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北京化纤工学院_jjd2009_新浪博客

“北京化纤工学院”始建于1959年,同年开始全国招生,学制5年。当时叫“北京纺织学院”,地址在朝阳门外东大桥中纺里。1961年迁到东郊定福庄的新建校址,并改名为“北京化纤工学院”(以下简称“化纤学院”)。 

化纤学院位于北京东郊“大黄庄”和“定福庄”之间,当年只有一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即从红庙→通县的42路汽车。学校大门朝南开,走进校门,迎面是一座五层的U字形主楼。主楼的第五层是各种不同大小的实验室,二层是办公室,学生教室分设在1、3、4层,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每个教研室也都有自己的办公室。1-4层的两头,是可以容纳4个班学生上课的大教室。全院教职工开会一般也在这种大教室。此外,每层都设有一个打开水的地方。

主楼东侧是一条柏油路,路旁植杨树,这是校内的一条主路,长约5-6百米,向北一直沿伸到学校的最北头。校内的其它建筑设施均分布在这条主路的两侧。主路的西侧有大操场,包括一个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等;操场的西侧靠北建有xx学生进行“金工实习”用的校办工厂,是一个小院,里边的车间全是平房;主路的东侧由南向北依次建有露天游泳池、图书馆(图书馆四周有绿地)、大礼堂(兼学生食堂及教工食堂,还放了几台乒乓球桌)、汽车房、锅炉房、浴室等;主路的最北端是两栋坐北朝南的四层宿舍楼,前边一栋是学生宿舍和校医室,后边一栋1-2层是单身教师宿舍,3-4层仍是学生宿舍。两栋宿舍楼之间有较宽的绿地,其间有小路、石凳、晾晒衣服的支架等。

学校周边建有很矮的围墙,墙外全是庄稼地。在定福庄附近还有广播学院,第二外语学院,以及水利电力学校等大专院校。 晚饭后,我们这些单身教师经常走出校门在田间小路散步。

记得当年化纤学院的院长是郭启明,党委书记是候希如。二位都是外地人,说话口音很重,我刚去时基本听不懂他们的话。

我印象学校当时只有两个系,化纤系和化工系。化纤系有化学纤维和染整工程两个专业,化工系有化学工程和基本有机合成两个专业。每个专业有两个班学生,后来发展到三个班。

1963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该院化纤系高分子教研室工作。教研室主任叫李之功,是从吉林大学调来的,50多岁,东北人,待人很随和,对我们这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也很客气。他的日语,英语都很好,还专门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开了提高课,他讲课条理清楚,板书整洁,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我记得{dy}讲是《高分子溶液》。他用格子摸型理论详细推演了高分子溶液混合熵公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突然把他隔离在一间屋里,由红卫英雄日夜看守,说他是东北某历史反革集团的成员。由于忍受不了打骂虐待,不久,他xx了,死的很惨,也很壮烈;他是拿着一根长钉子对准自己的头顶中心位置,用力往床栏杆上撞,硬是把钉子顶进自己的头颅内。被红卫兵发现后,不但不带他去医院,还对他大打出手,不久,就那样头上带着钉子死去。xx后平反。

在当年,一个小小化纤学院的高分子教研室竟然有十几名教员,规模相当可观了。化纤系的两个专业,(“化纤专业”和“染整专业”)都要开高分子课。化工系的基本有机合成专业也开高分子课。每个专业有两个班,还要开教学实验,工作也挺忙的。化纤专业以“合成纤维”为主,兼顾“人造纤维”。我63年刚到高分子教研室工作时,正赶上60级化纤专业学生上高分子课,我作为辅导老师(主讲老师周璐英)辅导“高分子”,(当年好像不分“高化”、“高物”)并带实验。因为与我所学专业对口,感觉工作任务不重,有充足的时间自学读书。

当年的大学生学习都很努力,高年级学生谈恋爱者也很少。我至今仍记得02班有个男生叫翁心树,是班上功课{zh0}的学生,但个子不高。他的女朋友叫周珊珊,比他高出一头还多。毕业后二人结婚,还专门回校发“喜糖”。据说二人后来工作很有成绩。

我只在xx回家{yt},平时均住在学校的教师单身宿舍。两个人一间。我的同屋名子很怪,叫汤宗汤,苏州人,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后,来化纤学院图书馆工作。此人英语极好,初中时就能用英文写文章。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用耳机听收音机里的英语广播。我好奇,有{yt}晚上,让他边听边译成中文说给我听,他当即很流利地说了十几分钟。我至今仍记得,讲的是一篇关于某飞机场设施的报道。还有一次,我问他共记住了多少个单词?他当场拿出一本很厚的“英汉辞典”,让我随便从中选十个单词考他,我故意找平时很少用的词,连问十个,每个都回答正确,真令我吃惊,佩服。有一次,他去西直门外的北京展览馆看展览,回来说起展览会的翻译人员水平太差,老外讲了十句话,他们只能译出其中两三句,还经常出错。老汤人很瘦,曾得过肺结核,左肺切除一半。又有严重神经衰弱,每天都要吃安眠药。所以,每晚我看他吃完安眠药,准备睡觉了,我也赶紧洗脸,关灯睡觉。(想不到我后来每天也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至今已数十年。)我和老汤一起住了六年,直到1969年战备搬迁,他身体弱,照顾他,叫他留守负责图书装箱。老汤才高,但胆小,xx开始不久,他害怕自己业余时间写的小说给自己惹麻烦,就偷偷撕碎扔进茅坑用水冲,结果,堵了,厕所里都是水。他只好老实交待,却更说不清了,幸好没出大事。

老汤成家后,生有一女。老汤只活了65岁。走前,在朝阳医院我向他的遗体告别。

到化纤学院只干了一年半,1965年,xxx下令要搞“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四清运动”,我便先是随着去了河北某地培训,然后就到邯郸去搞四清了,直到xx开始才返回。

 

原化纤学院高分子教研室部分成员(前排左一戴帽子的小孩是其中某位老师的孩子)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初到北京化纤工学院_jjd2009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