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案_浪淘沙_新浪博客
校本课程教案

 

空气1

                ——空气是什么

你感觉到空气了吗?可能没有。因为空气是看不见的。除了在大风中,否则你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你一直在不停地吸进和呼出空气。空气维持着你的生命,也维持着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空气以很大的力压在你的身上。但由于空气压在你身体外和身体内的力相等,因此你感觉不到。空气压力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动力机器,例如像喷气发动机等,就利用了空气压力。

你的肺活量有多大:

你的肺能容纳几升空气?像这样往瓶子里吹气,可以显示出你的肺装了多少空气。

 

 

 

 

轮胎里空气的压强能支撑住自行车或大卡车上的一切东西。在这儿,空气支撑着自行车和骑车人的共同重量。

 

气流的力量:

当你让空气从气球的颈口泄漏时,气球会很快地向前运动。这和喷气发动机的原理一样。

说明:

你可能由于弄水而把周围弄得一团糟,因此要记住在完成实验时把一切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空气2

           ——空气的存在

实验准备:

漏斗、广口集气瓶、水、橡皮泥、铅笔

实验步骤:

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但你看不见它。那么怎样才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呢?这个实验告诉你,一只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广口瓶事实上装满了空气,而且所装的空气还有支撑物体的力量。

1.将一团橡皮泥绕广口瓶的瓶口,使漏斗能固定在中央位置。

2.向下抚平橡皮泥,确定没有漏气孔。

3.慢慢地向漏斗中倒水。

4.水停留在漏斗里!(空气支撑着漏斗里的水,并使它停留在那儿,因为广口瓶中充满了空气,水不能流下去。)

5.用铅笔在橡皮泥上戳个孔。

6.现在水进入了瓶中。(空气可通过孔从广口瓶逃掉。)

看不见的支撑
这辆卡车的大轮胎里有空气,空气支撑着卡车和它承载的重物。

 

空气3:空气的力量

一、你怎样能不用手就把一只塑料瓶弄皱?

准备材料:

漏斗、温水、带盖子的塑料瓶

实验过程:

1.在洗涤槽里操作。将温水倒入瓶中。

2.摸摸瓶子,瓶子变热了。

3.倒出水,并迅速盖上盖,一定要盖紧。

4.观察到瓶子慢慢塌陷。

生活运用

抓牢玻璃
  有橡皮吸板的机器人能搬起很重的玻璃板。压在吸板上的空气使吸板牢牢地抓住了玻璃。

二、空气可以支撑物体,而且大量的空气甚至可以将重物抬离地面。

实验准备:

一摞书、气球

实验过程:

1.     将气球放在桌边上,并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

2. 往气球里吹气,气球顶起书,使书倒下。

生活运用

在空中航行
  气垫船用空气来抬起自己,所用原理和用气球里的空气抬起书本一样。在船身下充气,使它可以刚好在水面上航行。

空气4

一、用一股气吹灭蜡烛很容易,但如果你在中间放置一圆柱形物体,会阻止空气吹灭蜡烛么?运动空气的奇怪行为会使你感到惊讶的。

实验准备:

罐头、蜡烛、橡皮泥、吸管

实验过程:

1.将罐头放在蜡烛和碟旁边。用橡皮泥将蜡烛粘住。

 2.请成年人点燃蜡烛,按图示将吸管指向罐头。将吸管指向罐头背离蜡烛的那一边。

3.通过吸管吹气。气流绕着罐头运行而吹灭了蜡烛!

原理:高压力的静止空气推动低压力的运动空气,绕着罐头走吹向蜡烛。

二、为什么羊毛衣物穿着暖和?因为有空气藏在里面,空气使你身体的热散不出去。就好像你被一层暖和的空气毯包裹住一样。你可以发现如手套一类的羊毛衣物里的藏着的空气。

实验准备:

羊毛手套、水

实验过程:

1.叠起手套,使你的手指可以握住它。确定手套是干的。

2.手套浸入水里并挤压,空气就冒着泡从羊毛里出来了!细小的羊毛线缠成一团,将空气挡在手套里。空气阻止热离开你的皮肤,因此你一直感到很暖和。

空气5:空气的运用

一、变个魔术来阻止水溢出玻璃杯。你可以利用空气压力密封住玻璃杯,而水一直呆在里面——即使你将杯子口朝下!

