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_李朝阳_新浪博客

                                 油      

                                 

                                  李朝阳/文

   

    我所说的“油坊”是{wy}的,指的是我小时候经常身临其境的一座传统的小榨油作坊。三十多年过去,油坊里散发出的香气仍在我的记忆里萦绕。

    那个时候我在本村小学读书,学校到油坊仅一华里。童年的空间单纯而狭小,平日里嬉闹游玩基本上局限在村头村尾,远一点也就是邻近的一些村落。县城十几华里之遥,整个小学阶段我也就跟着父亲到过一两次,算是远足。油坊在我的活动半径之内,一次次留下我童年的足迹。

    油坊所在的屋场就叫油坊屋,一个仅有七八户人家的小村落。乡下大大小小的村落,不经意而散乱地存在着。许多村落,人们聚族而居,屋场的名字往往以族姓开头,什么李家大屋、刘家新屋、柴家小屋、王家岭、张家峦等等。油坊屋以油坊而命名,可见油坊对于油坊屋的标志性意义。

    油坊在油坊屋头的一块比较开阔的空坦上。外表看,普普通通砖瓦结构的房子。屋内没有隔墙,以大木梁和桁条构架,另有几根木柱支撑。站在油坊当中,往上看,只见纵横交错的木梁桁条互相衔接,蛛网似的。因为三间屋连通着,所以油坊里面的空间显得宽敞。花生、油菜成熟了,收获了,油坊就开始榨油。油坊榨油的时候,清香四溢,在空气中弥漫,我们这些小学生在教室里上课都能感觉得到,想着一堆一堆炒熟的可口的花生,禁不住心猿意马。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以吃饭为例,大碗大碗的白米饭是难得一见的,有时一日三餐,餐餐都是红芋,吃起来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就得饿肚子。所以,时至今日,我看见红芋还会皱眉头。有的人写回忆,说小时候吃的红芋是如何香甜,太矫情了吧。有一个儿时玩伴,家里给他三毛钱,让他买铅笔橡皮等文具。他耐不住嘴馋,居然拿钱去买了糖果等吃食物,吓得到夜深才回家,弄得家里人也好一场惊吓。因为营养不良,饥肠辘辘,所以我们闻到油坊里传过来的油香味,自然很是陶醉和向往。放学了,就三五结队往油坊跑。

    到了油坊旁边,却不敢进去,磨磨蹭蹭,在油坊外面逛来逛去。阳光明晃晃照着,感觉像是太阳一脸的坏笑,让人烦躁。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还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油坊里的花生是集体的,榨出的油是要各家各户分配的。进去吃花生,那是揩油,损公肥私。但无奈身子太瘦,肚子太空。实在忍不住了,做贼心虚一样地硬着头皮,互相推搡着从屋墙根溜进油坊里。

    接下来是大人们的喝叱:“跑来干什么,还不快走,走,走--”但依然各做各事,并没有过来驱赶,而且喝叱以后站在那里慈眉善目地笑,刀子嘴豆腐心。我们心里暗自欢喜。在油坊做事的人都是本乡本土的,平时我们“叔呀伯呀大哥呀”地叫,彼此很熟稔。所以他们凶在脸上,做做样子,心里还是同情和怜爱着我们的。小孩子调皮,大人是不必较真的。何况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日子太贫穷,偷偷嘴,大人们如何忍心责怪呢。

    油坊里成堆成堆的花生。我只看见花生,没有注意到油菜籽,因为不习惯吃油菜籽。干干净净晒干的花生,放在一口大锅里烘炒,灶膛里火急火燎。一只长柄铲子在锅里搅动翻抄。炒熟的花子出锅后没有一点焦黑,这是烘炒的功夫。然后放进碾槽里碾碎。一个圆形的由青石和木料构成的碾池,碾池上是碾槽。碾池正中立一根粗壮的木桩,木桩上安放一根可以转动的硬木横轴。横轴的另一端套着一片大而圆的青石碾盘,碾盘吃在碾槽里。一条套上笼头蒙上眼睛的牛牯老老实实地拖着碾盘绕着碾池打转。牛牯鼻子嗅着花生的香气,嘴里流着涎水。人畜一般,我很同情牛牯。有调皮的孩子喜欢爬到横轴上,跨坐在上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发出吆喝声,牛牯受到驱赶便加快了脚步。横轴转动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和碾盘碾压花生时发出的“嘎轧嘎轧”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经过来回不断地碾压,炒熟的花生逐渐碎成粉末。

    然后是把碾碎的粉末用稻草做成厚厚的大饼,再经过蒸煮,后装进木榨中。木榨,是用一块大块头的整木做成的。大块的整木横卧着,中段被镂空,再中间是圆形的沟槽,经过蒸煮后的花生粉饼一块块嵌入其中,然后用四方的木条子塞满空隙.三四个人“嘿哟嘿哟”地吆喝着,用一根粗木棒去撞四方条子。木棒中间用麻绳系着,麻绳的上端吊在房屋上面的木梁或者桁条上。有一些空隙后再加入一根。一次次加入木条子,饼被挤薄,油从饼中溢出,流到下面的油槽中。榨干了油后的粉饼变成铜钱似的干薄。

    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炒熟的花生,一边观赏着大人们光着膀子,热火朝天地干活。一直吃得满嘴流油,肚子实在装不下才罢休。置身这种香气弥漫的氛围,享受着如此难得的享受,我们神仙一样的快乐。

    油坊从八月花生成熟时开榨,,一直到第二年三四月才歇榨。这之间,我们时常到油坊附近转悠,当然也不能次次走进油坊里,这是不许可的。油坊的油毕竟是集体的,次次进到里面吃花生,会被人说没有家庭管教,大人们也交不了差,所以会抹下脸面赶你走。但能到油坊附近转悠,闻闻油坊里弥漫出来的香气,然后嬉闹一番,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后来上了初中,慢慢“懂事”了,就极少去油坊了。不知道油坊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反正现在油坊早已是踪影全无。类似的传统油坊不知道还有没有,我是没有再见到过。油坊给我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只可惜当时没有条件拍照下来存念。我想:如果没有油坊,我的童年一定会少了很多的趣味,少了很多的快乐!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油坊_李朝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