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用工荒倒逼企业加薪潮中国劳动力市场阵痛中转型
   用工荒倒逼企业加薪潮 中国劳动力市场阵痛中转型

 编者按: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工人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像安徽这样的传统劳务输出地区也开始出现工人紧缺现象,“用工荒”似乎正成为全国性的问题。“用工荒”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用工荒”出现的原因何在?对中国制造业是重大打击还是转型契机?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兵分多路进行调查,从即日起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一一为您呈现。

  -追踪"用工荒"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卢铮

  订单回升本是喜,却因“用工荒”变成了忧。春节过后,全国范围的缺工成了不少企业的心病。“用工荒”正倒逼企业改善员工薪资待遇,中国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逐渐褪色,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阵痛中转型。

  企业最愁用工荒

  在生产型企业集中的珠三角,大量堆积的订单让不少企业一反过去正月十五开工的惯例,开工时间提前到初八、初九,有的甚至提前到初六。但工人短缺的现实却使得企业开工明显不足。

  东莞一家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订单堆积,他们大年初二就开工了。这家工厂有14条生产线1500多名工人,大年初二开工的只有两条线,“能赶多少赶多少吧。”这位负责人说,今年工厂开工时间已经提前到初八,但现在厂里开足工至少还缺200多工人。

  为应付企业用工需求,初三初四开始,东莞一些镇街的工厂门口、街道上,就有企业摆摊招工。春节假期一结束,各人才招聘市场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招聘会。东莞长安镇汇安人才市场2月20日、21日(农历初七、初八)举办的春节后首场综合性专场招聘会上,进场单位达到167家,共计提供工作岗位2470个。“但前来应聘的工人只有700多人,尤其是普工缺口非常大。”汇安工作人员付尔见说,东莞90%企业存在普工缺口,平均缺口在20%,技术类人才缺口也在10%,尤其集中在电子、鞋业、服装、玩具等行业。

  长三角、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用工荒”现象也普遍存在。甚至连安徽这样的劳务输出地也开始出现缺工现象。

  位于山东滨州的一家玩具厂因为招不到充足的工人,年前不得不推掉订单延迟开工。“年后再招不到足够的工人,今年要大幅度削减订单了。”在企业负责人看来,“用工危机”已经到来。

  不拘一格招工人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少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以解决用工紧张的问题。

  “原来招人还要问问文化程度、身高、年龄,还要经过考试,一车拉来四五十个人,{zh1}能留下一半人就不错了。现在只要有身份证,不是伤残的都可以。”深圳龙跃线路板厂负责人表示,“就这,还招不来人呢。”

  “用工荒”迫使不少企业都提高了薪酬标准,增设绩效奖金、发放夜班津贴等。比如步步高电子厂计划从3月1日起将770元底薪增加230元,也就是底薪调至1000元/月。中山市一些商会纷纷商议,将企业{zd1}工资标准上调30%。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明确表示,今年深圳将上调{zd1}工资标准。温州企业用工需求也大幅增加,多数工种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1400元,较去年增加了一、二百元。

  还有一些企业瞄准“老乡带老乡”,对介绍入职进行奖励。付尔见介绍,在汇安的招聘会上,有一家电子企业招聘广告上写着“现场招聘女性作业员,介绍入职奖励600元”,可见普工的紧俏。

  劳动力供需大逆转

  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多的时间,劳动力市场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东部沿海不少外贸企业因为订单低迷,大规模辞退员工,去年下半年出口订单恢复以来,很多企业的用工缺口还没补充过来,再加上今年新的岗位缺口,使得用工缺口更大。然而就在东部地区遭遇“用工荒”的同时,农村外出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重却在稳步上升。

  来自江西赣州的小张在东莞打工两年,过完年后她决定留在家乡就业。在她家里,一些从沿海转移过去的服装、电子等企业开出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而在东莞,大部分企业普工的底薪从2008年4月开始就只有每月770元,只能凭加班多赚点钱,相对珠三角高昂的支出,这些钱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据统计,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55元,环比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89元和1382元,环比分别增长3.2%和4.3%。东部比中、西部地区高不到百元的差距,已经很难构成优势,这也成为东部地区面临招工难的深层原因。另外,区域经济带的迅速崛起和产业转移也使得中、西部在劳动力需求方面与东部展开竞争。

