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汽车_zuo枫叶的空间_百度空间

【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选用:】

《1》目前汽车进入农村的四大有利条件

目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已造成严重影响,股市暴跌,经济放缓,消费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为应对这场危机,各国政府正在想尽各种办法救市,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刺激消费,加大内需,起动农村市场,应对挑战。就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来说,在全球汽车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这场灾难?笔者认为,响应中央的号召,起动农村市场是明智之举,目前,汽车进入农村市场具备四大有利条件。

  一、宏观政策有利于汽车进入农村市场。近几年,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条件,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流通状况,改变农村消费总体“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现状,为拉动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新的动力。免征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立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等等大大减轻农民负担。为解决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国家还制定了城市{zd1}工资标准,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也起到重要作用。以福建省为例,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1元,比上年增长13.1%,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其中,工资性收入2099.9元,比上年增长13.2 %,占人均纯收入的38.4%,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最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刚刚结束,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决定》里的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这个文件的重要支柱,这三句话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都有,但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用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给这三件大事定了位,也就是对今后整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清晰定位。《决定》用了三个“大幅度”,这是从来没有的。三个“大幅度”指的是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一直到2020年,国家都会严格按照这个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和财政结构。可以说,这为汽车进入农村市场扫清了政策上的障碍。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汽车进入农村市场。随着我国开放搞活的政策支持下,广阔的农村发生了xxxx的变化,农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明显加快。根据相关统计,在“十五”期间,我国新建和改建农村沥青路和水泥路里程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翻了一番,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长约为130万公里,占全部公路总长的3/4。与此同时,中国农用车的保有量在过去的十年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xx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公安机关和农机部门管理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近4000万辆,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1/3以上。“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投资14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增长很快,从2001年开始,每年以十万公里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我国农村公里总里程达到了193.1万公里。同时,“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实行目标明确的“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通畅”工程:在“十五”基础上,支持东部地区基本完成“油路到村”;中部地区在持续完成“油路到乡”建设同时,重点转向“油路到村”;西部地区重点建设“油路到乡”,个别省份可先期实现“油路到村”工程.“通达”工程:国家支持重点是中西部地区行政村通公路建设,结合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和移民扶贫等措施,确保有条件的所有乡镇,行政村实现通公路。在这两项工程下,到2020年,我国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全国县乡公里里程达到379万公里。以上说明,中国农村市场广阔,前景美好。

  三、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现代规模农业的深化为汽车进入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GDP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而“十一五”目标更是明确提出,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与此同时,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统计,到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99年的2210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元。按照每年5.0%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2152元。另外,我国农村每年田间作业运输量为120亿吨,城乡之间货物运输量为70亿吨,而且每年还以5%~10%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现在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量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是80%。随着农户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机动车必将大量进入农村,发展空间巨大。这些都为汽车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建立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农用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统计表明:我国农用机械需求增长幅度较快的主要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小型拖拉机、渔用机动船、机动喷雾器,都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加。据国家计委综合司、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和国内贸易部综合计划司的调查,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销售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曾一度脱销,玉米联合收割机更是供不应求。同时,对新型植保机械、播种机械和多用途农机具的需求也处于上升趋势。此外,农业产业化正逐步形成,以及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水利工程等,对农业工程机械、农用建材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生产和销售提出了新的需求。据有关部门对20个省、自治区、市农户购买农机具的意向调查表明:5.1%的农户准备在未来3年内购农用运输车,粗略估算,这笔购买额近1000亿元。此外,农民对小耕作机、小脱粒机、小烘干机、小鼓风机等也有较大的需求。因此,汽车企业下一步要研究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生产出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产品,必须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产品设计,按农民消费习惯和特点,设计日用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款式、功能、产品价位等,要使农民能够接受,操作要简便易行,同时还要提高功效,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对现代化的农机具进行使用培训、技术指导、调试维修、配件供应服务,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农村指导、维修,为农民排忧解难。商企联合起来,把提供商品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售前引导,又要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维修网络,解除农民购买农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后顾之忧。让农民买的放心,用的顺心,接受服务舒心。

  四、金融危机需要我国汽车行业尽快抢占农村市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映,似乎世界各个市场都不好过,甚至是“金砖四国”也露出了颓势,不过再颓,也有9亿农民兄弟支撑着,所以再颓,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还是以增幅为主,只是速度放慢了而已。于是我们看到,通用缺钱缺的把总部大楼都卖了,把在各大洲半死不活的厂子都关闭了;福特不但强硬的裁员,还把工作日和工作时间缩短。可他们却又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对中国的兴趣丝毫未减,甚至可以说,对中国的信心更足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9亿农民,这是多大的内需。老谋深算的巴菲特难道只是看中了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和执着吗?如果比亚迪在美国在德国在日本,他有胆投资吗?如果不是他研读了中国政府多年来的农村经济政策和导向,他敢把钱砸在汽车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这么落后的中国吗?还不都是因为庞大的中国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给了他底气。因此,作为本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要抢占先机,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积极研究农村市场,做好“三个适应”:一是生产、生活适应。农民与城市居民的需求不同,对于农民来说,汽车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消费品,而且是生产、致富的工具,汽车业为农民造车既要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要求,尤其要根据农民在田间地头、走亲访友、发展副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发设计多功能的产品。二是维修适应。农民购买性能复杂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这将极大地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因而,必须确保产品的过硬质量,可靠、耐用应为{dy}要素。同时,要求加强对农村维修人员的培训,把技术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解决农民购买的事前和后顾之忧。产品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维修简单方便,以省时省钱。三是促销适应。同一件产品即使功能相同,但城乡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不一样,那么促销就应该实行差异化策略,抓住对农民而言的“卖点”进行推销。以广告为代表的促销活动是否成功,基本的前提是消费者是否知道该活动是为他们而设计开展的。要做好适应性这篇文章,就必须转变经营观念,防止用“城市参照准则”来指导农村市场的拓展。我国生产经营者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对城市居民需求,城市市场运作比较熟悉,调整目标市场策略,难免会把过去形成的一些观念、思想、思维等带到农村市场,这是应该规避的。配合观念的转变,要深入进行对农村市场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了解农民的消费需求,找到合适的产品,销售方式和机制满足农民的需求。