实验准备:

卡片、洗涤槽、玻璃杯、水

实验过程:

1、在洗涤槽上方操作。将玻璃杯装满水。边缘一定不能有缺口。

2.迅速而小心地将玻璃杯倒个个。用一只手控制杯子,另一只手控制卡片。

3.小心地把手离开卡片,卡片仍贴着杯子,将水密封在里面。

二、飞行器是如何绕着地球高速飞行的?它们能利用空气的力量在空中飞行。飞机和一些特殊的高速轿车的发动机能产生强有力的喷气流,从而使飞机和轿车发动起来,这就是喷气发动机。你可以用这种力量使气球在屋中穿行。

实验准备:

细绳、吸管、胶带、气球、两用气筒

实验过程:

1.把细绳穿过吸管。

2.把细绳着架在屋中。把两条胶带粘在吸管上。

3.用两用气筒把气球吹起来。

4.抓紧气球的颈口部,把它粘在胶带上。

5.放开气球,它沿着细绳高速冲出去。

高速发动机
  这种高速轿车是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它有一个喷气发动机,可以产生非常强有力的喷气流,推动轿车飞速向前。

热和冷

              ——会吹泡的瓶子

实验准备:

三只可以弯曲的吸管、热水和冷水、水槽、胶带、一玻璃杯水、橡皮泥、塑料瓶、红墨水

通过加热将瓶中的空气挤出,然后再通过冷却将水吸到瓶子里。这样,就会看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步骤:

1.     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

    2.将其他吸管与{dy}支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

    3.用一点色素染一下玻璃杯中的水。

    4.将瓶子置入大盘子,弯曲吸管,使它探入玻璃杯中。

5.向瓶壁浇热水,吸管会排出大大的气泡。

6.再向瓶壁浇冷水。染色的水会经吸管吸入瓶中。

应用:瓶盖太紧时,你知道打开瓶盖的{zj0}办法吗?可以在瓶盖上浇一点热水,热能使瓶盖略微膨胀,于是瓶盖就不会盖得那么紧了,就可旋开了。

 

 

 

 

 

热和冷

              -谁先落下来

热能使物体飞起来。这是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实验准备:

塑料尺、木铅笔、金属勺、黄油、橡皮泥、纽扣三个、玻璃盘、热水

实验步骤:

1.用橡皮泥将尺子、勺子、铅笔固定在盘子里。

2.在纽扣上抹一点黄油,分别贴在三个物体上。

3.慢慢地将热水倒入盘子。

4.很快就有一个纽扣滑入水中,其他两个则不会动。热会传过金属勺,并且将黄油融化。热不会很快传过木头和塑料。

 

 

 

 

 

 

 

 

水:水从哪里来

为什么在凉快的早晨水滴会出现在植物上,而那时天空并没有下雨?通过冷却空气,你就可以知道水来自看不见的空气。这个实验也将告诉你,云、薄雾、浓雾是如何在空气中形成的。

实验准备:

冰、木棒、手绢、玻璃杯、卡片

实验过程:

1.     把冰包在手绢里。

2.     把冰用木棒压碎,你可能需要成年人来帮忙。

3.     把碎冰倒进玻璃杯,杯子必须xx是干燥的。

4.     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然后等几分钟。

5.     杯子边上出现薄雾,把一个手指伸向杯壁,手指湿了。

生活小常识:

清晨的露水
  在清凉的早晨,空气托不起那么多的水蒸气,在空气接触到冷的地面后,有些水蒸气就变成了小水珠,被称为露水。云、薄雾、浓雾都包含有在冷空气中形成和飘荡着的小水珠。

二、和朋友打个赌,用一根线不必打结,甚至手都不碰冰块就能把它提起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你却很容易做到。

实验准备:

盐、冰块、粗线

实验过程:

1、把线浸入水中,然后放在冰块上。

2、把盐沿着线撒在冰面上。等大约30秒。

3、现在提起线,看!冰块被吊起来了!

生活小常识

雪天的安全
  结冰或积雪的路是很危险的,因为路上很滑。把盐撒在路上使冰或雪化成水,交通就安全多了。

水:水的浮力

为什么某些又大又沉的东西,比如轮船可以在水上漂浮,而有些小东西却在水中下沉?这要取决于一个物体能向旁边排开多少水,或排水量是多少。物体排开大量的水,受到水强大的向上的推力,这个推力可以托住物体,使它漂浮。

实验准备:

玻璃球、橡皮泥、玻璃缸

实验过程:

1、把玻璃球放进水中,它们会沉在缸底,现在把橡皮泥做成球放进水中。

2、橡皮泥球也下沉了。无论是玻璃球还是橡皮球都没能向旁边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意味着水没有提供足够的向上的推力来托住它们。

3、从水中捞起橡皮泥和玻璃球,把橡皮泥做成一条小船。

4、把橡皮泥放回水中,现在它漂起来了!这条小船比球大,所以它能向旁边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意味着小船从水中得到了更大的推力。

5、加上玻璃球货物,船在水中下降了一些,但仍然漂着。

生活小常识:

