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为何不南飞_河南科技报_新浪博客

 

北雁为何不南飞

——从“南方用工荒”现象xx内地劳务输出新变化

河南科技报    记者  石岩

 

农忙回家收收种种,农闲外出劳动挣钱,随着季节的变换而不断迁徙,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往来奔波,这就是当今社会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被形象地比喻为城市里的“候鸟”。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年的春节过后是“候鸟”南飞的集中时间。而眼下,当南方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告集,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现象时,我省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放弃了南下淘金,而是选择了不同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外出就业不如在家创业

农历正月初十,刚过完春节的农村年味儿还没有xx散去,王庄村里去上海和广州打工的年轻人已经陆续走得差不多了。这个位于周口市川汇区搬口乡的农村,成年男子十之七八常年在外打工,村里人多是在上海从事城市绿化,也有一部分人在南方的玩具厂和鞋厂里工作,青壮年在外打工,妇女老人在家种地看孩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多年,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

细微的变化出现在今年春节之后,在村里打工族中算得上是“带头大哥”的王从伟,却出人意料地宣布从今以后不去上海了,这着实让老少爷们有些吃惊。这个早年在上海“闯荡”的能人,凭着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在上海城市绿化工程中干得风生水起,村里很多人都是他带到上海的,这么个聪明人怎么好端端地突然说不去就不去了呢?

面对村民的疑惑不解,王从伟自己道出了实情。原来,今年春节回家过年期间,他到市里办年货时,发现自己家乡的城市面貌变化太大了,城市建设搞得如火如荼,在外打拼多年的他,马上看到了城市绿化工程中蕴藏的商机,凭着自己在上海搞过多年城市绿化的经验,他对劲在家门口承接绿化工程充满了信心。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简历和在上海的施工图片资料四处询问打听,终于谈妥了一笔生意。

“这些年长期在外打工,干着活还挂念着家,心也觉得挺累的,再者说,在外成天跟着人家干,挣的是辛苦钱,发不了财,如今学到了技术和经验,趁着还年轻有机会试一把,说不定遇到机会真的就成功了!”王从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和王从伟一样选择留在家乡创业的梁庄村青年梁新,则是看中了家乡住房建设中的商机。这个三十刚出头的年轻人看起来颇为精明强干,据梁新介绍,他在浙江一家机械厂做了十多年的焊工,有正式的技术等级证书,每月收入三千多元,春节刚过,老板就打电话催他回去上班,可他却有了在家创业的打算,因此婉转回绝了老板的再三邀请。梁新说:“现在农民的建房需求很高,房子也越建越漂亮,门窗生意应该不错,我打算在村里开个店,生产加工铝合金门窗,凭自己的手艺挣钱吃饭,应该没什么问题!”

同样挣钱不必舍近求远

近年来,我省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一些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改善,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少原来长期在外的打工者,在劳动中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从而能够在家乡的企业中轻松找到职位。

淮阳县大连乡于桥村的张梅,原是温州一家丝织厂的女工,今年她也同样选择留在了家乡,终结了自己城市“候鸟”的角色。张梅是一个技术能手,干起活来相当麻利,一人能看几台机子,乡里的一家民营纺织厂开工时,张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去应聘,没想到一试工就被老板相中,当场录用,工资定到1400元。“虽然工资比在温州少了几百元,可我觉得比在外强,加班的时间少了,离家也近,下了班就可以回家,还能给孩子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务。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儿,不跑远照样能挣钱,还能照看家,何必再往外跑呢?”张梅颇为满足地说。

曾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工作过的女青年李会英告诉记者:“南方的劳动工资报酬其实并不高,主要是加班加点时间长,要按时间计算工资,其实比内地的一些企业高不了多少。”她说在南方的私营企业劳动强度很高,刚开始进厂子时受不了,吃饭也不习惯,好长时间才适应。她不准备去南方也是在郑州找到了工作,是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过几天就可以上班了。“在郑州工作离家近点儿,生活习惯也都和在家时差不多,一月能挣个一千多元,虽然不多,慢慢来吧,实在不行还有选择的余地。”

