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的广电网络。(见下文) 互联网主要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并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推动网络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 加快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在分别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务实推进 “三网融合”。 (七)支持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基础电信业企业 一是支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是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信息内容提供、信息应用服务及各类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培育信息服务市场主体。在继续维护和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开拓信息增值服务,带动信息服务商(I SP)、信息内容提供商(I CP)和应用服务商(ASP)的成长。鼓励本市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广告服务商参与信息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系统建设,促进系统集成、网络维护、软件开发向商品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轻型电子信息业。利用东西合作会招商引资,引进电子、信息的开发商投资,建立中小型的组装、研发企业,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新突破。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鼓励本市信息技术应用公司承担相应的软件系统研发,以扶持本市软件生产行业成长,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下一步建立我市的软件生产园奠定基础。 三是大力开发新兴增值业务,推进信息化应用。有效推进信息内容提供和互联网应用,繁荣信息服务业。鼓励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等有利方式向社会提供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逐步升级增值服务,使增值服务有价值、有品牌、有品质、有特质。同时,鼓励和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积极推广网站、电话营业厅等电子自助服务模式,延伸和丰富服务手段,培育和繁荣信息市场,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增强信息资源的普遍服务能力。 (八)建设数字化的广电网络 广播电视网主要是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为数字电视的普及推广创造良好的网络传输基础,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应用光电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扩展网络功能。 一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努力构建公共信息网络。要着力抓好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努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从城区向集镇,从集镇向乡村的不断延伸,要大力发展新的用户群,加速抢占终端市场,增强创收手段和发展后劲。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进程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不断改造提升网络技术水平,逐步实现市、县、乡、村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和完善以大容量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的宽带信息传输网和宽带数字网,为全市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和因特网接入提供高速、宽带的多媒体服务,使广电网络成为我市公共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探索和推动有线、无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要以数字、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为依托,着力发展广播电视现代数字传媒,强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产品创作、传播中的应用,全力打造广播电视节目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不断丰富节目、扩大信息、改善服务;逐步更新改造设备,整体提升采编制播机器档次,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采、编、播设备数字化。根据上级数字化平移规划,2008年前完成市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2010年前完成县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重点利用已经建成的MMDS无线微波多路传输系统平台,大力发展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逐步探索和推进农村无线电视的数字化平移。 三是积极开发新业务,增强广播电视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的技术优势、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拓展广播电视新业务、开辟广电产业新领域,积极开发广播电视衍生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提高建设质量,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双向、交互、多功能,全面提升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竞争力。重点利用市到县的SDH光纤干线传输网络,开展县台节目回传、互联网接入、党政专网、IPTV等新业务。利用MMDS传输系统平台,开发图文信息、分众电视和远程教育等,同时要密切关注移动电视、背景广播和手持电视等,选择时机,适时介入。要加快市、县、乡党政专网建设及市县广电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建设及完善工作,服务市委、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协助党委、政府增强决策科学性、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四是以广播电视中心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我市广电信息化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已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全市重点工程和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向全市人民承诺要办的十五件实事之一。我们一定要抓好广播电视中心建设,使其成为驻马店市的标志性建筑;把它建设成为集广播电视采、编、播、传输、演播中心为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基地,成为节目传输交换枢纽和广播电视信息化中心,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真正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喉舌,更好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为活跃全市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服务。为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国情,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保重点,优化信息安全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加强密码技术的开发利用。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实际出发,促进资源共享,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二是大力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跟踪、研究和掌握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先进理论、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抓紧开展对信息技术产品漏洞、后门的发现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术,提高关键设备装备能力,促进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的自主发展。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能力、基础支撑能力、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和我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建立和完善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五、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项目及工程 (一)金财工程 “十一五"续建投资及新建项目 财政局建立与部门预算单位之间的城域网,简化拔款程序,方便单位用款,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办公自动化进程,加快公文传递速度,建立节约型机关,提高工作效率。 (二)继续建设金盾工程 按照公安部的要求,“金盾工程”(一期)到2005年底,在全国公安机关初步建成一个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信息应用系统比较齐全,部分公安应用业务工作在全国范围实现信息化工作流程,基本满足当前急需的科学、规范、实用的公安工作信息化的框架体系。根据这一要求,“十五”期间我市未完成的工程项目,“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建设,并且在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开始发挥规模效益的基础上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和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和各类安全业务应用系统及基层、所、队的应用系统。即: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全国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派出所综合查询系统、国保情报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系统、全国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涉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重点人员查控系统、维稳信息管理系统、枪支管理系统、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系统、反偷渡信息管理系统、国际刑警中心局业务管理系统、DNA数据库系统等4 1个业务系统,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为创建平安驻马店、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审计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 审计信息化体系由信息化保障环境、审计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构成。