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冬奥会昨天在温哥华落幕,东道主加拿大以14枚xx高居xx榜首。尤其令加拿大人骄傲和兴奋的是他们的冰球队尽管在晋级赛曾经输给美国队,但是后来过关斩将在决赛再次与美国队相遇,全场{lx1}的加拿大队在终场前不到半分钟被美国队扳平,进入加时赛由87号克罗斯比攻入致胜的一球,拿到冰上运动的xxxx。
这次冬奥会中国队也有巨大收获,xx和奖牌数双双超越历史记录,包揽了女子短道速滑全部四枚xx,冰坛老将赵宏博和申雪圆梦之旅辉煌落幕,打破俄罗斯在双人花滑长达46年的垄断获得{gj},为他们的职业比赛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美国是体育大国,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冰雪运动,美国参赛队伍和获奖人数都位居前列,这次以37枚奖牌位居奖牌总数{dy}。大家都知道美国体育职业化程度很高,篮球、棒球、美式足球这三大球不说,其他运动也有不少职业联盟,冰球就是其中之一。这次争夺{gj}的两支队伍,几乎全部由北美冰球联盟球员组成。
但是,美国体育大国的根基深植民间。美国国家奥委会不过是一个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和纳税人对它的支持仅表现在两项法律上:1978年《业余运动法案》和1998年《奥林匹克和业余运动法案》——赋予它使用“奥林匹克”字样的特许权,以及选拔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和泛美运动会运动员的权利。
美国藏富于民,民富国强,体育运动也是一样。美国每一块奥林匹克奖牌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该项运动爱好者。
在夺冠之战间隙,我和朋友W君在看电视直播的同时保持电话联系,不断交换观战感想,当然主要是我向他请教:他和上大学的儿子都是业余冰球选手。他自己是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在丹佛市西北一点)一支业余俱乐xx成员,每个星期都有三、四次练习和业余比赛。他儿子从四五岁上冰,六七岁开始打球,中学参加的青少年俱乐xx打进全州{gj}赛。加拿大夺冠之后,我们通了{zh1}一个电话,他就出门去打这个xx的练习比赛。
W君告诉我,冰球运动在花费上堪比高尔夫。参加业余俱乐部,场地费一年800到1,200美元,教练、球杆、服装、护具等一年也得这么多钱。如果外出比赛,交通、膳宿都要花钱,有时要坐飞机,花销就更大。如果已有医疗保险额度不够的话,还要购买意外伤害险以防万一(W君和儿子就都曾经锁骨骨折)。这些都得爱好者自己负担。
孩子们的运动队也会在周围社区募捐,减轻家庭的负担。比如春天到了,人们要整修庭院草坪,他们就向各家各户发传单,推销铺在树根周围和花圃的碎木屑。秋冬感恩圣诞季节,则摆摊卖饼干糕点。有的还会在xx找一个免费提供水源的商场停车坪,招徕过往汽车,在家长协助下为人们手工洗车。加上这些贴补,像冰球这样的高花费运动,很多家庭承担得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始终在家庭的关爱之下,心理发育和学业相对都比较正常。
到了高中,大学体育部门的“球探”就会来观看孩子们的训练和比赛,为专项运动有潜力、学业成绩优良者提供奖学金。W君的儿子就被附近的北科罗拉多大学看中,给他全额奖学金,因为他没有把运动作为未来职业,最终没有接受,而是去了旧金山湾区名校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他的几个队友则选择了读书 + 打球这条路。
很多美国的奥运优秀选手就是这样脱颖而出。本届冬奥会没有上榜、但是极具夺牌潜力的女子花样滑冰选手雷切尔(Rachael Flatt)和米莱( Mirai Nagasu)就都是优秀的高中学生。今年只有十三岁,是八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二)学生,这次只能在家里观看温哥华冬奥会比赛。她今年夺得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少年组第二名,四年后将达到花样滑冰选手的{df}年龄,可望在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季奥运会代表美国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