4厘米,浙江余杭桑树头遗址出土

直径12.5厘米,孔径4.3厘米,厚1厘米,浙江余杭出土

 


直径17.4厘米,孔径6.3厘米,厚1.4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直径17.4厘米,孔径6.3厘米,厚1.4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直径16.9厘米,孔径4.5厘米,厚1.2厘米。  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直径20.6厘米,孔径4.95厘米,厚1.65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

直径13.7厘米,孔径3.8厘米,厚1.1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直径18.7厘米,孔径4.6厘米,厚1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

直径20.1厘米,孔径4.85厘米,厚1.63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

直径118.6厘米,孔径4.25厘米,厚1.5厘米。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

   直径26.2厘米,孔径4.2厘米,厚1.2厘米 浙江余杭百亩山遗址出土。该玉璧两面各阴刻一个图形符号。其中一个形似盾形台阶,中间刻有一只飞鸟形的纹饰。另一面刻的是一个类似玉璋形的符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文明的启迪(玉文化欣赏3)_玉润墨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