  有专家指出,部分企业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化的就业诉求,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80后、90后已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现在是谁的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才能抢到人。”全国人大代表、常年做劳务输出工作的“农民工大王”张全收如是认为。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认为,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丧失,迫使企业和雇主改善民工薪资待遇。据介绍,在东莞已经有一些企业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发展,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部分岗位尽量采取内部竞聘制度,以吸引员工就业。

   转自:

近日有网友曝,山东省新泰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名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 最年轻的只有23岁。记者通过当地政府网站发现消息属实。其中,23岁的女副局长两次面试成绩远高于笔试,对于其能力以及选拔过程,网友均提出了质疑。(《重庆商报》2月21日)


王然,最年轻副局长生活照曝光。



在美国,年轻人当官,甚至当市长,没有人大惊小怪。比如,2005年11 月,18岁高中生迈克·塞申斯当选为希尔斯代尔市市长,管理这座拥有8000多人的城市。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18岁高中男孩穆尔曼当选道森市市长,虽然那个市才155人。塞申斯、穆尔曼当选一市之长,在美国没有人惊诧;在中国,也引起广泛的赞叹声,甚至以此反省我国呆板的教育模式。

但是,在我国,每当一个地方出现年轻人当官后,为什么必定招致社会的诸多猜测和质疑呢?

国人用不同的标准和眼光审视年轻人当官,大处讲,源自两种“官场生态”。在美国,一个官员被选出或者被任用,整个过程是透明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比如,官员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家庭财产、个人道德品行,社会公众一览无余。并且在选举或任免中,公众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意,还是反对。所以,一名官员一旦被选出或者任用,哪怕他年龄再小,哪怕以多么微弱的优势胜出,谁都心服口服,几乎没有什么质疑。

但在我国,一个人能否升迁,不少地方凭借的往往要么是论资排辈、讲求资历,要么有深厚的关系背景。这种观念植根于一些国民骨子里,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在现实中,这也是诸多官员升迁的基本路径。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再到副处长、处长……以此类推,升迁的级别和过程不能逾越。至于谁升迁,凭什么升迁,是凭本事升迁,还是凭借关系背景升迁,抑或是花钱买升迁,那似乎是官场内部或是个别官员操纵把持的事务,与公众无关。所以,面对陌生的姓名、籍贯和年龄,就容易妄加揣测了。

一个刚毕业两三年、年仅23岁的办事员缘何连跳三级升为副局长?一个普通的助理审判员当法院副院长能胜任吗?对此,连新泰市委组织部官员都称“不好说”,那么,谁又能xx公众质疑呢?!

在当下社会,提拔任用官员应该“不拘一格”,提拔干部,不怕他年轻,就怕他有社会关系,有家庭背景。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比如,网络曾经曝光辽宁本溪3名团市委处级干部的人选都是市领导子女,就是明证。那么,新泰提7名副局长,其中6 名“80后”是否属于有关系背景的“官二代”,{zh0}的做法就是公开其家庭成员,公示其工作业绩。这既是检验新泰市这次提拔干部是否公平公正的试剂,也是消弭公众质疑的有效手段。

下面是《济南日报》记者的采访。年轻不是个问题,质疑这样的事发生,本身就是社会观念的进步。但愿他们说的是真话。

对话新泰市集中选拔“80后副局长”一事核心当事人

选拔年轻副局长级干部是为了今后储备人才。

—— 新泰市委副书记丁翊强

网上的猜测对我来讲是莫大的委屈。

—— 新提拔的新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婷婷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还没有男朋友。

—— 新提拔的新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王然

今年2月初,山东新泰市新考选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人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新泰市的做法引发社会热议,一些公众提出质疑:考选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为此,“新华视点”记者与新泰市委及组织部有关领导、新提拔干部等进行了对话。

考选制度和提拔程序是否“违规”?

记者:新泰市集体选拔任用“80后副局长”一事在网上披露后,很快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公众各种猜疑和讨论,请市委领导介绍一下这次选拔任用“80后副局长”的背景?

市委副书记丁翊强:这次新泰市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分两批进行,{dy}批是2009年7月市法院公开选拔1名女干部,审计局、司法局分别选拔1名非中共党员干部;第二批是2009年11月份,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4名,分别是建设局副局长1名、规划局副局长1名、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2名。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安原:报考者要求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两次考选年龄分别限制在40岁以下和35岁以下,参加工作2年后均可报考。对于一些职务进行了专业限制,如报考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的,应具有金融或证券管理与投资等专业;报考规划局副局长的,应具有城市规划等专业,两次公选均是主要选拔学历层次高、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

记者:一些网民对这次考察提拔干部的程序合法性提出质疑,能否具体谈谈选拔过程及程序?采取了哪些措施避免暗箱操作?

