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家鸿
玉溪解放初期,因党政部门忙于各项重大工作,直到1950年5月上旬学校才奉上级指示,成立以黄子方为首的开学筹备小组,我当时为其中成员之一。上级决定将原来的玉中、简师和广文三校合并为玉溪中学。后由专署委黄子方任校长(原广文校张),杨瑢波任副校长(原简师校长)。玉溪县城里玉中和广文的校舍全部交玉溪军分区使用,简师的校舍交玉溪民工团使用。合并后的玉溪中学全部搬到大寺庵(原玉中的高中部),房舍全是破旧的,且十分拥挤。教师的宿舍最小的一间(约12平方米)住2人,一般的一间(约20平方米)住4人,当时我、朱承范、冯献章和韦纯良4人就同住在观音殿前四合院一间旧房里。晚上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都点菜油灯。全校没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教师分组政治学习和开小型会议都挤在宿舍里进行。大庵的观音殿当时作为学校{wy}的大礼堂和学生食堂使用。观音殿前的院子用来作教职员和师范生吃饭的地方。中师(1)班学生只能在院子中紫薇花树下上课,下雨时就迁到屋檐下上课。观音殿和殿前的四合院实际成了当时玉溪中学的活动中心和校本部。
三校合并的规模大致是:高中部有高三和高一各一班(即高11班和高13班)学生共20余人。高二班(高12班)因学生太少未开班,愿读的编入高13班;初中部有三年级(初20、21班)、初二年级(初22、23班)和初一年级(初24、25班)各二个班,还有中师(1)班。全校共有9个教学班,分为高中、初中和中师三个层次,学生总数200人左右。专任和兼任教师不足20人,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以我为例,1950年5月16日开学到7月15日结束这一学期,我担任着高三(高11班)的物理、化学和三角的总复习,高一(高13班)的平面几何和初三(20、21班)的理化课30节。此外我还协助黄校长办理一些教务方面的工作。如安排全校的课程表,清点和接收老玉中(合并前的玉中)理、化、生的教学仪器,组织和带领学生到城里搬运老玉中留下的课桌床凳等校具。一段时间还带学生上早操。虽然如此,而大家工作的心情却是十分愉快的。学生朝气蓬勃,学习刻苦,思想纯正,生活简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当时高三(高11班)应届毕业的6位同学,除外地(通海、河西)两人不清楚其去向外,其余4人全部考上高等学校。其中李庆元、周秉兰和刘文龙三人考入昆明师院化学系,朱锦明考入沈阳财经学院。初三毕业的两班学生绝大部分升入本校高14班。
1950年暑假,学校领导黄子方,杨瑢波亲自出面聘请教师,我也受学校的委托,专程赴昆明聘请到一批学校急需的各科专任教师,这批教师中包括张钦(数学)、冯献章(理化)、韦纯良(数理)、张懋林(外语)、吴大立(生物)、骆大辉(教育)、黄绍伟(地理)、邓岳西(美术)等,此外,还通过云南省教育厅,将昆明师院应届毕业生朱承范和台秉廉两人分配到玉溪中学。这才基本缓解了学校人员紧缺的矛盾。并开始由学校任命骆大辉老师担任教导主任,主管教学工作;任命朱承范老师担任副教导任,负责分管学生工作,总务主任由速得仁担任。各教学班也配备了班主任,各学科均有专任教师授课。把文史地理教师编为文科教学组,数理、化、生教师编为理科教学组,其余的学科教师另编为一个教学组。那时,我担任理科教学组长。在学生中成立学生会、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组织。至此,学校的多项工作才开始纳入轨道。
1950年秋季,原高三和初三计有3个班,共毕业出去70余人,新招进高一(14班),初一(26班)和中师(2班)共3个班,新生合计120余人。这时学校仍保持原有9个教学班的规模,但学生总数却由过去的200人左右增加到250余人。由于师生人数增加,校舍就显得更加拥挤了。为此,学校决定新建四间教室和学生宿舍以及与教室相连接着的两间平房办公室。因基建经费有限,学校发动全校师生为建校出力。师生积极性很高,每班学生由班主任带领,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自觉地参加劳动。有的甚至利用课间休息的10分钟,各人也要到河滩中检回一盆鹅卵石。在短短的半月多的时间内,便圆满完成建房所需要鹅卵石的任务,为学校建房节省了一笔基建费。
1950年下学期开学时,教师的工作负担虽然减轻了一些,但工作量仍很重。以我为例,当时我除了担任高三和初三、初二共5个班的化学,高一和中师(2班)两个班的平面三角共计17节课以外,还担任高一(14班)的班主任和理科的教学组长以及数理、化、生实验室的保管员,部分相关教学仪器的采购员。这段时间、社会上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镇压反革命的政治运动,许多问题必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上。因此,我作为班主任,有必要要求学生写周记,并规定每星期六集中收齐交给我批阅。我从学生的周记中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活思想,掌握其思想动态,对某些不正确的认识问题,便用班会的形式进行集体教育,个别人突出的问题,用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这样,学生大多数都能正确地对待各项政治运动,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我一直连任高14班的班主任,于1953年毕业时,按云南省教育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由我负责,带领全班同学集中在昆明复习,并参加全国高校的统一升xxx。结果大多数同学被录取在省内外的高等院校,升学率达84%。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党领导全国人民抗美援朝斗争,并号召在校的青年学生参军。为响应党和祖国的召唤,玉溪地委书记岳消侠亲自到学校向全体师生作参军的动员报告。书记身穿灰色布衣步行到学校。他不抽香烟,仅喝杯白开水,就站在观音殿前院子边的石坎上,面向全校师生作报告。这个报告语言既生动、内容又丰富,因此深深地教育和感动了每一个师生。报告讲完后便跟警卫员徒步返回。地委书记这种亲切、简朴、廉洁的高贵品格,给全校师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之后广大学生便踊跃报名。当时初22班女同学冯梅仙,曾咬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写下决心书,迫切要求参军。在众多的报名学生中,{zh1}仅批准谭馥玲(女)、冯梅仙(女)、任兴德、张天治、李应尝、李光宗、马学超等12人。其中被批准参军的任兴德同学,现已被提升为少将(正军级),还在总后勤部任职。其余的参军学生,现已先后转业到地方党政部门工作。
