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花生油引发的胡思乱想!_暗夜公爵_新浪博客

   
    下班回家,看见妻子正在厨房往玻璃瓶中倒一种半透明的液体,说是丁叔的大女儿从山东的婆家带回来的花生油,油是用xxx的办法榨的,瓶底还能看见油渣。在单位就被发现的同事“扫荡”去了两瓶,剩下的这些妻子正在给亲朋好友分呢。

    丁叔是岳父多年的老朋友,为人耿直又慈祥,我刚成家时没少帮我。大女儿的婆家在山东的莱阳市的一个山区,下了火车上汽车,汽车坐到头了也就到了。

    心头一热,已经处于亚休眠状态的感动开始萌动。千里捎根鹅毛都礼轻意重,这可是整整一壶油啊,火车、汽车、轮船,风尘仆仆、一路颠簸一千多公里拿回来,这是一份重礼!

    感动之余也为丁叔高兴,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一个好人家。为他找了个好女婿,为他女儿找了个好婆家高兴,丁叔这样的好人找这样的亲家是天意,这应该也是门当户对的一种表现形式。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近现代的三次移民大潮,是中国百多年来天灾xx、民不聊生的结果,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只有远走他乡谋取生路。有的人爱炫耀祖宗,以此来表白自己如何如何,遇到这样的时候,我只有羡慕了,我的祖先是破产者,咱只有自叹弗如了,可能东北、西北和东盟一带的华侨人都有同样的感觉。

    据老人讲我的老家在山东山东的登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一代,到我这辈子已是第九代了,祖先们应该是在嘉庆末期到道光年间来到辽宁的,是闯关东比较早的一批。我的祖先们应该是经营不善,较早破产的那批农民、手工业者,但不管怎么说,祖先还是值得我们后人钦佩的,因为作为满清的发祥地,关内一直实行封禁政策,直到光绪年间才开禁,那已是我的祖先闯关东七八十年以后的事情了,看来祖先们的闯关东属于偷渡一类的,那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现在南方偷渡的不少,但拖家带口的偷渡没听说过。1999年我去过蓬莱市,当踏上这块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时,确实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尤其是听到熟悉的方言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朴素是中国农民的本色,牺牲是中国农民的宿命。中国的农民始终是社会变革的主角,说好听的是中国的脊梁,说不好听的是社会变革的牺牲者或者买单者,历朝历代的变革都是通过农民起义完成的,付出生命和鲜血后得到的是一块维持生计的土地,还要接受剥削,上交皇粮承担起维持政权运行的重任,这个过程都是周而复始的。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农民是国家积累的完成者,这个过程是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实现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农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奠基石,这个过程是通过“城乡二元化”实现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又增加了土地价格剪刀差,这个“剪刀”更厉害,中国农民实际上已经沦落为“二等公民”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民承受的压力和冲击更大,分散的经营方式、落后的生产技术、微薄的国家补贴使他们很难和国外的农产品竞争,如果国家再不采取些扬长避短的保护措施,后果不敢想象,弄不好也都得破产。到那时,还有关东可闯?还有南洋可下吗?

    国外的食用油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金龙鱼等外资品牌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在当今绿色环保的主题背景下,转基因是他们的软肋,非转基因是国产大豆、花生等食用油产品的制胜法宝,为什么不从此下手呢?加大宣传力度也很必要,让国人知道转基因食品的危害,都不去购买它,看他如何!中国百姓的科学素质亟待提高,多少人不知道基因是何物,不知道DNA是怎么回事,就更不要说转基因了,都为了省那么几块钱去购买转基因食用油,倒是厂家心知肚明,做贼似的把此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印在角落里,字小得可怜,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主流媒体始终对此保持沉默,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好像是鲁迅说过的,但现在有几个人还记得鲁迅,他的文章已经被人从课本中请出去了,现在人们好像更喜欢梁实秋的风花雪月,喜欢他的小资情调。有时候我也天真的想,假使鲁迅先生能活到建国后的话会是什么结果,会是右派还是反革命。

    不胡思乱想了,还是想想吃的问题吧!

    丁家的二妹妹告诉说这种花生油{zh0}拌菜吃,于是赶紧用它做了炝拌苦苣,味道确实香醇,有一点香油的味道,吃着也放心,感觉绿色食品就是好。不过我又想到一个带点儿杞人忧天的问题,那就是这些花生油吃完了后怎么办?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一壶花生油引发的胡思乱想!_暗夜公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