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关中方言就是尊重中华文化之三_无相非相,无所住心;一切诸相,既 ...

浅谈关中方言用字的准确性之三

历史的记忆

西安话是不是古代的官话,专家学者有争论,典籍文献记述少。根据《颜氏家训》介绍,北齐时,有关音韵的论著层出不穷,但都有严重的方言成分,以致相互讥讽取笑,未知孰是。作者颜之推说:只能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即共同用帝王所在都城的语言为标准,参照各地方言进行比照,考证古今的语音,找出折衷方案。有一千多年帝都史的长安,其语言应该是当时的标准语言。也正如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说的:关于长安地区(今陕西西安府)的方言,我们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我的考释范围xx于这个方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也就是隋唐大一统帝国(公元186——906年)京城所在地区的官廷和官府所说的方言。马伯乐说:唐代这种古汉语的基础肯定是北方话,尤其是长安话。他断言:现代的西安方言乃是唐代长安方言的继承和发展。xx作家、书法家,前陕西省政协常委骞国政先生说得好: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关中方言,内涵十分丰富,表情达意之贴切生动为其他地方语言乃至普通话都无法代替,今天仍然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的瑰宝,是一个很值得发掘和研究的语言宝库。经验证明,很多历史上的古语在今天的西安话里都有相当多的记忆。例如:
ㄙㄚ(洒)。在中国,自延安以南,秦岭以北,河南灵宝、卢氏、山西运城、永济以西,甘肃庆阳、天水,宁夏泾源、固原以东。约二十万平方公里六千多万人把头叫 。历史学家范紫东先生在他的关西方言钩沉里确定 ”为头。民国时期,长安书局印刷的秦腔剧本《打鱼杀家》里有两句戏文:昨夜晚做一梦,把 塞到墙缝。就用其指头。《康熙大字典》和1999年的《辞海》里的 ”字,组词月立 ”,是根据《集韵·二十七合》的解释为肉杂。从形象讲, ”字是由月、天、韭 组成:肉月是人体专用字的偏旁部首,如从上到下 、脸、脖、胸、腰、腹、胯、腿、脚等。曾经被古人称作头,《易·睽》:其人天且劓。”“字本如胡须状的细叶从地而生。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象形字。以上地区的人把理发叫剃 ”;把头巾叫 把怯弱叫软 ”;把xx事叫 大咧,把孩子王叫娃娃 ”;把小气鬼叫雀儿 ”;把面疙瘩叫老鸹 ”;把列宁头叫谢顶 ”,把当头驾 子等等。
ɡàoㄍㄠ(稿),与稿、、槀通用,都是草草、简单的意思。中央电视台采访山西永济市骨病多发区时问灾民生活怎样,老汉说槁的凑合。苏轼诗有:石女无儿,焦谷槁。是说石女不生儿子,无依靠,生活艰难,以粗粮淡饭凑合。《后汉书·马援传》载:公元46年,东汉名将马援因薏苡明珠之谤入狱,含冤去世。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坟,裁买城西数亩地葬而已。李贤注:槁,草也。以不归旧坟,时权葬,故称槁。即草草、临时、简单地将人埋葬。国学大师王国维xx前写的遗书中,令家人将其藁葬于未名湖畔。藁(槁)葬,用关中方言讲就是:槁着埋了。除此之外,关中还说槁干:不认真干活,如胡适槁干,适,凑合。槁着:凑合着,如槁着吃,槁着写。槁磨是敷衍了事,消磨时间。若写成,就不是凑合,而是认真。搞磨为好事多磨。
dié,ㄉㄝ(蝶),指吃、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履虎尾,咥人,凶。是《易经》讲的吉、凶两卦。一是踩到虎尾巴而没被虎吃掉,吉利;一是踩到虎尾巴而被虎咬死,凶险。关中人自古把吃叫做。如咥饭就是吃饭;快咥就是赶快吃;咥美就是吃好吃饱。写作就错了,他是语多不止。
方言音混吃混喝,陕西人说飺饭去咧,即混饭吃。《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二人都笑道:你又赶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 即揩油占光,作解读。关中人读,也作跐。《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有套近乎的意思。意思是混、蹭,有硬着头皮恳求的含意。如到别人家飺顿饭吃。关中人说拿脸飺就是用脸蹭。靠面子或老资格磨蹭,博得同情,获得好处。

