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上、下)
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上)
凤凰宽频(30分12秒)
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下)
凤凰宽频(31分16秒)
19
视频描述:
1976年唐山大地震,24万余人殁于瓦砾,16万人顿成伤残,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而距离唐山不远的青龙县,虽然房屋损坏18万间,但没有一人伤亡,如果说青龙县真的成功的预防的大地震,那么唐山人会怎么想……,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近30年,这期间究竟有多少秘密,现在还不为人知,人们又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值得深思。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弹指一挥3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xx“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文章内容自网友:
文评:我们不认识这个女人。但是从报道中我们知道,是以这个女人为代表的原国家地震局xx,压制否定唐山大地震的预报,最终导致24万人命丧黄泉。我们还知道,同样是这个女人,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当天,竟然向{gjldr}谎称,唐山这个地震是个突发性的地震,这种地震呢,它是没有任何前兆的,因此是不可预测的,也不可预防的。以此欺骗国家,欺骗人民,欺骗历史。
今天我们有理由说,应当让这个女人为唐山24万冤魂偿命!
(本文内容全部摘自凤凰电视台《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中超过24万人的生命在那一瞬间混飞湮灭。近三十年来,人们都认识这只是一场不可抗拒的天灾。然而,2005年一位叫张庆洲的唐山人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唐山警示录》。在书中人们{dy}次知道,原来在唐山大地震这场劫难之前,中国的部分地震专家和民间监测点,都曾经上报过地震预报,但都由于没有引起当时有关部门的重视,才使得唐山人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与此同时,就在离唐山不远的青龙县,就因为对临震预报非常重视,采取了避震措施,而使全县无一人因地震而死亡 。
那么,唐山大地震是否真的存在漏报现象,这其中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驱车赶到唐山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采访。
(主持人曾子墨)回顾唐山大地震,正像张庆洲所说的那样,一个民族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这个民族就还有希望。一个人如果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那这个人就还能够进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无视自己的弱点或者是过失,那将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唐山地震经验总结会议第八期简报,《唐山地震漏报在科技方面的原因》)这是一份鲜为人知的简报。时间是1977年1月20日,简报一共只有450份。主要报送的是当时的中央领导。简报中,国家地震局{dy}次分析了唐山地震漏报的原因。国家地震局认为,一,对异常和地震的关系认识不清,对震情判断有误。二,对临震异常的标志认识不清。三,对京津唐渤张地区地质构造标志认识不清。这三个人事部请看得人不胜唏嘘!造成那么多人伤残和罹难,难道原因就是这样的简单吗?群测点的预报,专家的意见,都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如果震前预报得到重视,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群测群防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xxx提出来的预防地震的主要办法。中国在群测群防,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上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时间到了1976年7月,唐山地震监测网各个监测点观测到的异常越来越明显。在经过认真地观测分析后,一些监测点相继发出了短期即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1976年7月6日,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了强震临震预报。
(张庆洲)7月初地震预报报完了以后,国家地震局就派了两个人来了,把他报的那个人就给否了。就是说……按照你的说法,唐山市7月底8月初不就没有了吗?是吧?当时马希融就讲,我是这个看法。专家讲,在大震发生之前啊,将有很多的小震。当时马希融就提出来,如果先发生大震呢?这专家最终还是对马希融的预报还是一个否定的态度。大概起就还是不可能吧。
虽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否定了马希融的临震预报,但此时别的网点的震情预报却越来越多的出现。1976年7月7日,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唐山二中的田金武,王书蔚,李伯奇,唐山乐亭县红卫中学的侯世钧,唐山八中,十中,赵各庄矿,自来水公司,钢铁公司等都以书面形式上报,唐山近期将有五级以上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所有这些,都是书面报告,都是有证据的。
(张庆洲)在大地震前五天,有两个地震专家去了(乐亭),同意向上级汇报。侯世钧看他们要走,就说实话了。他说这个大地震啊,这么大的异常,我报的是五级,那是写文字的东西,实际我侧的是这个大震{zd1}6.7级,{zg}可达7.7级。
大震即将来临,唐山地区民间地震检测点通过各种监测手段,监测的临震异常以及临震预报在不断地向唐山,河北,国家地震局进行着汇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地震发生,他们的努力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唐山地震办的(负责人)杨永寰在最关键的时候,被突然调离了地震办公室。
1976年7月14日,地震发生前14天,国家地震局在唐山二种开会,二中以田金武为首的地震监测小组作了汇报,再次明确提出唐山近期会有7 到8级大震。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前夕,田金武和王书蔚,李伯奇一起绘制了磁偏角,地应力发生了异常变化的曲线图,并且按照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成功的预测出了唐山大地震。根据张庆洲的说法,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大地震迄今为止最xx的临震预报。然而不幸的是,在唐山大地震当中,田金武并没有能够幸存。据说在他临终前,他躺在废墟上,儿子想合上父亲的双眼,合了几次,都怎么都合不上。田金武的双眼在临终前始终都大大地睁开着,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地震专家黄相宁),19765年12月向国家地震局的年度报告就提出了唐山1976年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 年7月14 日又向中国地震局书面报告7月20日至8月5日会发生地震。
(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专家耿庆国)7月1日至5日月测到地震,11日回到北京汇报。北京地震队1976 年7月14日提出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详细汇报。
(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回电,听取汇报的时间推迟一周,定为7 月21 日。
(耿庆国)问题是到了7月21号的时候,没有会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主任梅世蓉说她不了解情况,要等派去唐山考察的人回来再定。这样又改成7月26 日。
(耿庆国)但是苦苦等了12天,开会时,地震局局长不来,副局长不来,就连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荣同志也没有来!只来了15个一般的同志,没有头。对此,我是感到非常遗憾的!