  早在2004年,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的骤然降温,有关专家就指出,汽车厂家要拓宽思路,不要把目光都盯在大城市,应该选择“从城市走向农村”,开拓城市郊区及区县等二三级市场。现在看来,这种思路是对的,值得庆幸的是上汽{zx0}发掘这个商机。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主要面向农村、县镇和二三线城市市场,其发展目标是为这个层次的消费者创造价值。统计显示,2005年,五菱品牌全年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大关,达到310288辆,比2004年同期增长37.9%。就此,五菱成为国内微车市场发展最快的微车品牌,目前,其进入农村市场的发展态势度良好。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而这高达1亿多的潜在客户,主要为现在汽车保有量还远未饱和的城镇和农村,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也是汽车发展的{zj2}市场。

《2》目前汽车进入农村面临的四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农业、农村、农民制造出适合农村使用的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笔者认为,就目前汽车进入农村市场还需解决四大问题。

一、解决宏观政策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国家应该为汽车进入农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政策调整或不到位,造成很多农用车企业受到成本与销售的双重压力。有资料表明:2005年农用运输车总产量189.9834万辆,比2004年的209.1078万辆减少了9.15%,其中,四轮农用运输车产量的降幅为3.30%,三轮农用运输车产量降幅高达10.69%。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同年6月出台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被认为是客观上造成农用车产销量下降的原因。同时依照新交通法,农用车管理部门由农业部门变更为公安部门,其直接导致了农用车的购置和使用成本的增加。据测算,购置和使用费用成两到三倍的增加,这大大抑制了农民购买农用车的热情,不利于汽车进入农村市场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学日本的做法,日本汽车工业起步时,二轮车、三轮车以它的低价位大为流行。1965年日本政府公布了《轻四轮车法》,规定排量660ML以下的轿车、厢式车、货车可以得到减税、减保险费、免收过渡、过桥费、简化验车、验牌照手续等等优惠,这就使得日本10家汽车公司中的5家参加轻四轮车的竞争。原来生产三轮车的马自达公司、大发公司以及生产两轮车的本田公司、铃木公司后来都转产轻四轮车了,这就是政策的引导和刺激加快了日本轻四轮车的发展,从而也成就了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今天。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汽车进入农村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加快汽车进入农村市场的一些优惠政策,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贡献力量。

二、解决思维方式问题。有人说目前汽车进入农村没有市场,农民的购买能力弱。的确,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撰文指出,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前提下,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持续拉大,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社会差别也在持续拉大,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我国开放搞活的政策支持下,广阔的农村发生了xxxx的变化,农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明显加快。根据相关统计,在“十五”期间,我国新建和改建农村沥青路和水泥路里程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翻了一番,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长约为130万公里,占全部公路总长的3/4。与此同时,中国农用车的保有量在过去的十年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xx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公安机关和农机部门管理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近4000万辆,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1/3以上。另据保守估计,在农村公路上还有至少1000万辆无牌无证车辆。“十一五”期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用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未,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以上说明,中国农村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广阔,前景美好,汽车界的各有关同仁应该要改变那种旧的思维方式,面向未来,毕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农民,9亿农民生活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看不到农村市场的前景那是很不明智的。为什么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他们看好的就是中国广阔的市场,因此,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思路,尽早出击,为打入农村市场创造条件,抢占{zh1}一块市场。

三、解决买得起的问题。应该说我国农村目前购买能力弱,这是不争的事实,西部要弱于东部,内陆要弱于沿海,这是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但只要汽车界同仁热衷于研究,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就会推动汽车进入农村市场。有专家指出,农村的情况极为复杂,面临农村市场中地理、经济、交道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汽车市场应具备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低价位等特点。可以尝试在原有汽车的基础上通过尽量减少可有可无的配置,拿掉属于起舒适作用的配置,就可以降低汽车的成本和售价;另外可将排污的限制标准与城市有所区分,城市用欧Ⅲ、欧Ⅳ的排放标准,而农村是否可以只用欧Ⅰ,{zg}欧Ⅱ的标准,当然,这样的区别对待是有针对性的,而且是作为过渡期的一个保护性政策。同时还可不用电喷,改用化油器,从而{zd0}限度地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这样制造出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汽车。总的说,生产的农用车切合实际,农民买得起。

四、解决生产和生活适用的问题。农民与城市居民的需求不同,对于农民来说,汽车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消费品,而且是生产、致富的工具,汽车业为农民造车既要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要求,尤其要根据农民在田间地头、走亲访友、发展副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发设计多功能的产品。最近,玉柴为调整玉柴集团的产品结构,分散市场风险,促进公司的发展,为社会增添新型环保发动机,根据市场的需要,玉柴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设计开发YC4DA系列柴油机,应用玉柴的柴油机设计理念,对各主要零件进行优化设计,全面提高各项性能和可靠性,经过不断的改进和试验验证,目前已成功开发两个系列的小{wp}系列柴油机,也吹响了玉柴向多缸小缸径柴油机市场进军的号角。玉柴的这种作法就是较明智的作法,应该要根据市场行情,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向各个不同层次市场迈进。我们其它一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也应根据各自的实际,瞄准农村市场,研究开发农民适用的汽车及零部件投放市场。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汽车_zuo枫叶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