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客课堂:话说染料(1)
      “五光徘徊,十色陆离”。梁代江淹《丽色赋》二句,原是形容景物鲜艳、花样焕彩。本文撷来,用以状写染料与颜料的色彩,纷纭斑斓,五光十色。

  “染料”和“颜料”,都是用于印花和着色。但是,它们并不隶属于一个家族。

  染料,是“能使纤维及其他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成于xx或人造。除少数需助剂外,大多都可直接溶于水中。

  颜料,则是“不溶于水或油的白色或有色的粉状物质”。它在水中只能被搅拌呈悬浊液,不能成溶液。因此,使用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黏合剂,才能把颜料黏结在物体上。那么,染料、颜料是何时出现的呢?这需要追溯到远古……

  人类“乃服衣裳”的初始,不知染色,丝绢麻帛都呈素白。劳动中,或狩猎或捕鱼,或砍柴或采集,素白的衣冠履带免不了沾染各种动植物的色泽,或猩红,或草绿,或靛蓝……

  人xx美,古今同理。这诸般无意中发现的颜色,宛如山花,绚丽悦目,为原始人所爱,经仔细观察,潜心揣摩,逐渐找到了各种动植物的xx染料的源出——

  红色的苏木、茜草、胭脂虫;黄色的黄枦、栀子、槐花;蓝色的菘蓝、木蓝、蓼蓝;紫色的紫;绿色的孔雀胆;黑色的桦果、涅石、棓子、莲子壳、化香树;茶褐色的厚皮香,等等。从此,开始研究提取色素,并运用种种染料美化生活,装扮自己:“红脂白粉,绿衣黄裳。”

  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在各个方面,总是善于凭着一双慧眼和巧手,将自然界的美,收入生活中。这染料与颜料就是纳入生活天空的七色彩虹。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古时人们把“青黄赤白黑”五者作为正色;“令人目盲”,是说五色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孙子说:“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意思是,原色只有五样,但用它们调配出的彩色(间色),不知有多少,却是看也看不尽的。说明染料能染出许许多多种颜色。

  我国最早记载服装颜色的《尚书·皋陶谟》说:“天命有德,五服五章。”说的是尧舜时代,服装有五种花色,分别为“供王、公、卿、大夫、士之服也”。

  周朝服装颜色更为繁杂。《礼记·礼运》载:“五色、六章、十二衣。”章:花彩。

  《左传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黑与青谓之黻(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承五色之用。”

  周朝设有专门掌管濡染丝帛的官员,叫做“染人”。那时,染布与狩猎在经济上几乎齐名:“染人高晒帛,猎户远张罿(鸟网)。”白居易写的“因命染人与针女”,说的就是染布匠及织布工,男染女织。

  汉代刘安《淮南子·俶真》记载:“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这是说以涅石为染料染丝帛成黑色。早在周代就以涅染黑,所以,“涅”又代指以黑物染之。

  孔子《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这句话原是孔夫子回答子路的问题。孔子打比方说:“不是曾说有极为洁白的一种东西吗?染也染不黑。”“涅”,这里作动词“染”讲。


郑重声明:资讯 【帕客课堂:话说染料(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