信息化保障环境由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组织管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落实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人才队伍培养等要素构成。审计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审计信息采集系统、审计通信系统、审计信息网、基础数据库和审计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主要是指审计项目管理数据库、审计操作指南数据库、审计法规数据库、审计成果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和国外审计信息数据库,它们是全行业各应用系统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审计数据中心完成对审计信息的汇集与存储,提供数据访问服务,以及通用业务应用的管理与服务)。审计业务应用系统主要由审计管理决策系统、专业审计业务平台和后期审计管理系统等要素构成。 (四)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与完善 建立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中心,搞好相关软件系统的优化升级,整合成立跨省、跨地区异地就医信息网络系统平台。实现5 0%的地区之间依靠网络实现异地就医、领取养老保险金,全市实现网上社会公众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服务。 (五)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数字农业”工程 完善驻马店农网及县、区农业信息网,吸引更多的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入住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市局机关局域网(内网),初步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将机关局域网扩充至局所有二级机构,并与县、区农业局实现互联,实现公文传输的网络化、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将农业信息网络向乡(镇)延伸,建立覆盖所有乡(镇)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解决农业信息落地入户{zh1}一公里问题,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整合涉农网络,开发涉农资源,满足农民信息需要,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实现全市农业信息与技术推广手段的现代化。 (六)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办公资源专用网建设 建立连接国家质检总局的集数据、语音、视频为一体的覆盖全市质监系统的办公资源专用信息网络,开发推广内部办公业务信息系统、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执法打假快速反应系统、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系统、认证认可监督管理系统、标准化管理系统、质量计量管理系统、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管理系统及综合统计查询系统等)和对外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包括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反馈及在线业务处理等四个方面),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信息的互链互通。 (七)水利通信网、信息网及水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水利通信网、水利信息网、水利行政管理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及基础数据库与数据中心等,逐步建成水利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处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缩短信息处理、传递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及业务管理服务水平,节约水资源,基本实现水利信息化。 (八)人事人才网络建设 建立驻马店市人事人才网,主要发布人事考试、人才供需、人事政策咨询、人事业务计划等各项信息。政务公开,实现人事部门与社会的直接互动。建设局机关局域网,实现各业务科室及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关业务信息网络交换、关联办公,初步实现办公网络化、无纸化。人事业务信息及数据库直接上传互联网络,最终实现人事政务电子化。 (九)民政系统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民政系统的“三网一库”。即:县(市、区)局局域网,完成全省民政广域网在我市的建设任务,建成全市民政系统机关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初步形成全市网络环境下民政系统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我市民政信息化建设工作跃居全省前列。 (十)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数字教育产业”工程 建立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驻马店教育网站,局直属学校和局直属单位与市教育网络中心连网。市级以上示范性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与市教育网连通并拥有主页,所有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与教育信息网连通。全市5 0%的各级建制学校以网线、无线方式与市教育网连通,基本实现 “校校通’’工程过半。同时以市教育网络中心为主要平台,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师训网联”等资源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实时双向”远程教学,初步形成立足学校教育、面向社会需求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十一)税务信息系统建设 “金税”三期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扩大税收覆盖面,通过整合将分散的系统连接起来,集中数据管理、“一窗式”管理、建立出口退税审核、“一户式”存储、纳税人网上申报网络管理等,增加功能、提高效益、提升税务信息化应用水平。 (十二)金融信息化建设 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完善与升级。 (十三)统计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功能性的统计数据中心(统计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与管理系统、异地灾难恢复备份系统)、全市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体系和办公信息数据库体系)、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发布与咨询系统及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市门户管理系统及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等,达到提高数据的快速反映能力与源头数据质量,规范数据处理流程,提高数据的处理质量与能力。 (十四)发改委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系统电子政务工程、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三网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申报审批信息系统,宏观经济数据资源库等 (十五)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市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开发。 (十四) 无线电监测网建设 建立和完善各类无线电业务管理自动化办公系统,拓展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功能;充分利用这些应用软件工具进行频率资源计算分析,模拟场强覆盖效果;逐步实现频谱规划、频率指配、干扰互调计算、台站电磁兼容分析、覆盖预测、工程设计审查等工作的自动化;要确保各类数据库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更新及时,达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 在充分发挥现有监测设施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监测设施功能,不断探索对各类通信方式的监测手段,拟建成一个固定站,九个小型无线电监测站,形成以固定监测为主、移动监测为辅的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监测网络,实现对所辖行政区域全频段、全业务、全时段、全方位的覆盖,保障无线电管理工作各类信息畅通。 建成应急通信指挥车,应对各种天灾xx和突发事件,确保各种指挥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转,建立应急通信指挥车。应急通信车集卫星通信、微波传输、超短波通信、无线局域网、地面互联网、移动公网及视音频压缩传输等技术于一体,保证通信正常运行及政令的畅通。 (十六)其他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市直有关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如:环境保护部门首先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市省界断面、市断面主要地表水新建六个自动水质监测站并联网,实现空气质量日报。其次集中力量继续建设和不断完善环境信息网络平台,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环境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立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的环境信息网站,提高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建立“12369”环保举报和应急接警中心,建立跨地区报报警服务系统,确保全省环保系统联网,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卫生局、林业局、畜牧局、农机局等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按“三网一库’’的标准建设完成,争取本系统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其他直属性、专业性强的信息网络,如工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气象局、烟草局等部门的网络建设,按本系统的统一部署,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与市电子政务网络进行有限信息联接。 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网络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网络整体运行效率 加大网络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架构,构建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边界的协同应用,支持信息智能化、集体化、多元性,加快沟通,达到无缝隙运作。 