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客评论:从“拾筷子”到“丢手帕”我们在演绎多少“庸俗的文明”?


朱少华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总能唤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然而,随着纸巾的普及,现在的中国人却真把手绢“丢”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与《生命时报》近日发出共同呼吁:“广用手帕,少用纸巾,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据3月13日《人民日报》】
记得二十年以前,手帕应该是人们一个文明的标志,人们出门总不忘记在衣袋里装一个手帕,擦汗擦灰尘,包水果等任意使用,还有不少年轻的情侣把手帕当成定情的礼品,那时手帕不仅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用品,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而今非昔比,现在这种现象再也见不到了,连手帕仿佛都变成了“文物”,不仅市场上买不到,连生产厂家也稀少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纸巾,因为“低质价廉”,不仅随处可买可用可仍,更多的餐饮服务单位还可以无偿使用。在餐馆里,一场酒宴过后,桌子下往往可以扫除一大堆。在有些人看来,这大概也可以算成“文明”,也可以看成“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这种“文明”却建筑在浪费国家大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人们仿佛不会去想,也不愿去想。
钟南山院士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中国1998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生活用纸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公斤。以13亿人口计,一年消耗的生活纸制品为440万吨。而浪费纸张等于加入了砍伐森林的行列。生产1吨纸,就需砍伐17棵十年生的大树,生产440万吨生活纸制品就要砍伐7400多万棵!现在这种“文明”的习惯就是最严重的罪魁祸首之一,使用的纸巾也就是在变相剥夺这些大树的生命,甚至是在以“文明”的形式糟蹋文明,糟蹋我们的环境。
还有另外一种问题,今年的“两会”上不知有没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来,在上几届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就多次提出建议,要求“限制一次性木筷生产”,李蕾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国每年用于制造一次性筷子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日本。每年我国出口日本一次性筷子225亿双,折合约200万棵成年树。而这种损耗相加,这和的树木更是惊人的。但是尽管有人大代表的多次提议,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而在社会上这种风气更是愈演愈烈。
从森林覆盖率来说,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却高达65%,日本自己国内的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自己市场所需的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而从中国就占其进口的96%。而按照手帕使用来看,我国现有手绢年生产能力约6亿条,每年出口4.5亿条,留给国人消费的仅1亿多条。目前,我国每百人年均消费手绢已不足一条。在日本,人们习惯用手绢擦汗、擦手。调查显示,日本人均拥有12条手绢。而西方国家人们更是以实用各种手布巾为荣,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纸巾很难进入主流消费市场。
从“拾筷子”到“丢手帕”,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文明的差异,人家是把自觉保护国家自然资源,杜绝这种不应有的浪费,把良好的传统习惯当成一种文明和时尚,而我们却把文明和时尚建立在损害自然资源、浪费和不良习惯上,这样的“文明”和“时尚”说白了就是一种庸俗,一种糟蹋,甚至是一种“反文明”和“反时尚”。对于这种现象,全社会应该反思,更应该理性的对待,而政府相关部门更应该引起的高度重视,一次性木筷和手帕在国家来说也许是小事情,但这个“小事情”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可怕的习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办法治理,将来我们是要吃大亏的。



郑重声明:资讯 【帕客评论:从“拾筷子”到“丢手帕”我们在演绎多少“庸俗的文明”?】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