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发展经济_鱼与红茶_百度空间
通辽正在xx一个命题:资源匮乏的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辽并不富有,与自治区西部区一些资源富集地区相比,这个东部城市只有两样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遍地的大玉米和霍林河的煤炭。为此,“发展离不开资源,资源从哪里来?”成为困扰通辽的{zd0}难题。

     这个“玉米之乡”用创新思维推动环境创新,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玩转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奇幻魔术:建材、医药、电子、冶金、轻纺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纷纷涌入这个并不发达的东北小城。一跃成为资源集散区域,并登上“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的榜单。
     通辽由此迈向期待已久的转型之路。

     一个资源汇聚中心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交易市场:不产木头的通辽,竟然兴起了一个东北{zd0}的木材集散中心。

     9月末的{yt}下午,黄春芳送走了{zh1}一批来买木板的客户,兴致很高地摆弄起了功夫茶。

     5个月前,黄春芳从做了6年生意的大连来到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木材交易市场,当时就被这里规范、活跃的氛围所吸引,立即签了5年合约,办起了这家腾达木业公司。

     “发展潜力还未xx释放,有上升空间。”这个祖籍福建莆田的木材行家对这个木材市场充满了乐观的预期。

     与此同时,在距黄春芳的公司十几分钟车程的宏顺木业经销处经理朱凤海,也刚刚发完一批货正在小憩。

     作为2005年市场一开张就进入的老商户,来自木头产地黑龙江的朱凤海只说了一句话:“这个市场一年比一年火。”

     这3年来,朱凤海的木材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已从当年那个因单位效益不好只身闯通辽的穷小子,变成了在珠海拥有房产的小老板。

     像黄春芳、朱凤海这样的经营户,在占地千亩的木材市场共有170多家,木材的年交易量达到50万立方米,相当于1万车皮。交易额达15亿元。

     而这些原木大多来源于俄罗斯、蒙古、大兴安岭和黑龙江,经通辽中转销往北京、上海、大连、秦皇岛等十几个城市。

     “其实,我们做的是‘买全国、卖全国‘的事,就像当年的义乌一样。”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一语道破发展玄机。

     木材开启了这个资源匮乏地区的资源梦,步入了“扩大开放,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新领地。

     还是这个木材市场,接连上演了以资源引资源的好戏。钢材、陶瓷、装饰材料、建材等配套材料相继落地,使一个大市场出现了4个分割有序的专业市场。

     于是,不产钢材的通辽,钢材的交易量达到20万吨;不产陶瓷、建材的通辽,陶瓷、建材交易额达到2亿元。

     走遍了全国各大知名木材市场的建材市场管委会经理莫子豪,对木材市场在通辽的立足有着深刻的见解:“这里的木材可以做到吃干榨尽。一方原木,从进入市场就没有一点浪费。加工成方木后,剩下的的板皮卖给了盖新房的农户,锯末卖给了木炭厂,碎木屑卖给了人造板厂。这样的产业链为经营户创造了{zd0}的附加值。当然,我们的成材就敢降价,每立方木材比周边地区要便宜100多元。”

     莫子豪口中的“不浪费”恰恰揭开了木材市场发育壮大的神秘面纱,这就是木材深加工产业的兴起。现在市场里已引进了十几家人造板厂,五六家木炭厂。而一些家具、木制品等深加工企业也即将入驻。为此,市场特地辟出了一个建设加工区域。

     通辽通过“借鸡生蛋”,让一个外来的“资源”就此生根发芽了。

     一只眼睛向外紧盯俄罗斯、蒙古等国的原材料,一只眼睛向内瞄准了沿海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动向,通辽还对非资源产业及时地伸出“橄榄枝”。

     科尔沁区铝、铜当道,铜冶炼以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可望成为东化工业基地配套的“{dy}车间”。

     奈曼旗活性染料终成气候,正在打造我国北方地区{zd0}的染料化工基地。

     科左后旗制鞋业成长迅猛,由一家企业变成了一个园区,年底会有9家企业入驻,誓必成为东化大型鞋业生产基地。

     开鲁县要建“百万千瓦风电之城”,科左中旗也在规划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以此为依托的通辽风机制造业呼之欲出。

