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说法- 马千里-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

      看望自己崇拜的人,表示尊重,可以送礼;看望长辈,走走亲戚,表示亲近,可以送礼;有求于人,表示感谢,可以送礼……送礼,不要都和腐败划等号。走门串户,带点礼物总是应该的,也是基本的社交礼节。但向半生不熟的人送礼,则要很讲究,价格过于昂贵,对方会觉得你心术不正;过于简单,又拿不出手。尤其注意的是要“出师有名”,找个恰当的理由,否则对方还会很尴尬。常用的办法,有强调礼物的特殊意义,比如说“这月饼是我同学从广州厂家直接带回来的,xx广式的月饼”,意思是好东西大家分享;还有强调节日气氛,比如“中秋节嘛,也没什么好带的”等。 

      孔子发明的方法叫“转移礼物用途”法。他有个学生叫原思,在孔子做司寇的时候给他做总管家。原思家境贫寒,孔子有意周济,就要在俸禄之外送给他“九百粟”。原思认为这是非分内所得,不要。孔子就说:“别推辞,就算给你的乡亲邻里吧!”原思是不是收了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一送礼的方法,确实可以略微解除一下原思的顾虑,可以名正言顺收下了。看来孔子并不是迂腐古板之人,关键时刻也很懂得变通。

      孔子的策略无非是“换个说法”。其实求人送礼的从来都不会单刀直入承认自己是送礼,最不济,也要说个“您一直这么照顾,这点东西实在是难表心意啊”之类的。不单纯人际交往,“换个说法”甚至可以看作一种经营策略。很流行的“概念营销”实际上就是以不同的“说法”来表明同质化产品的一种营销方法。比如服装里的“男人的世界”、“法国时尚”,白酒里的“商务酒”、“喜庆酒”等等,我们从原料里实际上是找不出支持这些“说法”的确切根据的,但我们却很相信这些说法,这部分由厂家直接强加给产品的这些概念,甚至成为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而一旦市场需要,把这些说法稍加改变,他们就会马上变成另外一种“新”产品了。

      虽然说送礼要送得含蓄些,但现在礼品产品的可不吃这一套,一数脑白金来得露骨,明目张胆地喊:“送礼就送脑白金!”后来看过很多东施效颦的广告,基本都是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礼品,由于套路如出一辙,给人印象不够深刻,甚至连什么牌子、什么产品都没记下来。酒,价值合适、文化味浓、可保存宜收藏,酒作为礼品也是由来已久了,酒企业开发礼品酒也已成为风气。尽管大家都在说自己的礼品酒,但话语苍白,毫无说服力。什么是说服力?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最合适的理由。谁能够换个说法,开发一种概念,让送礼的人不必开口,让受礼的人心领神会,那才叫高明。

      今年端午节,有个学生来看我,带来两瓶白酒。我埋怨他不该破费,并且我也不喝白酒的。这位学生说:“马老师啊,我知道您不喝白酒,可您可以看看这种酒中的赠品啊!”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印刷很朴素的小折页,一个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一个是韩愈的《马说》。我看了哈哈大笑,说:“你真会投其所好啊!”不知道这是我学生的聪明,还是厂家的计谋。 

    现在的产品广告越做越玄妙,突然有个朴实点的还真不习惯了。像前些日子看到一支新品牌的电磁炉广告,广告词是“某某电磁炉,能炒菜的电磁炉!”炒菜不过是电磁炉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能炒菜,那还有什么大用?所以觉得这广告有点智商不高。连我儿子也一直讽刺:“能看的电视机、能开是汽车、能打的电话、能吃的方便面……” 

    可是讽刺了好几天之后,我突然发现这个广告其实蛮有杀伤力的。因为它直接诉求最基本的功能,给人的印象是好像现在市场上大多电磁炉都连炒菜也做不来。尤其没有用过电磁炉的家庭对这东西是否好用正在怀疑,一看这广告,心里说不准会咯噔一下,庆幸自己没有随便买,看,果然是不能炒菜,现在终于出来能炒菜的了!

    能不能炒菜还是个问题吗?是的,因为大家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了,这经验来自微波炉。微波炉的宣传也是诉求炒菜为基本功能的,并且还给我们准备了一系列微波炉食谱,内容洋洋大观、无所不包,看样子是微波炉一进厨房,其他厨具多可下岗了。然而,微波炉用来炒菜确实是比较麻烦,作料提前码进去,让人怀疑能否入味;单就翻勺这一项,就烦人,必须停火后,端出来翻一下,没个一分钟时间恐怕难以完成。而这一程序在炒菜过程中要反复几次才好,麻烦就不自待言了。而这样的事情,如果用电磁炉或者传统煤气灶,不过是瞬间的潇洒动作而已。所以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微波炉主要用途只是蒸米饭或翻热面包牛奶、馒头剩菜。

    要是现在真的有企业开发出炒菜特方便的微波炉来,并且吆喝道:“能炒菜的微波炉!”我还真的要考虑换一台呢。不是不能炒菜,而是微波炉炒菜实在不够方便,就像有的牛奶不是不能喝,而是拿不准安全与否。近来几家xx的牛奶生产企业屡屡被暴光,不是“早产奶”就是过期变质牛奶回收再利用,甚至蔓延到对整个行业的极大怀疑上来了。尤其有些企业还出来说,某某做法其实是符合有关规定的,或者说是行业规矩,大家都这么做。简直把人吓坏了,质疑这牛奶还能不能喝啊?有个网友很刻薄地说:“不是饿死,就是毒死。”回想食品行业的风风雨雨,这话似乎夸张得也不过分。

    牛奶,什么加维生素啊、加钙啊,什么口味啊什么的,都成了次要,只要安全,别的都不敢奢求了。这时候如果有家企业打出“能喝的牛奶”倒不失为一种赢得民心的创举。前天晚上遛弯儿,遇见一位老朋友,便一起去酒吧小坐,大热天儿的来被扎啤很合适,我那朋友说,我可听说啤酒里面有甲醛啊!最近确实又暴出95%的啤酒里面含有甲醛的新闻,人们不禁要问:啤酒还能喝吗?在这背景下,如果有家啤酒企业打出“某某啤酒,能喝的啤酒”的招牌,肯定会脱颖而出。其实,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啤酒里面有没有甲醛,是很容易检测出来的,有关部门即便做个普查,也不算难事。而国家是否有规定啤酒可不可以含有一定限量的甲醛,也是一个很容易查清楚的问题,但这么简单的问题,却因为迟迟没有结果而影响酒民情绪,实在不太应该啊。

    最基本功能上的优势,其实是产品最有竞争力的优势。而最基本功能层面上的竞争又不是{zgj}的竞争,如果一旦有某产品把广告诉求点放在产品基本功能上的时候,恐怕这类产品就存在极大的问题了。 

      马千里(maqli),xx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xx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郑重声明:资讯 【换个说法- 马千里-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