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勤俭持家 (往事回顾之53)_老学究_新浪博客



                  30、勤俭持家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五日(即己酉年二月廿九日戌时),我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如果不算{dy}个没有抚育起来的男孩,她排行只算老三。小女儿的出生,让我们的小家庭有了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由原来的四口之家变成了五口之家。这就意味着,我们夫妻俩肩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了。

面对家庭里不断加重的经济负担,我们夫妻俩丝毫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总是勇往直前,觉得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人活着就应该承担抚育孩子和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义务,经受一些生活上的磨砺和考验。

人们常说:“一道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确也是这个道理。在社会上,有好多家庭,他们的亲戚朋友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里一旦遇有困难,马上就能够得到亲戚朋友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因此日子过得比较滋润;而对于我们家庭来说,富有的亲戚早已经跑到了国外,全国解放后就没有来往了。至于那些住在内地的,可以说都是一帮自顾不暇的穷亲戚,他们平日连自己家的正常经济生活都难以维持,几乎还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一把才好呢!哪里还谈得上能帮助我们家?故此,我们家只能是自己跌倒了自己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靠天地和亲友,硬起头皮充好汉。为了让全家人能跟上一般人的生活,我和妻子都时时刻刻注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尽量少花钱,多办事。

比如,在那时候,我们家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由我到分水商场去找熟人,购买一些零剪布料头,自己利用休息时间缝制成的。因为,购买这种零剪布料头,无论是价格还是所需要的布票,都要打折。也就是说,我可以花极少的钱和布票,让家里的大人和小孩一样穿上让别人感到羡慕的新衣服。

是的,在那时,为了节省家庭里的开支,少花钱多办事,钱不给别人赚,不仅全家大人和小孩的衣服由我在节假日或者星期天自己缝制,节省缝制衣服的加工费,而且对妻子干农活所需要使用的一些篾器,比如挑土箢子、捡棉花的篮子、挑绿肥的摊篮等等,也都是由我从镇上购买一些竹篾回家,自己学着编织的,免得上街直接购买衣服和生产工具,多花费一些冤枉钱。

说实话,在人生旅途中,虽然我们这些穷困者成天在为家里缺钱花而盘算操心,但是那些富有人也并不轻松,一样成天在为如何使钱多起来和怎么使用而盘算操心呢!可以说,在这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里,不论贫富,不论有好多不平等的现象,可是在围绕金钱操心这个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一个人不为它而劳心费力和冥思苦想呢!

在勤俭持家和建筑小家庭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呕心沥血,精打细算,尽心尽力,而我那勤劳俭朴的妻子的贡献也是相当大的,功不可没。

说起我的妻子,她可是一个勤劳俭朴好胜心极强的淳朴的农妇。也许是幼年丧父的缘故,她十三、四岁就学会了干各种农活,赛过好多男小伙子。无论是耕田撒种还是打场扬掀,也无论是割麦收捆还是挑粪驾车,没有哪一种农活能难住她。至于摸鱼、挖藕、锄草、拾棉这些杂活,那就更不在她的话下了。

在搞人民公社集体化的时候,妻子在生产队里干活可是一把好手呢!她每年挣得的工分,与年龄差不多的妇女相比较,可是xxxx,比谁都挣得多一些。这不仅是因为她从来不缺工,而且是因为她比别人干的活又重又多的缘故。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她心里经常想的是努力多挣工分,可以多分一点粮食和柴草,让孩子们吃得饱一点。

一个男劳力不在家的半边户(当时,人们把男人在外地工作,只有妇女在家种地的人户称半边户),在生产队里干起农活来,经常要受到那些劳动力强的户头的人的歧视,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讲。别的妇女能干的活她要去干,别的妇女不肯干的重活、脏活——比如出门挑堤挖河或者上粪船挑大粪等等,她也要去干。因为男劳力不在家,一切重活脏活都要靠她去顶替。为了我们这个家,妻子干起活来象老虎,总是跑在别人的前面,经常受到别人的称赞。特别是农忙季节,哪怕拼掉一身肉,磨得骨瘦如柴,她也不甘心落后于人,躲在家里休息{yt}。

在那时的农村,一个半边户的妇女与一般农户的妇女相比较,她所付出的劳动和吃的苦,是别人的好几倍。除了在生产队里干的活,比一般妇女干的活又多又重,回到家里,她干的家务事,也是她们的数倍呢!因为没有男人在家作帮手,洗衣、做饭、抚育(或哺乳)孩子、种植蔬菜、喂养牲猪、家禽等等,许许多多的家务杂事,都落在她一人的肩上,由她一个人承担。

妻子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不光在干农活挣工分上,她不愿意输给别的妇女;在做家务事方面,她也是不愿输给别人的。我们一家大人小孩的鞋子,都是她偷闲瞅空糊鞋衬,纳鞋底,剪鞋面,一针一线亲手做的。我的母亲会纺纱织布,妻子嫁到我们家后,也半路上出家——在忙里偷闲,跟着母亲学会了纺纱织布。她常说:“只要肯用心,没有学不会的事。”