1、建设统揽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为网络资源整合提供标准平台(政务城域骨干网络传输平台),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网络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安全保障和总务管理;它肩负着跨部门跨行业网络管理、安全管理、信息交换、互联互通与客户服务等工作;负责IT资源的规范、配置和管理,对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起到协调作用。 2、部门局域网整合。首先是按统一标准整合各单位已建成的局域网,经验合格后,接入市电子政务城域网;未建局域网的单位,要按标准建立局域网,经验收合格后接入电子政务城域网。 3、行业纵向网的整合。建立政务城域骨干网络传输平台,将行业已有纵向网,通过政务城域骨干网达到广域传输。以后再建行业纵向网的单位,都要依托这个政务城域骨干网络传输平台解决广域数据传输,不仅便于统一管理,增强数据安全性,而且统一网络出口,减少线路租金,节省财政开支。 4、数据资源库整合。整合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行业间的数据交换和支持政务决策的数据资源。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数据,涉及政务部门工作内部的敏感信息、数据经审批、整合后在政务内网发布,供部门内部及领导决策使用;开放服务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的,通过分类在驻马店信息综合门户网站上统一窗口发布或查询。 (二)建立市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在网上逐步建立和规范虚拟电子商城、电子安全认证体系、信用监控体系、网上结算体系、计算机互联网络协同作业体系和网络管理法规体系为主体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及网上招商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服务业。 建立市电子商务中心,按“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招商方式建立驻马店市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平台。整合外贸、税务、工商、金融、粮食、农业、畜牧、商业流通等机构及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网络资源,以市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平台为中心,建立商贸流通网络信息系统,对大中型批发市场、批发企业、大型零售企业及其重点产品的交易量、交易价格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分析处理,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商贸流通交易领域,及时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向市内外客商、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商务信息服务,促进资金、技术、产品的快速流通,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同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探索总结电子商务的规范管理模式。 重点支持河南天方药业集团、河南骏马化工集团等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商业、贸易及物流管理系统的所需环节连接到信息技术网络系统上,使整个商业活动纳入网上,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建立相应的CA认证中心,与市电子商务中心联网,“十一五”末力争重点企业利用网络销售的产品占本企业总销售额的2 0%以上,网上采购额占总采购量的2 0%以上,促使企业的增长方式由人力资源型、资本投入型向信息资源拉动型转变,增强其综合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建设“企业信息化工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装备,重点从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入手,加快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棉纺服装、石化、建筑设计、装饰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1.在企业管理、产品(工程)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支持河南天方药业、骏马化工集团、蓝天集团、华骏车辆等信息化项目及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建立企业局域网及外网网站,购置企业专用财务、业务、生产制造、 MIS综合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物质供应、生产、财务、流通、产品销售等系统实施全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及网络监控管理,全面提高其生产效率。 2.加快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增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支柱产业和xxxx信息化水平。重点是食品加工、畜牧加工、果品加工、绿色蔬菜等,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作物品种、病虫害监测和综合防治、农化产品、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经济管理等农业信息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系统、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预报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预防系统等软件系统的应用力度,尽快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产、供、销等各环节,实现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3.交通运输业在省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下,首先建立省、市、县三级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社会化网络管理系统及交通规费征稽管理系统等,然后建立市交通数据交换系统,解决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对汽车定位系统探讨,深化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建成覆盖全市的交通信息化综合体系,达到实现信息共享、改进工作方式、降低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4.棉纺服装行业要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织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最终目标,建立生产信息监测管理系统。首先在效益较好的工厂或车间,提高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为整个工厂或车间的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创造条件。 5.石化企业要建立全市的数据网络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网络管理控制,使全市的石化行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及集成,增强对国际大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及企业活力,降低交易风险,增加行业效益。 6.加快计算机在建筑设计、装饰等领域的应用力度,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等系统缩短其设计建设周期,提高整个行业经济效益。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建设“数字城市”工程 以建设“数字驻马店”为重点,建设公共领域的信息库。重点是交通、通信、旅游、娱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网点及煤、水、电、气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市的管理和运行。 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为了提高政府对城市管理的能力,提高政府对各种紧急、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对全市公安、交警、消防、急救,还有护林防火、防洪、防风等进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该系统由计算机骨干网系统、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用软件、有线通信系统、车辆定位系统、图像监控、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子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子系统、联动中心安全系统、无人值守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及其他相关配套系统组成。 围绕建立数字社区,大力推进城镇居民上网,将因特网服务和多媒体业务延伸到家庭,使各种社会公共服务通过网络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沟通社区、家庭的功能和优势,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服务体系,促进物业管理、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现代化,推动终生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方便、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物质生活。 (五)加快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信息化进程 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县以下中小企业进行改组改造,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从市场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制造生产、营销、设备维修、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改变县乡企业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现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利用工业化建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利用信息化的成果加速工业化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协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和财政状况,以适用、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信息化与工业化配套发展道路。以信息化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乡信息化的进程,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七、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统筹规划,措施到位;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三)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化教育,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五)加强信息化法规体系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六)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建立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