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故事:"xx救心丸"的幕后英雄_enginebalance的空间_百度空间
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瓷葫芦里盛着一些小药丸,谁要是突发心脏病,含服几粒很快见效,这就是“xx救心丸”。此药诞生20多年来,不知挽救了多少心脏病人的生命,老病友们都叫它“救命丸”。

  全国目前只有三种中药配方工艺属于{gjj}机密,xx救心丸、云南白药和片仔癀,而北方的xx救心丸更是和南方的云南白药媲美齐名。

  这样一个蜚声海内外的中药滴丸,它的发明者却是一个“半路出家”、在工作后才开始学习研究中药理论的中药专家,她就是天津中新药业集团高级工程师,74岁的章臣桂教授。

  不知不觉走在改革前沿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向祖国大地。

  那一年,章臣桂已是人到中年,在天津市中药研究所研究室担任主任职务也已5个年头。那一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还荣获了“天津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当时正在全力攻坚xx救心丸的研制工作。”章臣桂说,1978年是很关键的时候,早在改革开放前,天津的中药研制改革就已经开始了,一些医药专家都在潜心研制新型中药,其中章臣桂带领的课题小组1976年开始负责xx救心丸的研发工作。

  xx救心丸主要作用是xxxx,主治心血管病,虽然是中成药,但经过特殊工艺,含服起效迅速,这个看似简单的中药材配方,却是章臣桂他们经过成百上千次不断试验得来的。

  “我们组里的十几个人都很支持我,他们是我工作的有力保障。”章臣桂说,她有个非常棒的科研小组,而小组成员多数都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不被看重”的人,这些人憋着一股劲要搞出点“响动来”。

  研究xx救心丸的配方开始有很多种,为了保证临床试用时{jd1}安全,需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进行筛选。

  在1983年以前,xx心血管病的xx是硝酸甘油,但是副作用太大。章臣桂研制的中药xx救心丸,就是要达到硝酸甘油的治病效果,但副作用却非常小。

  一次,章臣桂做xx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功效对比试验,硝酸甘油口服2分钟就起效,而他们的xx救心丸给动物服用后,10分钟过去了,没有看到明显效果。

  当时,章臣桂的心一下凉透了。

  “没有效果,这几年的努力白费了?到底错在哪里?”章臣桂心里想着,同事们都看出她的脸色非常凝重。

  在仔细检查观测数据后,她发现大约服药5分钟左右,仪器已经记录下了和硝酸甘油同样功效的xx反应,是因为观测人员疏忽没有看到,他们的研究是成功的。

  章臣桂和同事们这才笑逐颜开,如释重负。

  xx救心丸1983年正式投产,当年销售量就达到113万瓶,为天津实现利税27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字。

  拿章臣桂的话说,他们这批一心想做事的老科研人员,不知不觉地走在了本市医药行业改革的最前沿。

  不记得衍生多少“{dy}”

  xx救心丸是天津药材公司与中药六厂配合研发打造出来的精品,制成了国内{dy}个可直达病灶的滴丸含化制剂。

  章臣桂说,在此之前,中药制剂以丸、散、膏、汤为主,服用十分不便。她提出的xx救心丸,作为中成药,不仅提高了难溶性xx的溶出速率、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和显效速度,而且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并且服用携带方便。

  中药六厂的技术人员说,章臣桂等老一辈科研人员研制的xx救心丸被称为中国{dy}滴丸,是中药现代化改革的一面旗帜。

  产品问世不久,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赏,成为业界和患者公认的xx冠心病、心绞痛的{sx}药,而对于患者,这种药更是被誉为“救命丸”,30年来畅销不衰。

  中药不同于西药,虽然药品设计出来了,但是如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又是一个难题。

  章臣桂说,产品投放市场之初,厂里只有一个小的滴丸生产车间。

  为了让现代中药与国际标准接轨,1991年,厂里率先参照国际标准,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滴丸系列产品技术改造,引进国外西药先进制药技术,与中药生产相结合,在全国{dy}个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滴头滴丸机,引进德国泡罩包装生产线,建成了全国{dy}个规模化、产业化的滴丸制剂基地。

  1997年,中药六厂成为全国中药行业{dy}个通过GMP认证的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为提高xx救心丸生产质量奠定了基础。

  为了确保xx救心丸的疗效,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章臣桂对xx救心丸每味入方中药材都做了大量成分化验比较,最终确定四川的原材料质量高。

  于是,中药六厂在四川省都江堰合作建立了国内{dy}家万亩川芎GAP药源基地,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对xx救心丸的药理、药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使滴丸产品达到了绿色中药的标准,并{dy}个通过了国家认证,成为全国{dy}家绿色中药出口示范企业。

  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各有效成分,增加了xx救心丸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章臣桂说,自从研制出xx救心丸,她都不记得后来衍生出了多少个“{dy}”。

  “盲人”摸象

  1983年至2000年9月,章臣桂担任天津市药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获天津市“科技状元”称号;1995年再获天津市“巾帼科技英才”称号并被天津市科委定为培养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导师;2000年至今任国家中医药带徒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她可算是天津中药行业的一面旗帜。有人说她是“一药成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刚到天津工作时曾两次打报告回家,对中药根本不喜欢。

