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七律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
圣像恭迎请变偷,(1)
观音不肯去瀛洲。
风疾浪涌拦船渡,
铁叶铜莲锁舵轴。()
自在菩萨住南海,
潮音狮吼颂不休。(3)
和善大士闻声现,
燃指捐躯未可求。()
注:(1)唐咸通年间,(公元858年)一名叫慧锷的和尚离开中国,游历了名山大川,朝拜了古刹.并在五台山寺院和方丈沿途念经讲,参禅修行,有{yt},他在大殿后院见到檀香木雕的观音佛像,神态安乐,鬓发眉毛均极细致,栩栩如生,看了又看,赞了又赞,叫他吃饭都没听见.遂野心回去建寺供养,让众生都来朝拜。临行前向方丈求请带回国,方丈称颂道:"真是一尊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就是不吐口给他.无,慧锷趁夜间偷来,不告而别.喜不自胜,
()僧慧锷从五台山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几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势浪所阻,无前往.末了一次行至莲洋新罗礁左近,遍海铁叶莲舟不能行,他便向佛像祈祷:"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创建精蓝"。话音未落,忽听得“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一边往前游,一边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儿夫,洋面上就表现了一条航道,正好也许始末一条帆船。帆船跟着铁牛后背,又回到了普陀山的潮音洞旁泊岸,有本地居民张氏见此大喜,遂舍宅供奉佛像,被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慧锷巨匠也了普陀山的开山鼻祖.
(3)潮音洞为山石裂隙所,从崖至脚高数十米,半浸于海中,洞有二门,明亮如天窗,潮水驰骋入洞,浪石相激,声如轰雷。退潮时倚岩仰望,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声若雷鸣;晴地利洞内七彩霓虹闪现,蔚为异景.这个称号其实是一方面因洞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夜浪涛不绝,声如观音讲经说,又如千僧诵经,妙响洗尘.
()在不肯去观音院边上有一块明朝官府所立的石碑,上书“遏止捐躯燃指”,传说有个印度和尚来这儿朝拜,一路见庙烧香,等到了这里从外国带的香用完了,急之下点火自身的十指当蜡烛香火拜祭,观音被打动现身相见,真的救了他。之后很多年,不休有在此燃指,投海,试图让菩萨现身,末了官方立碑明令遏止.多年以来,确有很多在此燃指,投海,也未再引得菩萨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