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市委书记郑为文:马鞍山规划对接泛长三角五个产业转移载体承接 ...
马鞍山市市委书记郑为文 :马鞍山规划对接泛长三角 五个产业转移载体承接 [原创 2010-03-04 00:38:16]   

  马鞍山规划对接泛长三角 五个产业转移载体承接

  编者按 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意味着皖江开发开放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时期。这也是安徽省有史以来{dy}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dy}个规划。今天聚焦皖江规划城市之一的马鞍山市,以及皖江城市群中的上市公司,意在让投资者熟悉皖江这片热土,把握投资机会。

  □ 本报记者 马玉荣 王 浩

   春节一过,马鞍山就焕发春天的生机。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轴两翼”“一轴”上的马鞍山市是否被动地“承接”?在皖江城市带规划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将迎来怎样的机遇与变革?为此《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马鞍山市市委书记郑为文。

   《证券日报》 :《规划》一大亮点在于国家赋予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经济领域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将安徽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市场有误解“垃圾转移”,马鞍山市如何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是什么?

   郑为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首先有一个“承接”的问题。所谓承接,我觉得{dy}位的是承在前。不是被动的接,首先应该走出去,应该借这个机会大力的宣传安徽,宣传马鞍山,宣传我们的优势,让人家知道你这个地方国家批了这么一个产业转移示范区,否则人家怎么知道,所以还是要走出去,这可能是{dy}位的。第二,很重要的就是路要畅通。你既然承接转移,首先向东部方面的路要修畅通,路要多、要宽、要畅,这样别人来的才方便。第三,很重要的就是你要有载体,要有开发区,要有集中区,让人家到你这地方,你有基础设施完好的、有服务配套能力强的,包括各方面的政务服务环境比较好的,像这样一个载体很重要,否则来了没有地方承接不行。如果再进一步的说,我觉得承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工作方法要全面的对接。

   产业的转移,一定是有它的客观规律性,一定是有客观依据的,不会是盲目的转移。我想马鞍山有这四个方面的优势。一个是它的转移是市场的布局的需要。比如珠三角的产业,它想往内陆市场来,那就要打长三角这个市场,我们马鞍山就是长三角{zh0}的市场点,能达到他们布置市场的目的。包括长三角的企业要进入中西部市场,也要找一个据点,我这个点是{zj0}位置,因为我的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第二个是要素供给,就是看你这个地方要素供给是不是充分?比如说土地,劳动力,能源、电力供应包括原材料的供应是不是能够满足他产业的需要,不能搞无米之炊,所以必须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供给。马鞍山在这几大生产要素的供应上是充足的。第三个,它要考虑配套,就是一个产业,例如服装厂,不能光搞几台缝纫机,几个工人,肯定要有配件,还有包装等等,马鞍山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我们的配套能力非常的完善,你只要主机来了就可以了,我相应的配套可以提供给你。第四个很重要的就是最终还是比较成本,他在你这里办和比在别的地方办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他最终决策的很重要原因。马鞍山紧临长三角,又处在中部,是靠近发达地区而成本{zd1}的城市。总之,客观上马鞍山有这么四个优势。还有从软的方面来说就是政府服务环境,使他们到马鞍山这里来放心、省心、舒心。

   《证券日报》 : “规划”要求到2015年,汽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要求主攻四大产业:以装备制造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自己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以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请问马鞍山市如何对接落实《规划》?如何进行产业布局?

   郑为文:你们已经注意到了,国家批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其他规划不同,它是一个区域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既然是产业,对我们来说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产业的转移,一定要是能够有利于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提升我们的产业层次,实现我们经济的转型。我觉得这个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施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结合我们的现在的基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我们需要的产业,促进我们自身产业体系的形成,实现我们的产业升级。

   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即:一是做大做强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6大主导优势产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个超千亿元级、五个超百亿元级的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电器等6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爆发点。三是改造提升5大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品向系列化、品牌化、xx化发展。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龙头加工业企业和专业大户,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业强市、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一定要把它作为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四是加速发展3大现代服务业,⑴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⑵重点发展游戏动漫、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完善产销、市场、科技、信息和金融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拓展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中提升服务业水平。

