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利用网民愤怒已成产业- 金融词典- heats - 和讯博客
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利用网民愤怒已成产业 [转贴 2010-02-28 12:20:06]   
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利用网民愤怒已成产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北外女生香奈儿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香奈儿”坚称因“博文批评教育制度遭到报复”,校方称其主动休学,而非强制退学,同学则称“香水女生”纯属自我炒作。虽然事实真相尚不明了,但名校漂亮小女生,博文批评教育制度的斗士姿态,遭报复而被退学的受迫害情节,每一个因素都那么适合炒作,那么迎合着庸众饥渴的眼球。

还是先弄清楚事实再作评论和判断吧,不要迫不及待和先入为主地挥舞道德大棒,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不要被不明来源的信息所预设的判断和情绪感染。可就是有人很傻很天真,轻信小女生的一面之词,义愤填膺地要拔刀相助、英雄救美——有人张罗着要为小女生提供法律援助,有人炮轰教育部和北外的校风,有人甚至已开始人肉搜索相关教师,网站关于此事件的标题也倾向性很明显:郝校长,请别骚扰我家人。事实远未清楚,真假尚末分辨,那么愤怒干吗?是真愤怒,怜香惜玉,还是跟着炒作和起哄?

息怒!淡定!从“讥讽挤公交车的是下等人的‘90后’炫富女”到“月薪3000以下就是下等人的雅阁女”,网民遭遇过无数次类似的炒作和戏耍,愤怒感和道义感已经被无良炒家利用过N次了,怎么就没有对这复杂的网络江湖长点儿记性?轻易地就跳起来了,好像不跟着骂几句就显得自己很不高尚一样。难道你们不知道,利用网民的愤怒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当你义愤填膺、正义凛然地口诛笔伐之时,炒家正躲在电脑后一边数钱一边骂你傻呢!

我曾经也很傻很天真、很愤很冲动,见不得网上那些不平事,看到有人在网上叫嚣就忍不住跳起来,但自从知道那个上网找骂的“90后炫富女”是人策划出来后,就感觉像吃了苍蝇那么恶心。没想到,诸如此类的炒作已成产业。

某天,收到一个自称某策划公司张某的邮件,说看到我的专栏评论,想结识云云,给了MSN让加为好友。网上闲聊几句后就说:我们正在为一个网络客户策划网上宣传,希望在本月中能有平面媒体的声音。由于是话题炒作,所以比较适合做评论。而我常写专栏的几家媒体,正好是他们的目标发布对象。我还是没搞清楚干什么事,他于是跟我讲细节:“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操作手法,在这个月10日左右,会有一段视频曝光,然后就是网络进行话题炒作,再就需要平面媒体对此发出一些声音”,发完这些信息后他加了一句:“呵呵,我想,您一位资深媒体人,对这类手法应该很熟悉了吧?”

看来我的见识真的太少了,感觉甚是惭愧,原来还有专门的炒作业务呢。在我表示出不感兴趣后,张某开始向我“公关”:我们策划的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争论价值的。过了几天,他又给我发信息说:不知你有没有留意网上有个“{yt}花光100万”的活动宣传?这个活动现在网上挺火,该活动是某网站委托我们执行的,这是上海某报的报道,很详细地讲了这个活动,不知你是否有兴趣看一下?

很显然,从策划公司委托公关公司,再到公关公司找网站和写手炒作,再挑逗和刺激网络跟进,这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经常被“丑恶”激得暴跳如雷、充满正义感的网友,当你看到背后这个产业链时,你还会那么不辨真相就愤怒吗?源头上的炒家非常明白,网络传播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关心事实、没几个人愿意核实真假的浮躁语境,“乌合之众”们空有一腔廉价的道德义愤和很容易被激起的正义冲动,更习惯于作道德判断而非追问真假,情绪很容易被炒作的“魔弹”所击中并操纵,易于被人编造的故事和场景所迷惑。这是一个变态、病态的传播生态,不过注意力就是经济,眼球就是经济,网民的愤怒感就成为文化工业机器上的润滑剂。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后断是非,再说利害——这是报社一位老报人给年轻记者编辑们的教诲,也是他对自己一直以来所坚守新闻职业伦理的精辟概括。我觉得这种伦理对网民来讲也非常重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当然先得追问某件事是真是假,然后再根据事实信息去判断这件事是对还是错,{zh1}才轮到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看多了炒作游戏的网友们,面对真假难以分辨的信息,请选择以沉默反抗无聊、拒绝被人利用,以冷静、客观而不是起哄、围观的态度去追问真相,千万别充当“眼球赚钱机器”的螺丝钉。

不过群魔乱舞口水横飞,我已分不清哪是以出位言论吸引xx的炒家帮手,哪是被利用、被忽悠、被蒙蔽、被挑逗的不明真相的网众。

曹林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利用网民愤怒已成产业- 金融词典- heat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