以后,耿庆国在给同事的书信里愤懑地写道:惨绝人寰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了几十万人的这种浩劫,国家地震局一些贵族老爷式的人物,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张庆洲)国家地震局汪成民7月14日在群防群测交流会上要求作震情发言,国家地震局局长查志远不同意。(主持人)为什么?(张庆洲)不得而知!于是汪成民就利用晚上召开了两个座谈会。青龙县的王春青就是听了这个座谈会,回去传达,才避免了这次地震的危害。
(1976年7月)28日上午,国家地震局召开紧急会商。会上黄相宁谈了他们之前作出的地震预报意见。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晚上10点半钟,正准备回家的黄相宁被人从家门口接走,连夜向国家领导汇报地震预测情况。
(黄相宁专家)当时正好是梅世蓉副主任——分析预报室副主任,主管华北震情的。和刘英勇局长,就是当时地震局局长刘英勇。他们两个人在里面。那个梅世荣汇报到{zh1},也就是说认为唐山这个地震是个突发性的地震,这种地震呢,它是没有任何前兆的,因此是不可预测的,也不可预防的。这是梅世荣汇报了{zh1}的话的意思。原话。
(主持人)但是你们在此之前明明已经把这个意见回报给分析与宝室了。
(黄相宁)汇报了地震局了。是的。
(主持人)那她怎么能够这么说呢?这是和事实xx不相符的!
(黄相宁)我估计可能是,是不是怕这个责任太大,有些害怕的心理。瞎说的,这是我的猜想啊。她汇报完之后,华就让我来回报。我一看这个情况,年度的预报意见我就没有汇报,我就直接谈了就是我们短临预测意见。就是7月14 日这个。就是放在桌子上,给他们按原文念了一遍吧。他们也没插什么话。完了华就说那个党中央,国务院不责怪你们这个地震界的同志,希望你们继续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保卫党中央,保卫xxx。这个他们的原话。
(主持人)但是很明显,您所说的话,您所叙述的事实,是和梅世蓉讲的话有冲突的。
(黄相宁)是的。
(主持人)没有人对此引起任何的不满吗?
(黄相宁)没有。国家领导没有在这个上面提什么问题。
(主持人)也没有人提出过要追究地震局的责任吗?
(黄相宁)没有。没有。华国峰就说,他那话的意思就是不追究任何责任。就是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你们那个什么回去以后加紧做好监测工作,监测余震。那么保卫党中央,保卫xxx。这华国峰这个话的意思就这个意思。
(主持人)当时在座的还有谁?
(黄相宁)在座的地震局就是我们三个。刘英勇局长,梅世蓉副主任,还有我。那个国家领导呢,就是华国峰,有江青,又季登奎,有吴德。
报道中还披露:(黄相宁)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地震预报水平都大大落后了。唐山大地震后,在八十年代,在泉州开了一次会,就把群测群防的我们叫做三土,就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全部否定了。全国各地相继废除了“群防群测,土洋结合”的方针,“三土”预报法在大部分地区荒废了。就是今后在地震系统一律不开展这种方法。(耿庆国){zh1}证明他们的逻辑,地震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唐山地震后,在中国地震界形成这样的局面,说地震不能预测的是科学家,说地震能够预报的是骗子。
(主持人)如果您当时所从事的这种地应力的监测方法,证明是有效的,为什么在今天不被普遍采用了呢?
(黄相宁)这个可能也是由于学术之争造成的吧。这是我的猜想。
(主持人)让地震最终发生,让很多人的生命来作为这种学术之争的代价,您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黄相宁)我觉得这是一件犯罪的事。不仅悲哀,而且是犯罪。不仅对中国人民犯罪,而且对世界人民都是犯罪的!
