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生物科学与农业(二)

引用 生物科学与农业(二)

2010-03-02 21:44:59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引用


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植物病虫害的种类

1、植物病害的种类

  (1)病毒类:西瓜花叶病、甘薯花叶病、水稻黄矮病、油菜病毒病等。

  (2)xx类:黄瓜角斑病、棉花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3)xx类:草莓白粉病、甜椒炭疽病、稻瘟病、小麦锈病、油菜菌核病等。

  (4)寄生性种子植物:大豆菟丝子等。它的根、叶均严重退化,没有叶绿素,从寄主植物吸取水分和养分,失去了自己制造养分的功能。

  (5)植物病原线虫:小麦粒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2、常见植物害虫的种类(部分昆虫类)

  (1)直翅目:蝗虫、蝼蛄等。

  (2)半翅目:蝽象、梨网蝽。

  (3)同翅目:蚜虫、飞虱、叶蝉等。

  (4)缨翅目:蓟马等。

  (5)鞘翅目:金龟子、天牛等。

  (6)鳞翅目:蛾类有水稻三化螟、地老虎、棉铃虫、豆天蛾等;蝶类有稻苞虫、菜粉蝶等。

(二)植物害虫的生活史

1、xx变态

  ——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形态差别很大,生活习性xx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xx变态。如蛾、蝶、蜂、蝇等的发育。

引用ta-Bank " border=0 alt="生物科学与农业(二) - Fat魚 - DX-Data-Bank " src="http://stu1.huanggao.net/stu1_course/0607xia/03061031004/RE_X2_SW_22_02_004/images/index_clip_image002.jpg">

2、不xx变态

  ——个体发育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形态差别不大,生活习性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xx变态。如蝗虫、叶蝉、飞虱、棉蚜等的发育。

引用ta-Bank " border=0 alt="生物科学与农业(二) - Fat魚 - DX-Data-Bank " src="http://stu1.huanggao.net/stu1_course/0607xia/03061031004/RE_X2_SW_22_02_004/images/index_clip_image004.gif">

(三)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概念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

2、内容

  (1)发生期预测预报。对于迁区性害虫必须预测其迁出或迁入本地的时期。

  (2)发生量预测预报。

  (3)分布区预测预报:分布区域,发生面积,迁区方向、途径和降落地区的范围都要预测预报。

  (4)危害程度预测预报。

  (5)地方性、流行性病害及其发生区域的预测预报。

(四)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1、物理防治

  ——用物理、机械等手段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有:物理阻隔法、温度控制法、人工去除法、物理诱杀法、水旱轮作法等。

2、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优点: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

  缺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畜中毒、天敌受害。

3、生物防治

  (1)概念:——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性引诱治虫、以菌治病(如用春雷霉素防治纹枯病)等。

  (2)基本策略:

引用ta-Bank " border=0 alt="生物科学与农业(二) - Fat魚 - DX-Data-Bank " src="http://stu1.huanggao.net/stu1_course/0607xia/03061031004/RE_X2_SW_22_02_004/images/index_clip_image006.jpg">

  (3)优点:有益生物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发挥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对病虫的控制作用强,不易使病虫很快产生抗性;对植物安全,不致引起残毒,有利于提高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对人畜安全,不致污染环境产生公害。

  (4)缺点:技术要求较高,推广有困难。

4、新型农药的应用

  (1)概念

  新型农药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高效、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种类

  ①生物农药:植物农药、xxx农药、昆虫信息素、微生物活体农药、植物疫苗等。

  ②新型化学农药:其特点是高效、低毒、低残留。

(五)动物疫病的类型

1、动物传染病

  (1)病原微生物:主要有xx和病毒,此外还有少数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xx等。

  (2)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引用ta-Bank " border=0 alt="生物科学与农业(二) - Fat魚 - DX-Data-Bank " src="http://stu1.huanggao.net/stu1_course/0607xia/03061031004/RE_X2_SW_22_02_004/images/index_clip_image008.jpg">

2、动物寄生虫病

  (1)常见寄生虫: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和昆虫等。

  (2)寄生虫病的危害:阻碍幼畜禽的生长发育,降低畜禽的抗病能力,降低畜禽的生产能力。因寄生虫病而废弃大量的肉及肉制品,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很多寄生虫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如日本血吸虫病、猪囊虫病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六)动物疫病的防治

1、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

2、严格控制传染源,严密封锁疫区;

3、做好日常xx工作;

4、定期接种疫苗;

5、喂给xx类xx,保护易感动物;

6、口服、注射xxxx;7、深埋或烧毁病死动物尸体,并严格xx。

 

 

疫苗的类型

  禽、畜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xx、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xx、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xxx。

  目前生产疫苗有两种方法,即传统方法和基因工程方法。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xx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①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含有xx或病毒的材料,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xx、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

  ④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xx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流行性腹泻症)。

  ⑦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黏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一种类型微生物中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如牛、羊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能使牛和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xxx)。

2、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及核酸疫苗。

  ①亚单位疫苗:微生物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其无效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xx荚膜、鞭毛、病毒衣壳蛋白等),制备的疫苗(如猪大肠杆菌菌毛疫苗)。

  ②活载体疫苗:应用动物病毒弱毒或xx株如痘苗病毒、疮疹病毒、腺病毒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抗原基因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转染病毒细胞而产生的(如狂犬病活载体疫苗)。

  ③基因缺失苗:应用基因操作,将病原细胞或病毒中与致病性有关物质的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xx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④核酸疫苗:应用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遗传物质,经质粒载体DNA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生物科学与农业(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