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气候变化关键词_中公教育常德分校_新浪博客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地球大气层有着与温室玻璃类似的保温效果。大气中一些气体能使太阳能量通过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以长波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却被这些气体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而大气中的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确定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zd0}的是二氧化碳。如果大气不存在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会是零下18摄氏度,而非现在的15摄氏度。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气温也将会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气候难民”  因气候变化失去家园、被迫迁居的大批居民被称作“气候难民”。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受波及地区的居民不得不迁往别处。国际环境法律和发展基金会负责人介绍,据估计,气候变化将使一些小岛国和沿海地区被淹没,到2050年可能会在全球造成2亿~10亿的“气候难民”。


    碳生产力  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排放强度、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  排放强度广义是指特定活动中特定污染物相对某一源的平均排放率。碳排放强度是指与GDP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率,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分别指一国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除以其面积或人口数量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均值。与排放总量这一{jd1}概念相比,排放强度、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都是相对概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承诺具体量化的减排指标,这就是指减少排放总量;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这就是指排放强度等相对概念。


    排放基准线  基准线概念是指,如果没有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所呈现出的轨迹,这在图表上会出现一个基准线。采取了应对政策和措施后,二氧化碳排放的轨迹比原来的低了,这叫做基准线偏离。制定减排目标,就是要使二氧化碳排放从基准线偏离。


    碳税与碳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通过经济手段,改变家庭和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费习惯,以达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迄今的碳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将对其国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设定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企业需支付“排放成本”。这些国家称,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对其企业采取类似措施,为xx因此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开征“碳关税”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有关专家说,一些发达国家将环境保护与贸易挂钩,强调所有的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碳交易  碳交易是基于减排成本差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帮助发达国家履约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机制。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zd0}宗,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碳交易既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一国内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碳交易的最终效果是控制碳排放总量,应对气候变化。例如,一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有关企业排放额设定限制,一家企业排放限额为50吨,由于减排效果出色,实际排放为40吨,这中间10吨的差额就可以作为碳排放权卖给其他企业。如果正好有一家企业排放限额为40吨,最终排放了50吨,就可以从{dy}家企业购买10吨的排放权。结果是两家企业排放均实现达标。


    清洁发展机制(CDM)  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一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减排机制。根据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减排量在经过核准后可以冲抵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这是一项双赢的机制,发展中国家借此获得技术和资金,发达国家则可以降低在本国减排的高昂成本,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减排。清洁发展机制是碳交易的一种方式。


    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与碳特别是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做“碳融资”,包括银行xx、直接投融资和碳指标交易等。


    熊猫标准  熊猫标准是由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法国BlueNext交易所开发、专为中国市场设立的自愿减排标准。这一标准从狭义上确立减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广义上规定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以完善市场机制。它的设立是为了满足中国国内企业和个人就气候问题采取行动的需求。一些项目实现了减排或者xx,遵循熊猫标准的原则,被合格的第三方机构核证,并通过注册,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熊猫标准信用额,信用额可以买卖。


    碳汇  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或从空气中xx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B计划”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所讨论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被称为“A方案”,“B计划”则是指减排之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B计划”分为两方面:捕捉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减少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案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高科技塔台,收集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子和在海水播撒富含铁元素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生长。这些浮游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它们死后沉入海底,二氧化碳随之埋藏。在减少太阳辐射方面,“B计划”倡导在沙漠地区覆盖大面积反光片,在同温层散播白色硫酸盐颗粒、模拟火山灰反射阳光和在太空安置巨大反光镜,拦截1%至2%的入射光线。环保主义者希望,这些“偏方”能有助地球降温。英国皇家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B计划”部分内容具备技术可行性,但也可能引起地区生态系统和降雨模式等改变,不应贸然实施


    碳足迹  碳足迹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dy}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dy}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dy}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一个人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一个人全年的碳足迹总量。例如,如果一个人用了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1棵树来抵消;如果一个人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大约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3棵树来抵消。


    2摄氏度阈值与全球排放减半  “2摄氏度阈值”说由欧盟率先提出。其内容是,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zg}升温,并由此引发出,为确保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不超过这个阈值,则全球在2050年以前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0%,即所谓全球排放减半。有专家指出,2摄氏度阈值说不具有xx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提醒说,一些发达国家强调要达到这一阈值,到2020年需要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内,以此得出全球只能排放8000亿吨二氧化碳的结论。按照某些发达国家设计的这一减排路径,占全球人口15%的发达国家仍能占用8000亿吨中40%以上的排放空间,而占全球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占用50%多的排放空间。


    食品里程和公平里程  人们每天消费的食品要经过各种运输才能到达千家万户,而运输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食品里程简单说就是食品所行路程。一些人希望通过给食品等添加食品里程说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但是,发展中国家担心食品里程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新贸易壁垒,于是出现了公平里程的概念。公平里程要求全面考虑与食品相关的生产方式、可再生能源使用等各种因素。


    “三可”标准”   “三可”标准是指“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根据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所有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必须“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发展中国家只有得到国际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减缓行动,才接受“三可”审评,自觉采取的减排行动xx不必接受“三可”标准。

 

更多文章阅读: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气候变化关键词_中公教育常德分校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