   从布局上来说,我们规划了五个承接产业转移载体:一是南部沿江工业集中区、二是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三是采石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四是东部旅游休闲度假区、五是江心洲生态观光旅游区。通过实施665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最终把马鞍山建成面向泛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化现代服务基地。

   《证券日报》 :像春风又绿江南岸,请问郑书记,政策春风下的马鞍山市在皖江城市带规划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郑为文:争取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顺势而为、乘势而为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安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对马鞍山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因为马鞍山是安徽东部的最前沿,是长三角的最顶端,不是说一轴两翼吗,我们马鞍山是在“一轴”的最前面的那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冲在最前面,应该充分发挥马鞍山在安徽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当中主体的地位、主体的气势和主体的作用,应当走在全省的前列。

  我还想说的是,马鞍山在皖江城市带规划中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示范。为什么要讲到示范这个事情,国家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肯定是有国家的目的。它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示范,能够给全国整个产业转移起一个带动作用,或者起一个示范作用。国家对我们办这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的搬迁。

   我大概想了这么几条,我们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时候,应该着重要注意的,也就是示范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推进产业升级,就是通过产业转移,使转移的企业在转移过程中升级,使被转移地也在通过转移得到升级。第二个是环境友好型,一定是能够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增加更多的环境方面的污染,这个东西一定要注意。生态保护很重要,如果造成了新的破坏、新的污染,或者搞的这地方很乱的话,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第三个,我觉得一定要统筹协调发展。这里面很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统筹生产和生活,承接产业转移,必然我们会建一些开发区,必然也会征用一些农民的土地,农民也会转型,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处理好工业化和农民的问题,一定要把农民安置好。要把他们培训好,让他们走上工业化的道路,让他们到开发区工作,通过这样的转换,使他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第二个方面的统筹发展就是城乡统筹,一定要把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协调好。第三个是还要节约资源,总的来说安徽地大物博,土地相对富余,但是国家的土地政策我们要执行,要切实保护好耕地,保护好基本农田,所以我们尽量在建开发区的时候,或者建企业的时候,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投资的强度,而不是摊大饼,要节约集约用地,一定要在工作中注意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在建设示范区的时候时刻要xx的。总的来说就是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建成一个产业层次高,环境友好,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的这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示范区。

   《证券日报》 :您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复苏做怎样的判断?目前经济、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情况、困难?

   郑为文:我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预言家,但我对目前及未来的中国经济形势充满信心,因为我们马鞍山今年初实现了开门红,对未来的发展我市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也很高。

   目前虽然国家总体上流动性有些收紧,但这是结构性的收紧,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行业和企业还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只要我们做那些国家支持、市场需要、又是我们优势的产业或新兴的产业是没有问题的,是有大的发展空间的。

   《证券日报》 :杜甫有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马鞍山市的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如何规划?

   郑为文:马鞍山的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当中,整个价位还不是很高,离南京只有30分钟车程,但房价只有南京的三分之一,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关键是要做出特色,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总的思路是,拉开城市框架,把副城区和中心镇做好,提升品位、完善功能,构筑主副城区及中心镇的快速通道,让更多的农民向副城区和中心镇集中。而不是让农民向主城区集中,不断象摊大饼一样地把主城区扩大,一方面农民难以成为市民,另一方面中心镇和副城区也发展不起来。我们就是要走一条与传统城市发展道路不同的路子,特别是马鞍山处在南京在都市边上,更具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的理想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发展,让城里的居民能在20分钟内享受到农村的田园风光,让农村的居民能在20分钟内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证券日报》 :马鞍山市上市公司情况怎样?

   郑为文:目前,马鞍山市上市公司有(600808)、(600375)、(600567)、(002057)、(002147)、(002347)、鼎泰新材等 8家上市公司。股票资本市场集资对比银行筹资来说还是个小数字,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加大上市融资的力度,同时“要多元化、多渠道融资”。

郑重声明:资讯 【马鞍山市市委书记郑为文:马鞍山规划对接泛长三角五个产业转移载体承接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