以下自:
人家梅世蓉这个四川老太太前几天还在狡辩撰文,中国即将进入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附其文于后】,大家醒醒吧,从唐山的灾难中要得到教育,也算唐山24万死去的人民{zh1}的嘱托了!
【梅世蓉简介】梅世蓉,女。研究员。四川广安人。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系。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昌马、邢台地震考察队队长,西南、新疆地震考察队副队长,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dy}、二届常务理事,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五十年xx始对我国地震活动性进行研究。1970年提出地震空区是预报地震危险区的途径之一。主编有《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
【附文一篇】地震预报究竟有无可能·梅世蓉
地震预报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受到各国政府与人民广泛注意的问题,经过30年多方面的探索,至今仍是一个未取得突破的科学难题。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大地震突然发生在事先末估计到的地区(如原苏联的亚美尼亚地震、日本的阪神地震、美国的洛杉矶地震等),以及在一些有明确预测意见的地震危险区(日本东海、美国帕克菲尔德)又未发生预期地震,促使科学家反思现行的一套地震预报体制是否有效的问题。1996年11月在英国伦敦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地球物理联合会召开了“地震预报体制评估研讨会”。有欧洲、美国、日本代表参加,中国没有人出席。会上几个主题发言都相当低调。后来,Kogan,Geller,Jackson三位教授联名在Science发表了“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该文指出,在通过对地震预测进行了近30年的苦心研究以及对各地进行的地震预测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地震是无法预测的,应该打消可能会在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月之前预测到地震的希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一项毫无希望的工作。他们的主要论点是:
(一)总结的地震前兆都不可靠
(二)现行的经验预报方法是走不通的
(三)按照地震过程的物理实质,准确预报是不可能的
在国际上激烈争论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如何看待?从事地震预报研究多年的中国学者认为:盖勒等所说的准确短临预报(xx到几天、明确的震级和地点)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的确无法达到。但是,基于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图像的某些规律性,作出一定精度范围的长期预报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对于监测条件较好的地区,对某种类型的强震作出精度不太高的短期预报是可能的,这种预报对防震减灾仍有积极作用。但是,为了从科学上彻底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并在实践上取得{zd0}的防灾效果,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弄清地震的成因和前兆的机制,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是没有分歧的。可是,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强震多而广,不能等待这{yt}来到之后再开展实际的地震预报工作。我们必须贯彻“边研究、边预报的方针”,笔者xx赞同这些观点。在此根据本人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系统地阐述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
一、人类已积累的观测资料中确有地震前兆信息
通过1966~1976年几个重大地震的逐个总结与系统研究,对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方法的系统研究、地震预报方法的实用化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对邢台地震以来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运用多种排除干扰的方法,经过严格筛选得出一批可靠的前兆现象。这些前兆的变化量远远超过仪器观测误差和噪声水平。如海城地震前的前震活动,唐山地震前唐山地区的地形变异常、重力异常、视电阻率异常等是得到国际同行承认的可靠前兆。这些异常大多是震前发觉,并非全是震后总结得出的。
对筛选出的前兆现象多数不仅进行了统计检验,而且,对其形成机制也开展了一些实验或理论研究,有的是按学科进行,也有按地震进行实验和理论探讨。如地下水位、水氡、地电阻率前兆的机理按学科进行了室内与野外观测实验,对前兆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一些解释。90年代以来,环绕唐山地震前兆的多项异常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从地震孕育模式的角度探讨了各项前兆的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观测到的一些重要前兆是可以获得统一解释的,换句话说,已积累的前兆资料中确有地震前兆信息,并不是像Geller所说的全是噪声。
是否真正的前兆还需实践的检验。30多年来在我国确实取得了若干次预报成功的实例。如众所周知的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的临震预报、1976年8月15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6年6月4日新疆伽师6.0级地震、1998年10月云南宁蒗5.8级地震是比较成功的短临预报。预报成功的震例说明地震预报是可能的,说明人类已积累的认识中包含了部分真理,沿着已开辟的预报道路走,并非是xx徒劳的。
然而,Geller指出的问题:一些重要地区的预报未能成功,一些重要地震发生未能预报,这是实情,说明单靠现有途径不足以解决地震预报这个世界难题,还需要开拓新的途径。
二、加强地震前兆与震源关系的研究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关键