船在海上

大船能向旁边排开很多水,所以它从海水中获得了很大的向上的推力。

你的力气大得会令你的朋友们赞叹!请来你的朋友,让他们提起一袋装满石头的沉重口袋,他们会感到很困难,但你却簋轻易地提起来了——只需借助水的帮助。

实验准备:

一大杯水,石头、塑料袋、盆

实验过程:

1、把石头装进塑料袋,请一个朋友提起它,这会很费力气。

2、把石头倒出来,把塑料提袋放在盆里,然后再把石子装进袋中。

3、把水倒进盆里,但小心别倒进袋子里。

4、现在提起装石头的袋子,这次要容易些,袋子变得轻多了。

生活小常识:

水的浮力
  在水里你身体不那么重了,因为水浮起了你的身体。水的浮力可以使受伤的人在水里运动得容易些,因此就更容易得到康复。他们可以在水中练习或玩耍。

 

磁体1

要按照要求做,并始终小心,特别是在使用剪刀、火柴和电时。不要让任何东西触到你的嘴和眼睛。要保管好磁铁,不要把它们弄丢了,千万不要将磁铁放置在电视机、电脑、软磁盘、录音磁带等物品旁边;不用时,将一块铁放在磁体两极之间,或将一对磁体吸在一起。

磁体是一种很神奇的物质。它有以至于无形的力,既能把一些东西吸过来,又能把一些东西排开。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磁体。比如,电机就离不开磁体,用电机可以开动火车,也可以做理发用的电吹风。我们能够听到磁带或唱片上的音乐,也是磁体的功劳。计算机用磁体来储存信息。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大的磁体,并有它自己的磁力。

磁性矿物
  最初发现的磁体是被称为xx磁石的矿物,其中含有铁,能吸引其他物体,很像磁铁。

极光 

  在地球两极的极地天空中产生的极光,是由地球的磁性引起的。 

 音乐与磁

 磁带录音机的放音装置和耳机中,都带有磁体。磁带上记录信息的物质是磁体的粉末,称为磁粉。

一些科学家认为,鸽子是依靠地球的磁性来帮助它寻找回家的路线的。

捡回形针
  用一块磁铁会很容易把掉在地上的回形针捡起来,因为回形针是用铁金属制成的,而铁最容易被磁铁吸引。

认识电磁铁:

实验准备:

蓄电池(或干电池)、铁钉、漆包线、大头针

条形和马蹄形磁铁是一种不会失去磁性的永磁体。你也可以利用电流来形成一个磁铁,我们把它称作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带有磁性,断电后即失去磁性。电磁铁之所以带有磁性,是因为缠绕着的导线在通电时形成了一个磁场。

1.     用钉子挨近大头针,大头针没有被它吸上,由此判断钉子不是永磁体。

2.     把导线系在钉尖。

3.     将导线紧紧地在钉子上缠100圈,缠绕的方向不变。

4.将导线的两个端点联到蓄电池的两个输出端上。

5.再次试验钉子,这次它就吸住大头针了。

6.将导线与蓄电池断开后,导线中不再有电流流过了,大头针也就从钉子上脱落下来。

运用:

吊车使用电磁铁来搬运废钢铁。当吊盘(电磁铁)通入强大的电流时,废钢铁就被吸到吊盘上,然后将它运走。切断电流后,废钢铁就从吊盘上掉下来了。

 

 

磁体2

实验准备:

电磁铁、蓄电池、一个漂浮的磁体、软木片、一根竹签、线轴、两块条形磁铁、两个钢制图钉、火柴棒两根、橡皮泥、三根导线、两根橡皮筋

实验1

电磁铁有S极和N极吗?用前面实验中曾做过的漂浮的磁体来做一个试验,看看电磁铁是否有磁极。

实验步骤:

1.用钉尖接近漂浮磁体。

2.现在将导线两端交换一下再联接到蓄电池上,导线中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刚才相反。

3.再重复上面的试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小结:

电话机中装有电磁铁,由于流过电话的电流不断地改变方向,使电磁铁发生震动,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实验2

电动机的工作应用了电磁学原理。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简易的小电动机。真正的电动机里面有一个平稳转动的线圈绕组。我们做的这个简易电动机只能震动不能转动,但它同样能告诉你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步骤:

1.将铜导线(漆包线)沿着线轴的两个端面绕成线圈组。

2.用橡皮筋把线圈绕组固定住。

3.将竹签穿过线轴中心。

4.将线圈两端点接到金属垫圈上,并把垫圈套在竹签上。

5.把像皮泥分为四块,将竹签穿着的线轴架到两块橡皮泥上,另两块橡皮泥分别放在线圈绕组的两边,用于固定磁铁。

6.用火柴棍把两根导线的端点固定在蓄电池的输出端上。

7.将两个图钉按在软木上,把剩下那根导线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图钉上,再将与蓄电池连接的一根导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图钉上。