安原:这次选拔工作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要求,严格按照部署动员、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研究任用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新泰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开选拔过程进行了监督。7月份的公选由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公选办统一命题,11月份的公选委托外地和省高校命题,整个过程始终在监督机制下进行,两次笔试阅卷都是聘请外地专业人员,两次面试全部请泰安市以外的评委参加。拟任用人选公示期间,组织部门没有接到任何异议。

记者:一些公众提出,一般人22岁大学毕业,就算当年直接考上公务员,这么短的时间能出什么成绩?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提拔速度是否过快?

丁翊强: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现在很多人才愿意去大城市发展,像新泰这种县级市,凭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只能把条件放宽一些,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留下。按照《暂行规定》,基于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原因,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

“80后副局长”是否有特殊家庭背景?

记者:一些网民质疑,新泰市这次选拔的6名“80后副局长”中,有些可能是“官二代”。刘婷婷,你今年25岁,是新提拔的新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你能介绍一下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吗?

刘婷婷:2003年我考入山东大学法学专业,2007年通过山东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进入泰安市岱岳区法院立案庭,从事立案工作,参与过清理积案,并承担法院文化建设解说工作。

我的父亲在2000年2月因车祸去世,母亲是农民,其他亲戚中也没有从政的,我也没有男朋友。网上的猜测对我来讲是莫大的委屈。

记者:刘婷婷,你觉得在这次选拔中能胜出,胜在哪里?

刘婷婷: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平时努力刻苦,两次被评为法院和岱岳区先进个人,每年考核都是优秀。我在亲和力、协调能力方面也有优势。

记者:一个普通的助理审判员被提拔为法院副院长,一些网友质疑刘婷婷的资格问题,请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解释一下。

安原:新泰市此前请示了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答复是:“具备担任法官的资格条件”。刘婷婷除了已年满23周岁外,2008年9月还通过了司法考试,2009年2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一些网民提出,作为新提拔的新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23岁的王然是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儿媳妇。王然,这是真的吗?

王然: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2003年考入山东工商学院,主修人力资源管理,辅修金融学。2007年我就考上了公务员,至今工作3年,而网上有些人猜测我2008年考上的公务员,是错误的。

记者:王然,有网友质疑两次面试成绩都比笔试成绩高,你能否解释是怎么回事?

王然:在参加这次考选前,我一直在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所以准备得比较充分,我的笔试和面试都是{dy}名。面试成绩比笔试高,不只我一个人,考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入围的10人,面试成绩都比笔试高,因为这是两次不同考试,面试考官和笔试评卷者不是一批人。

破格提拔能否担当重任?

记者:一些网民认为,一般副局长应该从科长中提拔,从副科长到副局长已经是越级提拔了。这些年轻人很多连副科长也不是,今后能否承担起岗位重担?

丁翊强:这次选拔是优中选优,年轻的干部能脱颖而出是胜在专业知识较强方面,新泰市选拔年轻副局长级干部也是为了今后储备人才。事实上,除了这6名“80后”外,还有不少这个年龄段的人参加选拔,如在报考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入围面试的10人中,有8人属于“80后”,即便王然落选,也很可能是另外一名“80后”入围。

记者:王然、刘婷婷,作为新上任的领导干部,你们对今后发展有什么考虑?

王然:从大学到工作岗位时间不够长,确实对担任领导干部有影响,3年的工作经历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我会努力去做。没有理由认为年轻人就不能走上领导岗位。同时,我将向单位的老同志多学习、请教。

刘婷婷:我已开始在新岗位上工作,目前仍在交接阶段。我没想到自己能考上,也未想过干部年轻化已进步到这个程度。干部年轻化为“80后”提供了一个锻炼成长的平台,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觉得不应该用年龄段来划分个人能力,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相信通过以后的努力和先前的积淀,是可以胜任的。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23岁女副局长自称无男友 被人肉出亲密照


博文中引用了网友人肉出来的王然生活照





23岁最年轻女副局长王然


  没有特殊背景,父母都是农民……继山东新泰市23岁女副局长王然否认外界对其“富二代”身份的猜测后,一则“23岁最年轻女副局长生活照曝光”的网帖在网络热传,其中一张王然与某男子的“亲昵”照片引发强烈xx。而针对王然“我还没有男朋友”的说法,网友更指其是在公然说谎,并从此前的新闻报道中找出“证据”加以论证。此事再一次被推至风口浪尖,有网友直接发问:who are you?你到底是谁?

