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润整合7万家茶厂做中国茶叶界N0.1

    作者:白马非马

  茶叶界不但有立顿,还有天福。立顿是属于全世界的,而天福是属于中国的。龙润09年的改制,从单一的普洱茶企业变成中国六大茶类的企业,其实,这揭示着龙润放弃了理想化的国际主义路线,转而寻求立足中国本土务实的天福模式。

  从原料控制到产品创新,再到目前的渠道控制,这就是龙润领悟茶叶经营之道的过程。

  中国茶叶的病,是病在渠道,任何产销失衡的产业,都会出现产业话语权的转移,即由生产说了算,转移到由渠道说了算。因此,做原料、做产品的龙润尽管开展了极为成功的媒体公关,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但由于控制不了渠道,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转向渠道,这就是以龙润为代表的茶界新资本势力给我们发出来的{zx1}信号。

  立顿是产品与渠道并重的模式,而天福模式是xx的渠道模式。龙润改制,从立顿模式转向天福模式,是中国茶界新兴资本,对传统产业本质的一种深层次领悟。茶产业资本的方向标将因此在09年5月而改变。
  
  一、叫好不叫座的龙润创新茶

  云南知名药企龙润集团于2005年高调进入普洱茶市场,高举快消的大旗,要做中国茶叶界的立顿。三四年一路走过来,擅长控制媒体话语权的龙润普洱,在xx战略的驱动下通过不断制造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从“用做药的概念来生产普洱茶”、龙润的快消蓝海战略、茶叶金融衍生品——茶立方、奥运普洱,一直到今年的中国茶叶{dy}股,龙润茶叶算是赚尽了无数关注目光,不可否认的是,龙润茶叶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龙润的xx战略的效应已经逐渐凸现。然而,在巨大的知名度下,仍难掩盖龙润茶叶销售的苍白无力。知名度不能转化成实际的销售提升,龙润的品牌推广有如光打雷不下雨,诚如普洱茶界的一位实战派营销专家所说,龙润已经走入了误区。

  龙润的{zd0}误区乃在于忽视了茶作为传统行业,xx具有巨大的传统惯性,而龙润企图强行嫁接快消概念,而忽视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致使龙润速溶茶的开发叫好不叫座。要突破传统惯性,有两个方法,一是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抛弃传统价值转而寻求新的消费价值,另一种是创新型企业对于传统产业拥有巨大的能量,如同火箭依靠加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从而摆脱地心引力到达地外空间。

    但观照龙润所倡导的茶叶消费革命,显然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依旧顽固,而龙润也不具备火箭的速度。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那说的是蒙牛,而不是龙润。无奈之下,龙润通过痛定思痛,发扬壮士断腕的精神,忍痛将已经带到四岁的孩子——龙润普洱解散, 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美国NBA火箭队的一个股东,重新成立了龙润茶公司,号称要做中国的六大茶类,要通过销售渠道来整合7万家茶厂,做中国茶叶界的N0.1。

    龙润的卫星已经放起,但是这次龙润唱的不是昨日的歌。龙润战略的{zd0}变化乃在于将公司名称由龙润普洱变更成龙润茶,由专做普洱茶改成做中国六大茶类。改名的背后,其实透露着龙润由生产型企业、资源型企业向零售终端型企业的战略转变。而在中国茶界零售终端做得{zh0}的就是天福茗茶。

  二、天福为什么能成功

  天福模式的精髓乃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做能控制零售终端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卖我就卖什么茶,如同茶叶界的国美、苏宁。天福是中国茶叶连锁店的老大,接近千家店的规模,让同行只有无限嫉妒的份了。天福的成功乃是建立在对中国茶叶产量严重过剩的深刻理解上,在生产过剩的年代,最吃亏的无疑是生产商,因为它们往往被迫陷入残酷的价格战,导致生产利润微薄,甚至是亏损。在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茶企往往无法支撑生产与渠道建设两线作战,为了降低成本绝大部分茶厂不得不放弃市场的精耕细作,走上了粗放式经营的道路,甚至大部分茶厂沦落为单纯的为订单加工的车间。中国茶企由于先天不足,缺乏规模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极差,往往沦为靠天吃饭的企业,市场好的时候,比如前几年普洱茶热了,茶企的利润多了,厂家非常重视渠道建设,到全国各地建立销售办事处,对经销商颐指气使,等到市场不景气了,这些茶企就收缩战线,龟守生产,成为经销商的代加工点。