在地震预报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少部分成功,大多数失败的情况呢?根据笔者对前兆的多年研究,前兆的存在与地震预报是两个既有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问题,有前兆现象出现不等于就能正确地预报地震三要素,因为前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其前兆种类、幅度、分布范围、持续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在“地震前兆地区性”中,按地震前兆的总体特征分为两大类:破裂型地震与粘滑型地震。前者发生在断块内部或断裂带汇而不交的地区,后者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断裂型地震的前兆种类多、分布广、持续时间长、变化幅度较大;粘滑型地震的前兆种类较少、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较短、变化幅度较小。近几年来,通过地震前兆场孕育模式研究,发现地震前兆场时空分布与孕震动力环境有关,如中国西部地震与华北地震的前兆场时空分布特征存在着一定差异。同一构造区内,地壳、上地幔结构不同的地区,其地震前兆变化特征也不尽相同,如海城地震与唐山地震在大地构造上相似,都位于华北凹陷带的边缘,但震源体内的细结构不同,其短临前兆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海城地震短期阶段突发性的宏观、微观异常很多,且表现出“三起三落”,再加上临震前的频繁前震活动,而唐山地震前短期阶段突发性宏观、微观异常较少,且无直接前震活动,地震活动表现出“空前平静”。同一构造区,同一类型地震在孕震的不同阶段,其前兆的种类、幅度、形态、速率等特征不同,同一阶段不同观测点的前兆也可以不同,同一阶段,不同种类的前兆形态、幅度也有差异。
总之,地震前兆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能系统认识和掌握地震前兆的时空分布规律,即使震前存在多种前兆现象,由于震前不能分辨其阶段性,不能区分是震源内或震源区外的前兆,不能鉴别是一个地震或多个强震前兆的叠加等等,有了前兆现象仍然不能正确地作出地震三要素的预报。唐山地震短临预报未能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地震前兆与震源关系的深入研究,取得地震前兆时空分布与演化规律的正确认识,这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关键。
三、在地震类型不同的孕震区内建立配套的前兆观测系统是取得前兆规律的重要基础
怎样才能取得地震前兆的规律性?仅靠室内研究是不行的,无论是物理模拟或数值模拟都只能在简化模型条件下进行,而地震前兆受地壳介质非均匀结构的影响很大,不在野外进行实际观测,取得前兆的规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然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前兆分布规律也不一样。所以,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强震孕育区内,根据其类型特点,建立相应的配套前兆观测系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取得地震前兆的真实观测资料,以此为基础,分门别类地进行详细研究,并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从中寻找地震前兆的定量判据和地震前兆时空分布规律。这样的研究靠以往的震例库中的数据是难以开展的,因为过去的前兆观测台网无论密度、精度、分布和种类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取得的资料常常不配套,根据震例资料得出的种种统计关系误差都比较大,由此预测未来的地震三要素,效果不理想是自然的。
在设计未来的前兆观测系统时,应当充分考虑地震的类型,对于破裂型地震,由于其前兆种类多、分布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前兆观测系统分布范围应当较广,观测的项目应当较多,等待价时间也应较长。对于粘滑型地震,由于其前兆种类较少,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较短,前兆观测系统的观测范围可以小一些,前兆观测仪器的精度应当更高。同时,还应当考虑前兆的重复性。根据现有的认识,在已知的多种前兆中,其重复性是有区别的。应当选择重复性较好的项目(如测震、形变、重力、水位等)先进行高精度、高密度观测,以后再根据情况逐步增多,这是研究前兆场时空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
除了前兆的系统配套观测外,详细的地震地质和深部构造探测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进行孕震构造环境的基础。
四、特定地区的地震不仅是可能的,而目是有价值的
在上述地震前兆观测较为完备的地震区,建立相应的现代化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配备有经验、有水平的预报研究人员,保证足够的研究经费,吸收、运用、发展已有的预报经验和知识,在几天或几个月之前做出某些地震的预报是有希望的,即使个别参数末达到Ge11er的要求,对地震灾害的减轻也是有意义的。例如海城地震预报,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次成功预报,按地震三个要素看,并不xx准确。1975年1月中旬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根据地震活动的增强,金县短水准曲线大幅度异常和大范围的宏观异常等,提出辽东半岛及附近海域,1975年上半年甚至在1、2月份,可能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预报地区较大,预报的震级与实际相差1级多。按照Ge11er观点,这不能算正确预报。然而,就是这个不大准确的预报却收到了巨大的减灾效果。如果没有6级左右的破坏性地震预报,就不可能采取强有力的防震措施,不动员人民撤到房外,那么人员的伤亡数字不会是以千计,而是以10万为单位,因为海城及周边地区是人口密集区。1996年的新疆伽师地震是另一个实例,由于事先有预报,使灾害大大减轻。震后xxx主席说:“看来,有预报与无预报效果大不一样”。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由此可见,对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就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我们应当珍惜那些虽不成熟但是可贵的经验,珍惜那些虽不xx,但包含部分真理的认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新的预测途径、方法和理论,只有这样突破地震预报的远大目标才会早日到来!
★★★★★★请大家评判,功与过,踩的都是那无辜的24万座坟茔!!![据唐山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