妻子为我们这个家所付出的劳动是这样多,可是在消费上却是少之又少。她的要求不是要吃好穿好,而是只要求吃饱穿暖就行。

在农村那么多年,我们家吃的蔬菜,是她自己种的;吃的粮食,是她自己种的;想加个餐,鸡鸭是她自己养的,鸡蛋鸭蛋是她养的鸡子鸭子生的。在平常日子里,我不在家时,妻子连豆腐也舍不得去买一块;只有星期天我在家时,她才肯在家门口卖豆腐的担子上买两块。虽说家里的鸡子生了不少鸡蛋,可她只是弄给孩子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总是用“我不喜欢吃鸡蛋”来作搪塞。而每当我回家时,她却总是关心我的身体健康,不仅清早起床烧开水冲一碗鸡蛋花子我喝,并且等我返校时向我挎包里塞进十几个鸡蛋,让我拿到学校里去补养身子。妻子的这种勤劳节俭,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品德和作风,至今步入老年的时候,也没有改变。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妻子虽然有勤劳俭朴、克己待人等等良好品德,但是也有些不足的方面。由于岳父去世早,她没有上过学,没有受到学校的良好教育和文化环境的熏陶,是个全文盲,见识短浅,脾气暴躁,性格有些倔强。正是这种脾气和性格,使我们夫妻间有了一点矛盾有时很难得沟通。

比如,她一个女人在农村要干那么多活,红汗累成白汗,的确十分辛苦,这我非常理解;但是,我也是一个不甘落后,努力向上的人。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我,在那时教教小学生,似乎还勉强可以。而要去教初中生,甚至后来还要去教高中生,自己不刻苦自学,提高文化素质,勤奋工作,当然是不行的。有道是“一碗水是不能覆一碗水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一碗水甚至是几碗水去覆一杯水,才能应对工作上的实际需要,做到绰绰有余。然而,对我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这种孜孜不倦求学的艰辛,妻子似乎无动于衷。不论我在学校多么刻苦自学,拼命工作,搞得身心疲惫,却得不到她的理解和支持。

在妻子看来,只有象她那样在农村里干体力活,口朝黄泥背朝天,红汗累成白汗,才算是真正的劳动,才算是真正的吃苦。而我在学校教学,风不吹,雨不淋,太阳不晒,等于是坐着享清福,根本不能算是劳动。

正是因为她有这种错误的观点,所以每当星期天我回家时,即使我已经尽自己{zd0}的努力,帮她的忙,干了不少活——比如在地里收捆,挑草头,拉车,锄草;在家里缝制衣服,编篾器,洗衣服,挑河水(当时我们家吃的水,都是从汉江里挑回家,用大缸装着,慢慢用)等等,但是,她仍然对我不满意,觉得我在家干的事情太少了,有时甚至还大发脾气。在她看来,之所以她在农村里那样“忙”与“累”,都是我带给她的。假若我是在生产队里干活,她就会像其它妇女一样,过得轻松多了。同时,她还认为,我在学校里勤奋自学,辛勤工作,根本就没有必要,也不是什么劳动,而是在那里玩了几天,享了几天清福。因此,当星期天回到家里时,就应该多干一点武力活,不能偷懒。

对她的这一错误观点,无论我怎么跟她讲道理,跟她沟通,也得不到她对我工作艰辛的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支持。

有人说:“家庭是一个温柔的港湾”。男人在外操劳奔波后,可以回到这个温柔的港湾里,休养生息。然而我,从结婚到现在,怎么也感觉不出妻子对我的温柔与体贴之情来。有时我很想坐下来跟她仔细谈谈,跟她沟通沟通,得到的总是她的大声呵斥,搞得不欢而散。哪怕到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了,她也从来没有一句温柔体贴的话,说起话来总是粗声大嗓,像倒了墙似的。她自己也经常坦白地承认:“我是一个直性子,脾气暴躁,嗓门粗,不会柔声细气地说话。不过,我对人的心还是好的。”

人们常说:“会说话的人想话说话,不会说话的人抢话说话”。我的妻子就属于那种不愿意动脑筋“抢话说话”的人。无论我怎么跟她讲,要“谨开口,慢开言”,先想好了再说,声音放小一点,免得将好话说成了坏话,冤枉得罪一些人。可是,她怎么也改变不了那直性子脾气。难怪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了!我常想,一个人的个性与习惯一旦形成以后,犹如天生的一般,要想改变,的确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哪怕是夫妻,你要想改变对方的某种不良个性与习惯,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呢!

虽然我的妻子有这些不足之处,但是,我也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她是农村里的一个最普通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素养,说起话来不动脑筋,直来直去,这是必然的,我不能有过分的要求。不过,妻子的这种性格也有其好处呢!虽然她让我受了些冤枉气,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她内心并不坏,不会像别人有那么多“弯弯肠子”,到处算计人或惹事生非。

说起她的脾气暴躁,我也很理解。我们家里的经济状况虽然不算很差很差,但是也不十分宽裕。人们常说:“有钱的,“口气”大;没钱的,“火气”大。”我想,她那暴躁的脾气,也许是由我们“家贫”引起的罢!