     此外,服装加工、农机具设备制造、保健品开发、肥料以及啤酒生产等各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纷纷选中通辽作为北迁的落脚之地。

     长川制靴通辽有限责任公司顾问曹国铉用夹杂着韩语的生涩中文表示:“在长春、哈尔滨考察了4年,最终把大连阿迪达斯的第二车间选在了通辽。原因有三:一是交通便利,二是人力资源丰富,三是有一个服务型政府。”

     这三个优势也正是通辽为此轮产业转移搭建的一个平台。几年招商路,非资源产业已成为通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通辽市委宣传部部长闫鹏感慨地说:“要说通辽汇集了多少资源,真是数不胜数。在这里几乎各种产业门类都能找得到。”

     走出深深的“玉米地”,一个资源汇聚中心在通辽诞生了。

     一个通川达海的交通要道

     虽然地下资源不丰富,但地上却有一个“无形资源”。这就是通辽的区位交通资源。

     通辽毗邻东北三省,距沈阳、长春都在300公里以内,是两市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通辽背倚华北,与京、津、冀等地相连接。

     通辽近港口,距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秦皇岛港距离适中。

     通辽携口岸,是满洲里口岸、二连口岸、绥芬河口岸进口资源南运的必经之地。

     作为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区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辽公路纵横交错,4条国道和1条省际大通道穿境而过。铁路四通八达,京通、集通、通让、大郑、平齐、通霍6条铁路纵贯全境,通辽火车站号称是全国38个铁路重点枢纽和14个编组大站之一。航空便捷,每天都有北京、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大型客机往返,是华北北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空中交通枢纽。

     独特的先天优势,点燃了通辽的创业激情,倾尽全力不惜血本每年投入几十个亿,再造后发优势。营造出一个承北接南、东拓西联的开放的交通环境,做好了各类资源进入的准备。

     2005年,通辽提出在本地区打造“2小时经济圈”。现在,从市所在地到旗县市区所在地(除霍林河市外)已全部实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的相互连接。另外,还修建了一条62公里的一级绕城公路,打通了通往沈阳等地的4个出口。

     构筑起内部交通网络,通辽又开始搭建向外的通途。

     2007年,为了融入环渤海经济圈,通辽市{dy}条高速公路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与京、津高速公路的连接,使进京路程缩短到6个小时。

     同时,向南、向东接入东部经济圈的公路建设激战正酣。好力保——通辽、通辽——双辽、金宝屯——查日苏三条高速公路已进入实施阶段,实现了通辽与东北三省的全面开放。届时,将形成对沈阳、长春的两小时经济圈。

     高速公路对接周边,使通辽以“无形的资源”吸纳来了东北、华北乃至沿海地区的有形资源。

     科左后旗,离辽宁边界线仅18公里,是通辽乃至内蒙古离沈阳最近的地方。明年高速公路贯通后,到沈阳只需1个半小时的车程。仅凭这点,这个昔日闻名遐迩的“马王之乡”,摇身一变成为沈阳产业转移的{sx}之地。

     在科左后旗刚刚兴起的非资源工业园区,已入驻了17家企业,80%以上来自沈阳以及辽宁其它地区。

     这其中,恒泰管理有限公司堪称代表,这家沈阳xxxx在此已建了22栋厂房,意欲引进30家制鞋企业,在科左后旗搞一个年产3000万双皮鞋的工业园区。

     “太近了,比到辽宁的康平还要近。”恒泰总经理杨林快人快语:“在发展战略上,我们把这个鞋业园当作沈阳的后方制鞋基地。”

     跟随恒泰的脚步,沈阳及辽宁其它地区的一批非资源项目也来到科左后旗,建立了铜加工、生铁铸造等“后方加工基地”。

     科左后旗因此成为机械加工、医药、轻纺等非资源产业汇聚的高地。非资源产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的60%以上。

     目前,一个内陆港计划正在蕴酿出炉。随着霍林河——通辽铁路的改造和霍林河——乌兰浩特、西乌旗——阜新两条铁路的建设,通辽将在开通至锦州港和大连港集装箱班列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连接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天津港的陆地港口,实现陆港、海铁联动,成为各种资源的流入区。