  洞悉行业秘密的天福茗茶,自是不把主要精力浪费在风险极大的原料基地与生产建设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产品的实际销售方面,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了销售的压力。一句话,我不管你产品来自哪里,我只管产品好不好卖,什么产品好卖我就进什么货。所以,天福茗茶尽管是福建的企业,乌龙茶是其主推的茶类,但其他五大茶类,如绿茶、红茶等等它也卖,因为这些茶类在中国都具有广阔的市场。

  中国茶叶消费有两个特点,一是茶叶消费的地域性比较强,比如华东人喜欢喝名优绿茶,西北人喜欢喝大宗绿茶,北方人喜欢喝花茶,广东人爱喝普洱茶。另一个特点是,中国的茶叶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喝习惯的茶叶会产生审美疲劳,转而去追逐市场的热点,贪图一个新鲜享受。这就是中国茶叶,绿茶火几年,红茶火几年,普洱茶火几年的根本原因,即所谓各领风骚两三年。天福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其卖的是六大茶类,不受地域消费习惯的限制,根据每个地域的消费特点来组织货源;另一方面,什么茶类火了,我就主推什么茶类,卖的都不是过时产品。
  
  三、立顿:中国茶叶的一个美丽误会

  在中国做茶,最不稀罕的是原料(当然稀缺型原料除外),最烦恼的是一不小心生产过剩(中国茶叶的基本面就是,长期产大于销),最残酷的是渠道竞争(供需失衡造成的),最担心的是市场波动(农产品的价格随时在变动,可以说是{yt}一个价,把握不好就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当普洱茶热的时候,产品供不应求,大家都来抢原料,龙润进入茶行业就抱着要做资源型企业的态度,在云南临沧茶区疯狂跑马圈地,建设自有或合作茶山,并配套建立三四个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等到原料与加工基地完成后,才幡然醒悟,在茶叶界原来最不值钱的是原料。当然龙润即便在2007年普洱茶暴跌后,还想豪赌一把,把宝押在速溶茶等创新型产品上,期望像立顿红茶那样通过现代消费观念来迅速切入中国茶叶市场。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高度国际化的立顿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但在有着特殊国情的中国市场其快消品销量并不怎样,相反其充分中国本土化的产品还有一定市场。

  世界茶叶xx市场在哪里?就是在中国。这就是中国茶叶市场与国外茶叶市场的根本区别。在国外,茶叶只是被当成解渴的饮料,在生活节奏快的西方国家,以立顿为代表的袋泡茶最有市场。而在中国茶叶被当成了文化产品,用来承载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总不至于拿袋泡茶来招待吧,那是非常失礼的举措。茶叶在中国被当成了文化的道具,文化贵繁不贵简,所以在文化的改造下中国茶叶博大精深,复杂xx,这也为众多的茶专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同样是中国的饮料产品,酒是用来狂欢与缩短人际距离的,而茶是用来清谈与独醒的。若要追求时尚的快感,那就是喝饮料吧。人是社会人,自然所有的产品都是社会产品,每一种产品都拥有一个社会价值,做企业做产品的切忌不要违背了产品的社会属性。

  立顿是属于全世界的,但至少目前立顿不是属于中国的。将立顿立为标杆,不过是源自于众多中国茶企的美丽误会。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不再误会的龙润,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后记:由于缺乏情报收集渠道,不可能像胡士泰那样卧底龙润,因此拙文的分析依据全部来自龙润公开的资料。究竟以后龙润的道路会怎么走,只有龙润高层知道,拙文只是揣测而已,呵呵。



郑重声明:资讯 【龙润整合7万家茶厂做中国茶叶界N0.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