liáo(嘹),美好。《文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李善注引毛传曰:嫽,好貌。《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注:僚通嫽,美好。关中人至今仍然把好、美、妙、漂亮等用嫽字概括。赞赏对方的观点时,往往回答一个字:嫽!嫽着呢就是好着呢。嫽的很即非常好。嫽的太为特别好。嫽扎咧扎:到底,极限,意思是好到极点了。而嘹咋咧的嘹是声音洪亮,咋是怎么,词不达意。

ɡá(嘎)。小孩的玩物,玩具。如关中青少年过去有一种游戏叫打尜,用尜棒击打的,是一个长约十公分,粗五公分,两头削尖的木制玩具。后来把中间大,两头小的玩物称为。古代早期用的贝壳、刀币等,视同玩物,所以关中人把,如同现代人把纸币叫票子钞票一样。
quē方言音quǒ(确)。敲、砸。《北堂书抄·郭子》:何次道尝诣,王丞相以麈尾礭床,呼何共坐。敲打。秦、晋、豫、甘、川等地区常用表示打砸。如陕西人把砸蒜泥礭蒜。衍生的俗语有:沙锅礭蒜,一槌子买卖。沙锅本脆弱,不堪一击,一砸就碎。生活中比喻只做一次,其后拉倒。
yànɡ 方言音yānɡ。关中用其表示抛、撒。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我为甚将几陌黄钱漾在水里。即撒在水里扔了。小孩吃奶太多或肠胃不合适,往往从嘴里吐出来,叫漾奶。把洒点水叫漾些水。给家畜、家禽撒食叫漾料、漾食。农田里漾肥漾种等,衍生的俗语有:说爱忘事的人是拿不牢漾咧。此字写成就错了。
shèn,古音和方言音读 sēnnㄥㄣ。《集韵》《韵会》:所禁切,音森。除了液体的浸透和浸入、浸出外,关中人用其表示沉下。近义,故用沉浸比喻全身心的投入。观众人说水桶渗到井底,指沉下去了。如水渗底,油漂上,这里的漂渗沉浮表示的是一个意思。
chǎn,方言音chànㄔㄢ。是和乐、安舒的样子。陕西人常用其表示舒坦,称心如意。《诗·大雅·崧高》: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毛传:徒行者、御车者,啴啴喜乐也。郑玄笺:啴啴,安舒,言得礼也,入国不驰。晋西、豫西,秦中,陇东人,把生活舒适美好、事情办的恰到好处,用来表达。如日子过得啴啴和和。也叫啴和,如事情办的啴和。指恰到好处,也可以说成一个字。若写成辿就牵强,写成就大错而特错了。

duíㄉㄨㄧ碰、撞击。《文选·木华<海赋>》:五岳鼓舞而相磓。注:波涛递相触激也。李善注:磓,犹激也。古汉语中,磓、碰、砸、礭都有碰撞、敲打的含义。陕西周边及西北地区的人把车相撞叫磓车;把碰机会叫磓象;把碰到叫磓见;把斗鸡、撞拐的游戏叫磓拐子。用是不准确的。

,除不正外,在陕西还当作厉害讲。《说文解字》:竵训不正俗合不正二字改做歪字,汇训与竵同,不知歪即竵之伪。竵:音kuā,不正。训:说教。严厉训斥:歪派。《红楼梦》第三十回:紫娟笑道: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注:歪派:无理指责,故意找碴编派人。《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想必是你的丫头懒得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孙仁玉《镇台念书》:哼!歪极了,歪极了。高培支《夺锦楼》:你娘正在撒歪。陕西及周边和西北地区的人,把很厉害叫歪的很。如说某个人歪的很,某个地方发展变化很厉害,也说那地方这儿歪的很。把训斥、骂也叫,如叫谁歪了一顿