  1934年,章臣桂出生在江苏省江阴,中学毕业考入南京药学院学习西药学专业。1958年7月,章臣桂毕业后,一直学习西药理论,准备大干一场的她却被分配到天津药材公司当学徒。

  除了水土不服,更让章臣桂郁闷的是,来到天津中药材厂下属的中药研究所,她根本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因为她对中药一窍不通。

  1958年的药材公司,都是以老药工为主,根本没有大学生。

  据章臣桂说,当时很多一起来天津工作的同学都被分配到其他西药类研究所,当时她很羡慕那些同学的“好命”。

  既然在中药研究所工作,自然要懂得中药,但是当老药工给章臣桂讲中药理论时,她却像听天书,一头雾水。

  “药的基本知识是一样的,可是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不一样,因此中西医研究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回想起当年的尴尬处境,章臣桂说,刚到天津的一两年,她一直有“情绪”。

  章臣桂在天津中药材厂和张克让、田邵麟两位老药师学习中药研制技术,而这两位都是改革开放后改革传统中药、创制中国现代中药的奠基人之一。

  “某某调回上海去工作了。”{yt},章臣桂听说和自己一批来津的大学生回到南方工作,马上有了回家的想法。

  “当时就是不想在天津干了。”章臣桂开始给上级领导打报告,申请调回老家去干她的西药专业研究。

  {dy}份报告很快就被退回了,老领导对这个年轻大学生十分重视,做她的思想工作。但章臣桂不服,继续操笔“据理力争”,但领导还是不放她走。

  “但这次我是有条件的。”章臣桂笑着说,如果厂里留她在天津继续工作,就必须给她时间专门去深造中医药知识。

  厂领导当即表示,只要她能联系上学校,就让她去学习。章臣桂很快联系上了北京中医研究院,开始跟随她的{dy}个中医药导师冉教授深入学习中医药理论。

  起初她也是听不懂,感觉中药理论太玄妙了,不过随着不断深入学习理解,她开始对中药的辩证治病原理入门了,而且越来越感兴趣。

  就这样,用章臣桂的话说,“我从一个中医学界的‘盲人’慢慢走上一条能‘看’得见的正道了。”

  国外深造心系祖国

  1988年,在xx救心丸新型中成药成功后,章臣桂到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医学研究部做访问学者,参加新药研制工作。

  在比利时,本来分给她的是xx萃取粗化研究,但由于去晚了,让她和其他科研组搞外用xx药的课题,她负责研究生物体外细胞筛选。

  后来回国后,章臣桂就是用这个课题,研发了京万红,而清咽滴丸也是利用在国外学的新技术研发出来的。

  无奈之下,章臣桂向厂长保证,一年半后学成技术,一定回国。

  到了约定时间,章臣桂参与的课题还没有研究完,该大学研究部导师极力挽留,希望她能长期留在国外工作,愿意给她一个实验室,配两个助手。如果执意回国,今后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就一点也没有她的份儿,甚至论文也不署她的名字,这将意味着章臣桂在国外的工作白干了,但她还是毅然回国了。

  回国几年后,章臣桂有申报院士的机会,要是在比利时搞科研项目发表的国际药学研究论文署自己的名字,她就能被选为院士了。

  “但我也不后悔,不为钱,也不为名,没有就没有了吧。”

  xx退休

  “我一直工作下去,xx退休。”

  见到章臣桂并不容易,虽然70多岁了,她依然很忙,一心扑在中药研究上。

  等了几天后,{yt}下午,记者终于在她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虽然在天津工作和生活了50年,但开口还是浓浓的江南口音。

  “上午刚去参加一个xx皮肤病新药的研讨会,明天又要到北京开会……”

  虽然是全国xxxx的医药研究领域大家,但章臣桂没有一点架子,见到记者一再解释为何很长时间才接受采访。

  对于自己晚年的生活状态,章臣桂说,她至今一直没有退休。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华山参滴丸”、“清咽滴丸”……近年来,运用现代滴丸技术,章臣桂所在的药业集团不断推出新产品,目前十个新品种已获成功并投放市场。

  在业界把章臣桂誉为“现代中药、滴丸专家”时,很少有人能体会到这个美誉背后沉重的压力。

  为了事业,章臣桂失去了很多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东西,这也许是老人一生的遗憾。

  在她的心中,最惭愧和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独生女儿,由于过去忙工作,作为母亲,她给孩子的爱太少了。

  “我和我先生当年都非常忙,忽略了和孩子沟通。”

  章臣桂的丈夫是做进出口贸易的,被单位派往国外长期工作。让别人无法想象的是,丈夫在国外忙业务,她在天津忙研制新型中药,两人相隔16年,丈夫60多岁退休了,才从国外回来和她正式团聚。

  “我xx有条件和丈夫到国外生活,但是我喜欢我的岗位,我舍不得这份研究工作。”

  作为中药滴丸制剂的开拓者,“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创出新药”成了章臣桂的一种使命。

  “我要一直工作下去,xx退休。”说着,章臣桂开怀地笑了。(李汝斌 孙毅婷 胡凌云)



郑重声明:资讯 【改革开放30年故事:"xx救心丸"的幕后英雄_enginebalance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