  网友找出证据证明王然在说谎

  昨日凌晨,知名网友张洪峰在博客里再次发布关于山东新泰23岁女副局长的博文,其标题中赫然出现的“公然说谎”一词,十分抢眼。而张洪峰也对此表示,会有扎实、可靠的证据来印证这一说法。

  引起质疑的是王然在日前接受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被问及“是否是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儿媳妇”时,她答道:“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并强调自己父母都是农民,网上猜测她2008年考上公务员一说也是错误的。博文列出张洪峰的证据:一篇于2月22日刊发于《北京青年报》的新闻报道《23岁女科员提为副局长引争议》。报道中,一位与王然共事两年的原同事认为,王然工作能力很好,一些网友对王然的质疑乃是无中生有。对网友称“组织部副部长儿媳妇”的说法,这位同事表示,王然还没有结婚,但男朋友的父亲在组织部工作,两个人只是恋人,现在也没有结婚。“只是恋人,她考的时候根本没结婚,现在也没有结婚,只是谈恋爱,(王然)是经过一次次考试考的,不是突击提拔的,是全国公开招考的。”“公然说谎,何以担起管理国资的重任?”

  王然与一男子亲昵生活照被人肉

  博文写道,从两篇新闻发布时间来看,王然的采访后于其原同事的采访,由此可得知,王然关于没有男朋友的说法是面对媒体和公众说谎。博文还引用网友人肉出来的一张王然与一男子举止亲昵的生活照作为证据,并提出“上图中男孩子是谁”的质疑。

  除此之外,博文还提出一个疑惑,公示内容中王然今年23岁,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按照她所说的“至今工作3年”,即20岁被录取为国家公务员。之前需要有大学、公务员考试、录取等一系列程序,如此计算下来,王然5岁就读小学一年级了, “这个年龄和年份还有待官方给出解释”。{zh1},张洪峰谈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王然任职副局长,如果不是年龄过小、公众认知与提拔程序出现偏差,不至于引起如此大的波澜,作为一个刚任职的领导干部,面对质疑实话实说即可,但王然在面对如潮民意的考验之时,公然在接受采访时说谎,将一个程序问题变成了品德问题:“一个面对公众都能满口谎言的人,又如何能担起管理国有资产的重任呢?德不洁又何谈官之正呢?”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博文只是标题惊人,然后把某一细节无限放大,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觉得不能就轻率地认定王然说谎。据《天府早报》

  23岁女科员被提拔为副局长 自称无特殊家庭背景

  今年2月初,山东新泰市新考选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人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新泰市的做法引发社会热议,一些公众提出质疑:考选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为此,“新华视点”记者与新泰市委及组织部有关领导、新提拔干部等进行了对话。

  记者:一些网民提出,作为新提拔的新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23岁的王然是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儿媳妇。王然,这是真的吗?

  王然: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2003年考入山东工商学院,主修人力资源管理,辅修金融学。2007年我就考上了公务员,至今工作3年,而网上有些人猜测我2008年考上的公务员,是错误的。

  相关报道:山东23岁女子被提拔为副局长 自称无家庭背景

  新华网济南2月22日电 题:是暗箱操作还是正常考选?――对话山东新泰市集中选拔“80后副局长”一事核心当事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海鹰、刘宝森

  今年2月初,山东新泰市新考选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人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新泰市的做法引发社会热议,一些公众提出质疑:考选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为此,“新华视点”记者与新泰市委及组织部有关领导、新提拔干部等进行了对话。

  考选制度和提拔程序是否“违规”?

  记者:新泰市集体选拔任用“80后副局长”一事在网上披露后,很快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公众各种猜疑和讨论,请市委领导介绍一下这次选拔任用“80后副局长” 的背景?

  市委副书记丁翊强:这次新泰市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分两批进行,{dy}批是 2009年7月市法院公开选拔1名女干部,审计局、司法局分别选拔1名非中共党员干部;第二批是2009年11月份,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4名,分别是建设局副局长1名、规划局副局长1名、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2名。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安原:报考者要求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两次考选年龄分别限制在40岁以下和35岁以下,参加工作2年后均可报考。对于一些职务进行了专业限制,如报考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的,应具有金融或证券管理与投资等专业;报考规划局副局长的,应具有城市规划等专业,两次公选均是主要选拔学历层次高、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

  记者:一些网民对这次考察提拔干部的程序合法性提出质疑,能否具体谈谈选拔过程及程序?采取了哪些措施避免暗箱操作?