据了解,就打工收入来说,目前沿海与内地的工资差别正在逐渐缩小,那些长期在外的打工者,一般都在所从事的职业中学到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一旦在当地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往往会选择在本地就业,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再去南方打工的原因。   

北上西进也是不错选择

“南方学技术,北方闯市场。家里种着地,西北去包荒。”这种情形如今在内地早已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愿安于现状,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每月一两千元的打工收入已经没有了吸引力,更多的人则是把目光瞄准了北方城市和西部地区。

淮阳县曹河乡张河村的张建生曾在南方从事家庭装修,学会了木工和油漆,春节期间,他和村里的几个会装修手艺的年轻人一商量,决定到郑州接活干。现在他带领着工七八个人在郑州已经接到了几单业务。“我们各有分工,家装的活差不多都能干,只要活干得漂亮,不愁找不到事儿做,目前我们主要是转接人家的活儿干,熟悉市场后我们就可以自己联系客户了,我们干的都是包工包料,只要好好干,{yt}也能挣个百十元,基本上还算可以!”

与一般的打工不同的是,齐金强的淘金之路,选择的却是去新疆包地种。比较外出包地种和外出打工的收益,齐金强说:“我在南方待了几年,一个月挣个一千多,一年下来省吃俭用也就落个万把块,后来听人说去新疆包地还行,我就和老婆一起跑到新疆,包了三百亩地种,效益还算不错,比给人家打工强吧!”据齐金强介绍,他见过在新疆包地的很多人,都是从河南老家过去的,在家是农民,种地是农民的老本行,只要肯吃苦,种地还是能挣些钱的,但种的少了不行,多了才合算。

新生代农民工仍爱南“飞”

尽管有一部分农民工实现了本地就业或者选择留在了家乡创业,然而这种悄然变化并非主流,南下务工大军依然汹涌如潮,新生代农民工则渐渐成为“南飞雁”中的主力。

今年刚满20岁的小伙儿乔新军,去年高中毕业后跟着几个同学一起去了广东东莞,进了一家玩具厂,因为家里催着他找对象,所以还没有回厂子,而他的几个同学正月初六就已经上班了。说起在南方的打工经历,乔新军深有感触地说:“去南方打工且不管挣钱多少,主要是想开开眼界,长点儿见识,不得不承认,人家南方人的思想比咱们内地要先进,在南方待了两年,明显地感觉自己家乡人的观念还是落后,这让我很受触动,虽然在南方打工苦点累点,可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那种快节奏的生活,即使有{yt}再回到家乡,我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南方就业机会多,只要年龄不是太大,不憨不傻,有个差不多就能找到工作,一个月挣个一两千元很正常,厂里管吃管住,不用太操心,干个几年,好歹不攒个几万块钱?现在农村男孩子结婚成家,盖房子是最花钱的,我们这里的男孩子,不上学的几乎全都去南方打工了。”在采访中,一位姓孙的中年妇女如是说。

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工,掌握一门技术在他们看来十分必要,有技术的年轻人在南方比较吃香,工资待遇相对要好些。文鹏和文宇兄弟俩初中毕业后没有急着去南方打工,而是进了周口市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分别学习电器维修和汽车驾驶技术,如今他们已经拿到了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准备去南方找工作。“有一技之长应该会好些吧,至少心里多了份自信,找工作时尽量选择对口的行业,真是不行干啥都中,反正年龄还小,只当是锻炼一下。”文鹏说起这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但是,作为劳动力资源大省,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认为,目前河南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虽然由于诸多的原因,导致内地劳务输出情况发生了变化,而我省的农民工外出方向依然以去南方城市务工为主,这种状况未来几年内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2010年3月5日《河南科技报》二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北雁为何不南飞_河南科技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