为了化解夫妻间的矛盾,我始终想的是她的优点方面,看重她的勤劳俭朴,好胜心强,节约持家等等优良品德。对她的不足方面,我总是表示理解和谅解。就这样,我们这对旁人眼里的所谓“恩爱”夫妻,凑合着一过一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磕磕碰碰。的确,在邻居们的眼里,我们还算一对不吵不闹的模范夫妻呢!

每当妻子表示对我不满,并且大发雷霆的时候,我就采取默不作声的态度来对待,努力克制自己,即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每当她气消云散雨过天晴的时候,我就再轻言细语地跟她细谈,进行沟通,结束“冷战”。这样一来,在邻居人的眼里,根本看不到我们夫妻俩大吵大闹的戏剧场景。因此,附近的人们都说我的脾气好,不像有些夫妻,有一点矛盾就吵架,甚至大吵大闹,打得头破血流。其实,我们夫妻间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矛盾,也不是没有憋过气,只不过我采取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一旦夫妻间有了一点矛盾,就努力克制自己,让气闷在自己的心里,不让它发泄出来罢了。

对我这种夫妻间有了矛盾所采取的“冷处理”办法,当然有不少同事和朋友有异议。有的人就曾经对我说:“你那种“冷处理”的办法,其实就是“冷战”,就是“冷暴力”,比起“相骂吵架”来更加“冷酷”,更加无情,更加残忍,我不敢苟同。”对此种异议,我也不能乱加评说。因为,我知道,“一百样的米养活一百样的人”,“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既然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了矛盾后处理的方法当然有异。我们夫妻间有了矛盾解决的方法,别的夫妻有了矛盾时不一定能照搬。有人服软,有人服硬,这就需要各人自己摸索,到底采取哪一种方法奏效。我觉得,“白猫黑猫,抓住了老鼠就是好猫”,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没有效的方法当然不可采用。我之所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是因为我采用此种方法来解决我们夫妻间的矛盾时很有成效。

我常想,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必须时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既然要做学生的表率,怎么能在家里大吵大闹,象演戏一般,让别人看笑话呢?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总得要有一点修养。妻子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对有些道理不懂,对读书人的艰辛不理解,是情有可原的。而我,是教人的教师,总不能跟一个文盲妻子去论短长。如果夫妻间不采取包容的态度,一味地横挑鼻子竖挑眼,哪里有伤疤就揭哪里,那将火上加油,让家庭成了斗殴的战场,日子也就难得过下去了,也就不像什么家庭了,更不像什么夫妻了!

其实,夫妻间有了矛盾不可怕,可以用时间来化解。只要你能在矛盾暴发时及时刹车,平心静气,等一等就太平了,让一让就过去了,忍一忍就和谐了。为了家庭的和睦、和谐着想,为了自己的几个孩子着想,我总是放宽胸怀,包容一切。夫妻间有了矛盾时,我总是“等一等”,“让一让”,“忍一忍”,自行解决。即使在非常生气时,我也压下“怒火”,“自急自解”,凑合着过日子。我经常想,既然已经成了夫妻,“一夜夫妻百日恩”,总得事事往好处想,{jd1}不能斤斤计较,专门挑刺。至于夫妻间产生一些大小矛盾,这是难免的,自己的牙齿也有相犯的时候,有什么好闹的呢!

同时,我一贯的主张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所谓“严于律己”,就是事事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道德规范,力争做到少犯或不犯错误。所谓“宽于待人”,就是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别人,不去斤斤计较别人的某一点过错。既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看别人,总得要多看其长处,少找其短处,这样才能使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世上还是好人多。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专门寻找别人的短处,那将会觉得到处是坏人,使自己孤立于人群之外,把这个美好世界看成一片漆黑,从而也使自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自己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我想,“多给别人插花,少给别人挑刺”,这是谁都高兴的事情。在这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里,虽然说“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但是,无论是什么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总是喜欢听褒奖自己的话,越听信心越大,越听干劲越足。而一旦听到贬低自己的话,心里就会不舒服,就会冒火,就会泄气。正因为人们都有“喜欢戴花”的共同习性,所以我们就要“多给别人插花,少给别人挑刺”。这样,不仅仅是为了处理好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迎合别人的心理,让别人感到一时高兴;更重要的是这样能让别人产生一种自信心,有一种动力,或者学习得更好,或者工作得更好。我们知道“劲可鼓,不可泄”呢!给别人栽花,就是在给别人鼓劲,用以促使别人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来。哪怕是夫妻间,也应该相互鼓励才会和睦相处呢。

我的这种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不仅使自己的家庭比较和谐,夫妻子女之间能和睦相处,而且促使我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和学生们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好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从来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将师生关系闹得那么僵,甚至造成严重对立,有了矛盾无法解决,犹如仇人相见一般。

一贯以来,我对待妻子是这样宽容,对待学生也是这样宽容,对待同事当然更是如此了。这样一来,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矛盾,自然就显得比别人少多了,家庭也变得比别人和谐了。

就这样,在外面人看来,我们夫妻不仅能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而且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总是那么和睦相处,平平静静地过着日子,成了附近夫妻们效仿的典范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30、勤俭持家 (往事回顾之53)_老学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