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多元化化解安全隐忧- 小美- minbad - 和讯博客
能源多元化化解安全隐忧 [原创 2010-02-26 21:27:51]   

文章来源:

(联合电讯社/北京)--我国{zd0}的石油进口地沙特2009年也把我国上升为其{zd0}的出口地,取代了美国。中美沙三国的石油进出口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分析人士提醒,中东能源出口虽对我国偏好,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由此也将更加突出。

近期油价再次冲上80美元,市场普遍预期短期内将难回落,伴随美国经济的复苏对原油需求增长的预期,对油价中长期看好也成为市场共识。在高油价背景下加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对我国而言是无法回避且日益严峻的挑战,发展多元化能源形势迫在眉睫。

沙特是我国{dy}大石油进口来源地,2009年从沙特进口量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52%,并与安哥拉和伊朗合计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7.7%。同时,我国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地区从中东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而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国家和商业石油战略储备库,未来也将面临80美元以上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dy}大石油进口国美国已经在逐渐调整石油进口结构,一方面加大对新能源、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另一方面增加从非洲、加拿大等地的进口量,减轻对中东的依赖。

虽然我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但我国却不拥有与其石油进口量同等的石油定价权。如今石油的属性大过商品属性,美元走势、美国库存和中东地缘政治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加重我国的能源安全隐忧。

美国的做法或许是一种启示,在油价日日走高的现状和预期下,美国在保证能继续通过影响油价达到政治经济目的同时,努力降低石油消费量和从中东的进口量,发展新能源。而没有定价权,并且对进口能源依赖未来还将继续加大的我国,更必须发展多元化能源,保证能源安全。

多元化能源,既包括能源种类的多元化,也包括供应方式的多元化。降低从中东地区的进口比重,增加从非洲、美洲等地区的石油进口比重,是解决进口来源地单一问题的最直接方式。同时,与油源国家合作,增加海外的比重,参与当地油田招标和石化项目建设,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吸引油源国家参与国内大型石化项目,也是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的办法。

相比去年我国{dy}批原油战略储备的低成本,今年以后新建的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库,其储油成本毫无疑问将大幅提升。不过较高的油价反过来也将对清洁能源和清洁煤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分析人士指出,油价高企使一些技术和项目开始具备商业价值,对新能源和石油、煤炭以外的清洁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增加能源供应种类、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我国拥有优势的煤炭利用方面,清洁煤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具备商业价值的现代煤化工同样具备石油替代的战略意义。

郑重声明:资讯 【能源多元化化解安全隐忧- 小美- minbad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