  安原:这次选拔工作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要求,严格按照部署动员、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研究任用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新泰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开选拔过程进行了监督。7月份的公选由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公选办统一命题,11月份的公选委托外地和省高校命题,整个过程始终在监督机制下进行,两次笔试阅卷都是聘请外地专业人员,两次面试全部请泰安市以外的评委参加。拟任用人选公示期间,组织部门没有接到任何异议。

  记者:一些公众提出,一般人22岁大学毕业,就算当年直接考上公务员,这么短的时间能出什么成绩?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提拔速度是否过快?

  丁翊强: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现在很多人才愿意去大城市发展,像新泰这种县级市,凭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只能把条件放宽一些,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留下。按照《暂行规定》,基于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原因,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

  “80后副局长”是否有特殊家庭背景?

  记者:一些网民质疑,新泰市这次选拔的6名“80后副局长”中,有些可能是“官二代”。刘婷婷,你今年25岁,是新提拔的新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你能介绍一下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吗?

  刘婷婷:2003年我考入山东大学法学专业,2007年通过山东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进入泰安市岱岳区法院立案庭,从事立案工作,参与过清理积案,并承担法院文化建设解说工作。

  我的父亲在2000年2月因车祸去世,母亲是农民,其他亲戚中也没有从政的,我也没有男朋友。网上的猜测对我来讲是莫大的委屈。

  记者:刘婷婷,你觉得在这次选拔中能胜出,胜在哪里?

  刘婷婷: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平时努力刻苦,两次被评为法院和岱岳区先进个人,每年考核都是优秀。我在亲和力、协调能力方面也有优势。

  记者:一个普通的助理审判员被提拔为法院副院长,一些网友质疑刘婷婷的资格问题,请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解释一下。

  安原:新泰市此前请示了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答复是:“具备担任法官的资格条件”。刘婷婷除了已年满23周岁外,2008年9月还通过了司法考试,2009年2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一些网民提出,作为新提拔的新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23岁的王然是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儿媳妇。王然,这是真的吗?

  王然: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2003年考入山东工商学院,主修人力资源管理,辅修金融学。2007年我就考上了公务员,至今工作3年,而网上有些人猜测我2008 年考上的公务员,是错误的。

  记者:王然,有网友质疑两次面试成绩都比笔试成绩高,你能否解释是怎么回事?

  王然:在参加这次考选前,我一直在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所以准备得比较充分,我的笔试和面试都是{dy}名。面试成绩比笔试高,不只我一个人,考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入围的10人,面试成绩都比笔试高,因为这是两次不同考试,面试考官和笔试评卷者不是一批人。

  破格提拔能否但当重任?

  记者:一些网民认为,一般副局长应该从科长中提拔,从副科长到副局长已经是越级提拔了。这些年轻人很多连副科长也不是,今后能否承担起岗位重担?

  丁翊强:这次选拔是优中选优,年轻的干部能脱颖而出是胜在专业知识较强方面,新泰市选拔年轻副局长级干部也是为了今后储备人才。事实上,除了这6名“80后”外,还有不少这个年龄段的人参加选拔,如在报考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入围面试的10人中,有8 人属于“80后”,即便王然落选,也很可能是另外一名“80后”入围。

  记者:王然、刘婷婷,作为新上任的领导干部,你们对今后发展有什么考虑?

  王然:从大学到工作岗位时间不够长,确实对担任领导干部有影响,3年的工作经历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我会努力去做。没有理由认为年轻人就不能走上领导岗位。同时,我将向单位的老同志多学习、请教。

  刘婷婷:我已开始在新岗位上工作,目前仍在交接阶段。我没想到自己能考上,也未想过干部年轻化已进步到这个程度。干部年轻化为“80后”提供了一个锻炼成长的平台,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觉得不应该用年龄段来划分个人能力,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相信通过以后的努力和先前的积淀,是可以胜任的。

  记者:新泰市对于这些新提拔年轻干部的培养是如何考虑的?

  丁翊强:这次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很大,新泰市将加强对他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今后我们还打算继续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队伍中去。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用工荒倒逼企业加薪潮中国劳动力市场阵痛中转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