1952年春节过后,玉中全体教职员参加玉溪县的土改工作。当时我先后被分配到下康井(坝区)和小石桥(山区)两个乡的土改工作队。其中经历两月多的时间,便接通知返回学校上课。暑假开始,学校除留下极少的人员看管学校外,其余全部人员又集中到昆明参加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参加这一期“思想改造”的单位包括:昆明市区的全部中学和云南省部分专区的完中。共编为三个大队,分别集中住在昆华中学(昆一中)、昆华师范(昆师)和昆工校(中专),我们和大理、楚雄、武定、曲靖及部分昆明市的中学集中住在昆华师范。从开始到结束共经历两月时间。通过这两次重大的政治运动,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震动和所受到的阶级斗争教育是极为深刻的,回想起来,至今还记忆犹新。从昆明回校后,黄子方校长因年老、体弱、多病,学校工作由周平同志主持,所属各部门的负责人基本未变。但各方面的工作均有所加强。在这一学年中,高三(13班)仅有10人应届毕业,报考全国高校的几乎全部都被录取。同时新招进高中、初中、短师和中师共6个班级,学生共计270人。这时学校已发展到13个班级,在校学生总数达450人。
同从1953~1956年这段时间,党对学校教育的领导有所加强,后由玉溪地区所属各县和昆明市抽调一批学历较高,学识造诣较深,并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到玉中工作。这批教师包括张瑛、严斯信、杨光泽、李春富、虞籍、张俊、李仁、杨勍、张静华等,1954年昆明师院毕业分配到玉中的程家枢、侯自新、保吉光等,这样就大大地加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从此,教师任课的学科比较专一,基本上不超过两门课程。教师间互相听课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质量也有保证。以我的教学工作为例,53年新入学的高一(16、17)两个班,我除负责高(16)班的班主任外,只担任高一(16、17)这两个班的物理和化学两门课程,每周授课14节,另外并任理、化、生的教研组长。规定理、化、生的教师每周必须听课1节,每学期必须有目的、有准备地举行一次观摩教学。因此,玉中的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1956年高16、17班的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统考,升学率竟达95%。受到云南省教育厅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这一届高中生在大学里毕业后,由国家按需统一分配到全国要大中城市工作,个个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做出优异的业绩。时至今日,他们在各条工作战线都获得高级职称,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在他们都两鬓斑白,已超越退休年龄,但仍有不少还在为国家的事业继续作贡献。例如:查光明(红塔区东古城人),于1990年12月便获得{gjj}发明奖证书,现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学部委员;陶淑兰(红塔区大营街人),在航天部工作,是地球卫星稳定装置的总设计师,现还在高新技术部门(自动化设计)兼职;钱佐国(江川人),是青岛海洋大学xx的有机化学教授,又是知名度很高的青岛市劳动模范;王开富(红塔区春和乡人)是昆明电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在80年代就创造出新的卫星接收天线,收视效果{jj0};张茀(澄江人)和徐啸虎(峨山人),是玉溪师院首批评定的教授,他们两人分别在语言理论、汉语方言志和中国古代文学、当代文学方面写出多部理论专著,在国内语言学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今日还在发挥余热,继续为党的事业做奉献。以上所列举的只是这一届同学中的优秀代表。由于篇幅所限,其余的不能一一枚举。
从1950~1956年的7年间,玉溪中学除完成普通中学的教学任务外,还培养了两个短师班,学生90余人。五个中师班,学生140余人,为玉溪地区的初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玉溪专区创办“玉溪师范学校”,上级调玉溪中学秦焘老师到师校担任教导主任,主持师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从此,玉溪专区小学的师资培养和培训的任务便由师校负责,而玉溪中学便成为单一的普通xx中学了。
---------------------------------------
欢迎提供玉溪一中历史沿革、历年大事等文字历史资料及图片资料,尤其是学校成立到解放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的历史资料、图片。可发邮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