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食的“串串烧”(二)_kk夸克_新浪博客

在这里还想说说做食用的锅和盛食用的碗。

五六十年代家庭做饭所用的锅基本上都是铝锅(上海人将其称为“钢精锅”),可能那时制锅的材料未添加合金,锅底很不耐烧,用时间长一些就会烧漏。那时的家庭都不是很宽裕的,一只锅至少要用上三五年的。烧漏的锅底就要换新的。

那年代有专门的补锅匠。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揽活,生意还挺好的。除了换锅底,还可以换铝或铁皮水壶底和搪瓷脸盆底。

换锅底需先将原锅底剪去,用榔头将锅的边缘在砧铁上敲出弯边来,然后将白铁皮剪出比原锅底大的料,也用榔头将其边缘在砧铁上敲出弯边来,如图所示。在弯边里嵌入腻子,锅下部弯边与锅底的弯边合到一起,{zh1}用木榔头沿着锅缘敲打一圈即可。

 

家用做饭,早期都是用煤炉(我在博客文章“还是留恋煤炭火”中,对煤炉做了详细的介绍),现在多用液化气,煤油炉子现在已不多见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还是单身汉时,工厂里很流行煤油炉。食堂的饭菜不满意时,便可用煤油炉自己炒个菜,烧个汤。谈女朋友了,xx天更可以自己动手做饭聚一聚。煤油炉烧的煤油,多是“偷拿”车间里的,不花钱。

那时煤油炉在当地的市场上并没有卖的,但在工厂就有这样的好处——可以自己做。

煤油炉并不复杂,基本是用铁皮制成。其核心部分是燃烧室,它由内风罩、外风罩、油盘托、外套管、内套管、底板、活动底板及棉质油捻子组成,如图所示:

 

各部件制作好后,将外套管上下铆合在油盘托和底板之间(一般需812根管子);将内套管(用铜管做)铆合在活动底板上;将内外风罩分别插在油托盘上;在内套管中穿入棉捻子。这样煤油炉的核心部分燃烧室就做好了。

另还需制作煤油炉上炉盘、锅支架、储油盒(可选用搪瓷碗)、调整活动底板上下的调节装置;圆形煤油炉须制作圆支架(一般设计为外壳),方形煤油炉可制作四条腿。然后进行拼装即可。

煤油炉火力旺不旺,一是取决于油捻子数量的多少,二是取决于燃烧室的设计制作,特别是内外风罩(罩的大小高低及眼的大小与疏密)的质量好坏。

我曾经做过一个方形的煤油炉,用起来还挺顺手,为那时改善生活做出过贡献。当然这些私活都是在工余时间里做的。

五六十年代家庭盛食用的都是磁碗,搪瓷碗还很少见(也贵)。一般家庭磁碗不过就十来只,使用时都很小心。磕碰个小片,还可以用鸡蛋清粘起来,若摔成两瓣就难粘了。记得那时有走街串巷的补碗匠,我小时候由于好奇,曾仔细看过匠人的操作过程。

要能补的碗必须是基本上合缝的,匠人用手动钻头在两瓣碗的相应位置上钻上小孔(能钻硬度那么高瓷器的眼,当然是金刚钻),然后在碗缝边缘上涂上一种粘性材料,黄铜制成的小卡钉嵌放在对应相邻的小孔中,{zh1}用小榔头轻轻敲打铜卡钉,这样一只碗就修复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碗也不是那么金贵了,补碗这样的手艺恐早已失传了。

 

我的有关食的“串串烧”回忆,还是能反映出时代的巨大变迁!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忆食的“串串烧”(二)_kk夸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