     科尔沁草原正在变身为一个通川达海的交通要道。

     一个东北区域的物流中心

     吸纳、汇聚资源不仅要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而且还要有发达的物流体系。通辽通关达海的交通,造就了大物流的兴盛。

     从江苏转移而来、以生产柴油发动机为主的海纳动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坦言:“发达的物流让我们把北移的票投给了通辽。”

     原因很简单:机械制造的生产,加工装配的时间只占2%,而98%的时间用在原材料、零配件储存、装卸和搬运上。所以,择物流而居是企业的生存法则。

     海纳动力很欣慰,入驻的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一个农机汽车交易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可以大大地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从容地抢滩东北大市场。

     在通辽,像农机汽车交易市场这样大型的物流市场共有20个,另外还有5个物流园区,10个大物流中心。

     这xx得益于通辽拥有地处华北、东北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和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的优势。

     国家以战略眼光捕捉到了这个地级城市的发展潜力,把它与省会城市纳入一个发展方阵中。在规划铁路格局时,把沈阳定位为“东北{zd0}的客运中转站”,而把通辽定位为“东北{zd0}的货运中转站”。

     去年,在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通辽又一次和沈阳、长春、哈尔滨一起被列为加快建设的四个区域物流城市之一。

     获得了置身于东北经济圈的“优惠券”,通辽开始构建“立足东北,承东接西,辐射全国”的大物流格局。

     GPSxxxx系统红点闪烁,实时监控追踪着营运车辆的行驶位置;日均信息过百万条的物流信息网点击率不断攀升,查阅着各地的配货信息……设在通辽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平台,4年前建立时主要连接的是东三省以及包括京津冀地区。“也正是面向东北地区的物流宗旨,使通辽迈出了融入东北经济圈的重要一步。”通辽市搞交通物流的人士称。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通辽物流园区几十万、上百万条的配货信息30%来自东三省;每天进出的营运车辆,来自外埠的50%挂的是黑吉辽的牌照。

     东三省来投资办企业的客商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通辽的物流综合管理效率高,永远不用担心货物的安全问题。

     冲着发达的物流业,竟然兴起了一个东北地区向通辽进行产业转移的小高潮。

     如今,这个货物信息配载平台已和国内240个大中城市联网,但与东北三省的联系仍然是最密切的,已是服务东北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

     同时,物流的战线还延伸到了蒙西地区。煤炭交易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依靠集通线,大量内蒙古西部的优质煤被运到通辽,再配上霍林河的褐煤,调成合适的热值卖给各发电厂。实现了煤炭的东进、南下。去年,煤炭的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蒙东地区连接东北三省及华北地区的一个煤炭通道。

     由于下的是“辐射全国”的一盘棋,像煤炭、木材这样的大宗物流,通辽搞得有声有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资源的大进大出。

     除了立足东北,通辽为了吸纳国外资源,还放眼俄蒙和东北亚谋划物流业的发展,积极营造国际物流发展环境。

     继俄罗斯的木材资源成为锁定引进的目标外,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再次进入通辽人的视野。如位于其东部的额尔顿铜矿,是世界三大铜矿之一。而它离通辽不足600公里。

     通辽有物流专家满怀信心地提议,在现有铁路基础上,修建蒙古境内乔巴山到口岸毕其格图225公里和霍林郭勒市到口岸珠恩嘎达布260公里的铁路,在二连浩特外再辟一条连接“中——蒙——俄——欧亚大陆桥”的国际大通道,使国外资源在通辽落地集散,并拉动原材料加工业和再生资源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形成大物流促进大工业、大物流支撑大工业的局面。

     国际物流的前景,使通辽找到了经济振兴的突破口。

     不久前,通辽启动了内陆港建设,以实现港口前移和“一关三检”本地化及信息、仓储、运输一体化,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扩大集装箱业务。

     “内陆港的建成,对通辽成为联结俄蒙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国际物流通道的‘桥头堡‘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通辽市商务局局长张志刚对物流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通川达海的梦幻,资源汇聚的渴望,都随着通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清晰轮廓的浮现而迫近!     (文/贾怡媛 郭洪申 郝文秀)


郑重声明:资讯 【无中生有发展经济_鱼与红茶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