8.现在,还有两根导线的一端没有联接任何东西。把这两个接头弯成铯状,挂到两个垫圈上。用硬币与两个图钉接触,线轴就会动起来。

小结:

电钻是由电动机带动工作的。当接通电源时,线圈绕组就在里面转动,并带动钻头转动。在家里有许多电器都带有电动机,如吸尘器、食物加工机等。

 

自己会平衡的木棒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懂得有关杠杆原理的简单知识。

活动准备:

一根光滑的木棒,直尺,胡萝卜,天平

活动步骤:

1、演示实验,把一根光滑的木棒平放在分开的两手的食指上,使木棒平衡,然后把两个食指慢慢相向移动,直到合并在一起为止。奇怪的是,两个手指碰在一起的时候,木棒还保持平衡,没有掉下来。反复做几遍:木棒{zh1}总是平衡的。

2、让每个学生拿出直尺,让他们做刚才的实验,结果发现直尺总是平衡着的,问学生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3、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指正,总结出原因:在手指分开的时候,离木棒重心近的那个手指,负荷的重量比较大。压力大,摩擦力也大,离重心近的那个手指一定会比离重心远的那个手指受到更大的摩擦力。因此离重心近的那个手指就不在木棒下面滑动;滑动的总是那个远离重心的手指。因为每次都有一个离重心较远的手指在移动位置,所以,两个手指{zh1}碰在一起的地方,必然是木棒重心的下面,这样木棒总是平衡的。

4、用胡萝卜再做一次,并且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在两个手指碰在一起的地方把胡萝卜切成两段,是粗的一端重,还是细的一端重呢?

(用天平称量)

5、思考:一头重,一头轻,胡萝卜是怎么会平衡的呢?

6、总结。

制作不倒翁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鸡蛋、蜡屑、螺丝帽,大铁钉、小刀、酒精灯、绘图纸、胶水、水彩笔、剪刀。

活动步骤:

1、在鸡蛋的一端凿个洞,到出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凉干蛋壳,使蛋清在蛋壳内壁形成一层坚固的膜,用剪刀对蛋壳边缘略作修饰,保留蛋壳的3/4以上。

2、把蜡屑放入蛋壳内,约占蛋壳容积的1/2,用酒精灯将螺丝帽加热后,轻轻放入蛋壳内,使蜡熔化,在蜡尚未凝固之前,把蛋壳放在碗内热水中,用大铁钉稍稍拨动螺丝帽在蛋壳内的位置,使蛋壳能竖立在水中。

3、小心取出蛋壳,竖立在瓶口上,保持壳内的蜡液和螺丝帽位置不变。

4、用绘图纸做一个锥形的帽子,帽子下端开一些小口,将帽子罩在蛋壳的开口上,粘牢,再用胶水在纸罩和蛋壳上涂一遍,等胶水干透后,在蛋壳上描画不倒翁的脸和外观装饰。

5、把制成的不倒翁放在桌子上,用手扳动,使它倒下后再松手,看看它能否自动立起。

 

 

光对小豆芽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对光的反应。

(二) 器材:绿豆、黑纸、标签、定书机、剪刀、塑料杯、棉花。

(三) 步骤:

【实验一】观察植物生长的方向

                          

【实验二】种子萌发需要光和水,植物是否喜欢亮的地方
(1) 每个人制作五个,贴上标签如下图:

              

 

(2) 每一培养皿的绿豆要一样多,豆子发芽需加水,若要浇水,可由洞中加入,若无洞口,打开罩子,在浇水后,盖子立刻盖上。

(3) 小心照顾,一周后成果报告。

(四) 讨论:

(1)     植物沒有光会不会发芽?

(2)          2)已经长歪斜的室內植物如何使它回正?

(一)              实验目的:学习叶脉的制作方法。

(二) 器材:

1)采集树叶。

2)镊子、烧杯、软毛刷、塑胶手套、水彩染料、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量杯、吹风机。

(三) 步骤:

(1) 将洗净的叶片用镊子放入燒杯中进行热浴。

2) 將叶片煮成茶褐色、茶肉软烂、叶脉未破坏前夹出。

3) 放入水槽中,戴上手套,將叶片洗干净。

4) 將叶片夹在手掌或木板上,將叶肉刷掉,要轻刷以免叶片破裂。

5) 漂洗干净。

6) 吹风机吹干后,用水彩涂上你最喜欢的颜色。

(四)讨论:

叶肉、叶脉、哪样较坚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校本课程教案_浪淘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