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里的梅家坞

    走进老肖的办公室,{dy}眼就看到了茶几上的茶海,还有喝功夫茶的一应茶具。办公室很大,左手一个会议桌,正面一个大班桌,大班桌上放个手提,和桌子不大匹配,大班桌后有一排书柜,书柜空空的,桌前靠窗的地方有一组xx沙发。室内看不到一点刻意的装饰,只有这套茶具,传递着老肖工作内容之外的点点兴致。

    茶海是木质的,有一层考究的漆,边沿上有地方的漆开始脱落,瓷制的茶壶和茶盅浅蓝色,小巧精致。一个檀木的茶筒里插放着茶匙、茶夹、茶针,还有茶漏等等,拿起来细看,茶匙的端头已经有了很重的磨痕,可见这套茶具在主人身边已颇有年头。我也有一套好茶具,全紫砂的,壶和杯子还是蒋蓉的款,一直放在酒柜里没有用过,今年年初,一位朋友看上了其中的茶海,非要不可,不得已送给了他。

    老肖离开大班桌,打着招呼走过来,落座的{dy}句话:尝尝我新买的茶,我在杭州开会,专门跑到梅家坞去买的。梅家坞就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地之一,有史记载,五十年代xxx总理曾亲自过问过梅家坞的茶叶生产。尽管现在商业化泛滥,良莠混杂,但毕竟是xx梅家坞,心中就想着要好好尝尝,看看和我们平时市面上买到的龙井有什么不同。

    纸质的茶叶盒做得很漂亮,外表黄色起着花,大约二两装,打开茶叶盒,里面没有看到锡纸的内包装,直接看到茶叶。茶叶盒如是铁或塑料质的必须要有内包装,木制的怕串味也要有内包装,只有纸质品的,不仅吸潮而且不串味,有没有内包装也就无所谓了。

    盒中的茶叶与平常见到的龙井一样,茶形扁平挺秀,只是略显小一些。龙井是绿茶,泡茶的程序简单。大家就不客套,自己拿了纸杯,装茶倒水。我的杯里大概放了浅浅的两匙,开水冲下去,杯的边沿微微起沫,些许,茶叶舒展开,微绿带黄,茶型不太齐整,有两芽也有三芽,茶梗一端朝下。慢慢的茶汤呈现出透明的淡黄色。待茶水微温,轻轻的呷一口,淡淡的没什么味道,索性喝了一大口,还是淡淡的,老肖看着我问道:怎样?似乎淡了一些,我回答。在梅家坞xx茶叶店买的,一盒这个数,老肖不经意亮出了茶叶的价格。这个价位不会是{dj1}级的,但产于狮峰山下梅家坞旁照说应该没问题,可那又有谁说得准呢?名贵的茶喝过一些,实际口感相去甚远的多得是。

    听着老肖说话,说着供货价格上的事。也就是半颗烟的工夫,再端起纸杯,茶水的口感就不大一样了,汤浓了一些,两腮略略有了一点芳醇的感觉,再品一口还是如此。

    龙井茶的茶质雨前雨后差别很大,讲究的人有不取谷雨后之说,地道的雨前龙井有“三咽不忍漱”的生动,老肖这茶至少还没到这个意境。想到此,自己心中不免发笑,端着硕大的纸杯,却想着葡萄美酒夜光杯般的美丽。一般的喝茶与细细的品茶差别大了去了,虽是绿茶,没有红茶、工夫茶那么讲究,但是直接用纸杯冲茶,茶叶和水的比例没有了尺寸,头道二道没有了区分,泡茶的水温和时间没有了讲究,茶再好也只能是将就了。

    要谈得事很快就进到尾声,大家嘻嘻哈哈的开着玩笑。你的女秘书哪去了,今天连个倒水端茶的都没有,我们和老肖打趣。知道你们又要来,她不愿意给你们倒茶,所以我让她下岗了,老肖笑笑的不示弱的回答。

    几位同事忙着谈业务上的事,泡好的茶一口都没喝。我端起杯,连喝两口,想着不菲的价格,又将茶底喝尽,{zh1}一口下去舌根略略地感到了一点涩。

    告别老肖,下得楼来。也只是片刻,口中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先是舌和两腮有一种很单纯的清香,接着满口都噙满了那种清清的香郁,久久不散。慢慢的感觉,慢慢的体会,慢慢的回味整个喝茶的过程。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好茶就是好茶,正是那种真正的龙井上品别具一格的味道,“淡而远”,“香而清”,清高持久,香馥若兰。

    许久,还在留恋口中的回甘。忍不住对司机说:把车开回去吧,司机说:为什么?还没有谢过老肖的茶,司机大笑,打个手机不就行了。拨通手机,冲着老肖说:多准备点纸杯,下次还喝你的梅家邬。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纸杯里的梅家坞】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