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改变现有厂的工艺流程,不需增加大型设备和构筑物,且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前提条件下,提出以下几个优化及强化常规工艺的化学除藻方法和辅助措施供探讨。 1.折点加氯杀藻。把反应池前的加氯量加大,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杀灭藻类。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能快速杀藻的方法,在国内水厂使用较多,能够有效地杀灭藻类,抑制藻类产生和繁殖。据有关实验表明,采用该种方法,除藻率一般能达到50%左右,并能除去水中的一部分异味,除藻后的原水再经常规工艺,能使饮用水中不含或稍含藻。 2.二氧化氯杀藻。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更好的xx、除藻和除嗅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卤代烃的生成量,降低矾耗,改善水质。根据有关实验发现:二氧化氯优于液氯,具有较高的氧化一还原电势,比液氯xx能力强,由于它不象Cl2,以亲电取代为主,而是以氧化反应为主,经氧化的有机物多降解为氧基因为主的产物,不会产生卤代烃等xx副产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小。但其成本较氯气高,生产条件较为苛刻,目前国内的部分制水企业正研究它来代替氯气xx的可行性。伴随新型的、简单的C1O2制取方法的出现,其在给水处理中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加助凝剂,即HCA—1阳离子净水剂杀藻。HCA—1属阳离子型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它是二甲基二烯丙基季胺盐的聚合物,水溶性好,能xx溶解于水成真溶液,质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处理剂标准。市售HCA—1固体含量为40%,分子量在10万左右,阳离子度>90%,残余单体3.9%。其作用机理是籍助聚合物本身含有的阳离子基团和活性吸附基团,对悬浮胶粒和含负电荷的物质通过电中和及吸附架桥等作用使之失稳、絮凝。由于有机高分子有极高的聚合度,故其架桥作用远多于核型无机混凝剂强烈,其商品的毒性及致畸变性实验已由检测证实:急性经口毒性试验HCA—1原液属低毒性,5‰应用液基本xx,HCA一1原液有中等蓄积性, 5‰应用液为轻度蓄积性,Ames试验、微核发生率及精子畸变率证明HCA--1原液无致突变作用。在生产应用中HCA一1的投加量小于0.3mg/L,远低于毒性试验中所提出的 5‰应用液的浓度,因而在使用上是安全的。对于高藻水,大量藻类飘浮在池的上部,水体pH值上升,常规净水剂混凝效果差,出水水质下降,当大量藻类进入滤池会增加滤池的负担。由于藻类表面带负电荷,易与阳离子型HCA一1接触,所以在反应池投加 HCA一1助凝剂能使水中的微生物絮凝成团,加速其沉淀去除。目前,该方法在我国其他省市已有采用,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使用。 4.加助凝剂高锰酸盐(PPC)复合药剂。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助凝剂,合肥自来水公司PPC预处理技术对合肥巢湖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已有资料证实。在一定泛围内 PPC的投量和它的除藻效率成正比关系。预处理中PPC的投量越高,沉淀水和滤后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其对低浊、低藻的源效果并不理想。 5.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在反应池前,把粉末活性炭和混凝剂一起连续投加于原水中,经混合吸附水中有机物和无机杂质后,粘附在絮体上的炭粒大部分在沉淀池中成为污泥排除。粉末活性炭作为助凝剂,可强化反应沉淀池对藻类的去除,并能去除异臭异味,特别是在藻类繁殖季节,用此法可作为应急措施。在我国,合肥自来水公司早已成功采用了该种方法。 目前,藻类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水厂的重视,我国部分自来水公司对其防治研究 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了了解藻类季节性变化规律,特别是水源污染较为严重的制水企业,对源水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找出与藻类生长相关的项目进行动态分析,初步掌握了藻类变化规律,选择如pH值、藻类计数、氨氮等原水信息提供给水厂,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水厂能够及时地调整制水处理参数,增加藻类去除率,尽可能地减少其对制水过程的影响,以确保出厂水水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于我们根据实际数据采取更为xx有效的抑制藻类生长的措施。 优化及强化常规工艺除藻技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仍然在积极探索中,如利用ξ电泳仪,找到去除藻类的{zj0}的混凝剂用量,并通过优化混凝条件参数和采用预氧化等措施,大大提高常规工艺的除藻能力,已有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我们期待着有更加有效、简便的方法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