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应率先从基础设施配置均衡抓起_贾志勇_新浪博客

教育公平应率先从基础设施配置均衡抓起

贾志勇

 

日前,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人民日报旗下刊物——《中国经济周刊》上刊发调查文章称,中国的教育不公平至少有五方面的问题。针对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公平,他披露:一些发达地区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yl};而欠发达农村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更有甚者,一些“吃饭财政”的地区,常通过降低教育和农业的财政支出来落实工作人员办公经费。

与两类地区差异问题相悖的事实是,各地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待遇一般都要执行国家出台的同一标准,这种不对等更使欠发达地区财政捉襟见肘,始终陷入“吃饭财政”中不能自拔,忙忙活活一年到头,一切收入只够满足“人头费”。尤其目前义务教育“以县为主”,如果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当地教育的困难,教育投入缩水,教育基础设施配备锐减,欠账会逐年积累,由量而质,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凸显。

笔者以为,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上,学校基础设施应是重中之重。学校基础设施越薄弱,优秀师资越无用武之地;学校越是缺少优秀教师的展示平台,就越留不住优秀师资,最终造成教育水平下滑,学生丧失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这几乎是连锁反应。

试想,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没有电脑、缺少音美教师和英语教师,师生上课仅仅依靠“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如何与时代同步,如何与世界接轨?此地的学生已经不用“参赛”了,到起跑线上一站,就已注定是输家。

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都认为地方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地政府不重视教育的结果,这固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当地财政困难,仍然是主因。若论政府对本地教育重视的程度,各地应该是一样的。那些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备,但相比较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不见得就比欠发达地区高。也许横向比较时,发达地区有优势,但纵向比较,发达地区这种优势就消解了,不见得就抵得上欠发达地区。所以,对地方政府,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乱打板子。

这对各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公平,提出了现实性的严峻挑战。而欲扭转这种不公平,只有寄望于上一行政级次寻求平衡,即一县财政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由其上级财政兜底。目前,国家在财政上正拟推“省管县”,那么这个问题就要放在同一省内考量,起码要实现同一省内的不同地区之间、各城乡之间无差距。而这,也正切合着当前以省为单位的统招、统考制度。

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宜强调“以县为主”,这只会助长县以下政级对教育投入的惰性。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石排模式”,在“以县为主”的背景下,它会永远是个“独行者”。所以必须提倡“多条腿走路”的方针,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水快流,只有这样才能及早缩小和拉平地区和城乡差距,及早xx此项原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教育公平应率先从基础设施配置均衡抓起_贾志勇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