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尘]
戈壁大棚菜(下)
到了1979年,情况出现了转机。我团号召各连队创造条件,用塑料大棚试种植蔬菜。我们连队不缺地盘,大院有三万多平方米呢。这个问题已提出战士们兴致很高。
戈壁的地貌很奇怪,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尽的石头。我们在院子里划出四块方田,每块大约五十平方米,每个排一块,连部一块,分别经管。先用镐锹将方田刨一米深,清走砂石,然后到山坡下、河流边找来黄土来填充。由于那些黄土里不含有机物,没有肥力,我们就去寻找羊粪。逐水草的牧民,常常赶着羊群到处放牧,找到一片草地就连续放几天,牧民住帐篷,羊群由藏獒看护着聚在临时羊栏里。羊群聚过的地方会留下厚厚的一层羊粪。把羊粪拉回来拌在黄土里,就成了很好的肥土。
四个塑料大棚建好,我们做了分工:一排种辣椒,二排种黄瓜,三排种西红柿,连部种杂菜。我从小就喜欢侍弄菜园子,这回有了发挥的园地,每天泡在大棚里。有{yt}我见到给养员从后勤军需股领来的几包山东大葱。大葱用稻草绳编的袋子装着,葱白长长的,冻得像蜡烛。我说都冻坏了怎么吃?山东籍的一排长孙忠义说:“大葱不怕冻,等天暖和了它会缓过来。” 这句话启发了我,温室里不是很暖和吗!我叫上几个勤杂兵,把大葱拿来种到连部的大棚里。奇迹发生了,没几天大葱长出绿叶,而且长得出奇地快。等葱叶长到七八十厘米高的时候,刨下来,整根葱有一人高,十分爱人。勤杂兵用小推车到街上叫卖,被一抢而光。种小白菜和小油菜,撒上种子不用间苗,小苗出的有早晚,长得有快慢,把先大的菜拔下来吃了,后边的跟着长大,一茬一茬的边吃边长,很好玩。
一排负责经管温室的小杜是四川人,他早在春节时就叫家里寄来优质辣椒种子,用xx箱子装上土在宿舍的火墙上育苗,等三四月份小苗长到开花的时候,移植到温室里。他说“我们家乡有句俗语,‘辣椒栽花’,辣椒移植得越晚越长得好。”结果他种植的辣椒果实长得比拳头还大。二排的黄瓜,动辄一米多长。各排生产的菜由炊事班计数,不同的品种按市价记账,年底统计,优胜者有奖。
自从种植大棚以来,伙食大有改观。蔬菜丰盛的时候就拿出一部分供应市场。当时各连的蔬菜相继上市,大大丰富了德令哈的蔬菜市场。我们连大院出现了一大早有很多市民排队买菜的现象。蔬菜的生产带动了小作坊和养猪的发展,xx的伙食管理出现了新的局面。
1980年6月,兵种司令员带领各大基地负责人到德令哈召开基层xx生活管理现场会,参观学习我团的经验。我连没有列入参观单位,但是老司令来了个“微服私访”,轻车简从到了我连。
那天连里干部就我一人在家,哨兵匆匆来报告说首长来了。我出去一看,来了三个人,首长矮矮的个子,年约六十岁,四方脸,眉毛的外梢向上挑着,两只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我立即上前敬礼报告,随从人员说:“这是李司令”。我请首长进连部,司令员说:“先看看大棚的菜。”我把他们领进连部温室。李司令东瞅西看,指着一条黄瓜说:“这是四川黄瓜。”那是一种南方品种,瓜果长短粗。四川人不都是小个子吗,首长那它来开个玩笑。我回答说:“那边里有北京黄瓜。”我把李司令领进二排温室,那里边都是北方品种的刺黄瓜,茂盛的秧蔓爬满竹竿架子,一条条带刺的黄瓜长短不齐地悬挂着。李司令饶有兴趣,啧啧称赞,他指着两个大黄瓜说:“摘下来,我捎着。”
看罢温室,我把首长让到了连部。李司令叫我们量黄瓜的长度称黄瓜的重量。结果是黄瓜长70多厘米,每颗重二斤半左右。
中午在团招待所现场会开饭之前,李司令举起从我连摘来的黄瓜向与会代表们展示。他说,他们能在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里种出这样好的蔬菜,你们各难道不可以做到吗!
高原戈壁种植大棚蔬菜的事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二十年后的2000年,我到北京大拐棒胡同拜望已经退休的老司令。提起当年在德令哈现场会的事,他记忆犹新,开怀大笑。(老兵李忠智)
当年的塑料大棚菜
会议代表参观连队养的猪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