dònɡ ㄉㄨㄥ。本意是搅和、拥引。《玉篇》:动也。《说文解字》:挏,拥引也。汉有挏马官,作马酒。《汉书·礼乐志》:给大官挏马酒。颜师古注引李奇曰: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淮南子·俶真训》:撢掞挺挏,世之风俗。撢、掞、挺、挏都指几种动作。综上所述,字的解释有推拉、拥抱、搅和、拌动,引申为一个字:搞。挏字在关中用的很普遍。高培支《夺锦楼》:谁料到这事儿越挏越大。陕西人说挏乱子就是闯祸了。,一是拉乱,二是挥霍,如:家里那点钱着得住你胡挏!挏咧一河滩就是拉乱了一大滩。
niě(孽)。侵蚀,腐朽。在关中,木料、钢铁、丝布、纸张等的锈蚀,腐烂很少用,多用,意思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啮骨。引申为侵蚀。《淮南子·人间训》:剑之折,必有啮。意思是折断处可能有锈蚀的地方,用方言说就是那一段啮了啮了浸蚀腐烂了。《国策·魏策二》:灓水啮其墓。在关中,凡是东西经盐碱侵蚀、水泡、虫噬、风化,腐烂、锈蚀而变成糟粕、残渣,都叫啮了。就是坏了,朽了,烂了。如木料腐朽了,说:木头啮了,用不成了。”“锅底啮了指铁锅长期使用而锈蚀了。柜子腿啮了指木质朽了。布、纸在土里久了,变成渣子,也叫啮了,即糟了,不能用了。
tánɡ 方言音dánɡ,ㄉㄤ通(党)。偶然侥幸、碰运气。《汉书·伍被传》:即使辩士随而说之,党可以侥幸。成玄英疏:傥者,意外忽然来者耳。碰到幸运。《荀子·天论》: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偶然碰见叫傥见;《庄子·缮性》:物之傥来,寄者也。关中将碰巧得到叫傥来胡傥呢则是指乱碰。

,在古代汉语和关中方言里当讲。王安石《观明州图》诗:投老心情非复昔,当时山水故亦然。夏元鼎《水调歌头》: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舟。岂问经州过县,灌区投明须到。陕西人至今还说:还徉(慢)呢,投到你去黄花菜都凉了。常说孩子从小不好好念书,投到长大就后悔了
,在古代汉语和关中方言里当讲。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闻有酒时需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王建《秋后日》: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暴旧芳茵。宋代词人柳永《木兰花令》: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韦应物的诗里也有:闻闲且共赏,莫待绣新衣。以上的字都当趁、乘讲,分别组成闻有、闻晴、闻早、闻闲等。关中话经常说:冬里闻闲把农具拾掇好,不要耽误开春犁地。趁着。招呼人趁热吃饭叫闻热吃。赶快走叫闻早走
niànɡ 方言音ránɡ 在原料里拌入酶粬,使之发酵,制作酒、醋、酱等的过程。如酿酒、酿造、酿醋等。这种生产用语,在生活中也能比喻人或事。酿人,就是给人加以不实之词讽刺挖苦。把一个科员喊作科长,听者说:酿人干什么!或直接说成酿制人做啥酿制读嚷知。无论是酿制酒还是酿制人,过头了就会酸,所以也就出现酿酸了。是酒就是失败了,是人就是尴尬了。如我只说了几件事就把他酿酸了。又指丢人。世界银行行长参观时换拖鞋,破袜子露出脚指头,简直把人酿酸了!写成就不对了。
以上这些话,如果真的没有人再说了,后代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碰到这些字又不好理解,现在就有必要在把它的字义记录下来的同时,说出他在生活中的用法。建议中国资深的文字工作者,能否在浩瀚的古词中选择精美的字句,使之浮翠流丹,为现代语言锦上添花呢。



郑重声明:资讯 【尊重关中方言就是尊重中华文化之三_无相非相,无所住心;一切诸相,既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