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的机会观质疑
——正确的科学研究起点观探析
邹
2、“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的新起点观探析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科学研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研究是人类进行的一项主动性活动。它是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不被动地适应客观世界的行为表现。科学研究这项活动,需要充分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尽{zd0}可能地发挥人的能力和才智。头脑不聪明、缺乏应有的智慧的人,是无法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人是智慧生物,人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会根据现实世界的各种表象,进行实质性的、超现实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往往是尽可能地趋向于真理。这种思考越接近真理,就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越能把握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越能准确地预测未来。
科学研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需要发掘人的聪明才智,就是需要调动人的思考能力去充分地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找到真理。这种理性思考,包括严谨的逻辑理性思考和辩证的哲理性思考。越严谨的逻辑理性思考与越辩证的哲理性思考的综合就是越真正的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更易找到真理,是真理性思考。也就是说,科学研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找寻真理,需要进行真理性思考。
其次,我们应该明白,科学研究要能预示实践活动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根据科学哲学的辩证的实践优位论的思想可知:科学研究受到实践活动和科学技术的限制和约束。也就是说,实践活动和科学技术决定科学研究的成败,决定科学研究在理论引导下的发展方向。只有当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实践活动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不违背的时候,科学研究才能有现实价值,才能有实际成果。
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依托现实,但本身却是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要能表现出对未来的指向,这离不开思考活动的参与。只有思考这种主观活动,才能超越客观的现实,指向越过现实的未来,也才能猜测未来。当然,思考活动对未来的猜测,有可能正确,有可能不正确。只有严格按照逻辑理性思考,才会合理、正确。这时,科学研究才能在现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取得有效的成果。但这种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实践活动来说,不一定有现实价值。有时会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前文提到的克隆人,网络黑客、核武器等。要想让科研成果有现实价值,还必须运用辩证的哲理性思考,权衡利弊、得失,看是否有利于社会实践。只有在严谨的逻辑理性与辩证的哲理性综合起来构成的真理性的思考活动的参与下,科学研究才会既有成果,又有价值。这样,科学研究才能造福于人类社会实践,科学技术才能显示出人文关怀。所以,科学研究要做到既有成果,又有价值,其实是离不开真理性思考的。
况且,科学研究对过去而言,是积累知识、描述理论;对现在而言,是进行实验、投身实践;对将来而言,是探求真理、创新科技。科学研究要超越现在,才能跃入将来,要求得真理,才能创新科技。在这个力图跃入将来、创新科技的过程中,是离不开积极的真理性思考的。有且只有运用积极的真理性思考,才能跨越现在的障碍,迎来辉煌的将来。由此可知,科学研究,确实离不开真理性思考。
{zh1},我们应该明白,科学研究活动其实是从真理性思考活动开始的。
科研工作者从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之前,都必须考虑到:将这项科研活动进行下去,是否会成功,是否会有成果?这就要进行一系列的严谨的逻辑理性思考,尽量找到科学研究能取得成果的可能性。也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科学研究资源,进行辩证的哲理性思考,进一步分析继续实施研究的可能性。还要依据相应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辩证的哲理性思考,以便确定该项科研成果是否有社会价值,确定该项科学研究是否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下面通过分析一个假设案例,来体会科学研究活动是怎样开始的。
假设要对“克隆人”进行研究,在开始实施研究时,会做什么呢?
先会依据逻辑理性思考一下,“克隆羊”,“克隆牛”都已经研究成功了,那么,“克隆人”有成功的可能性。再根据自身掌握的科研资源,进行机会性寻视。如果有“克隆羊”的相关实验设备及技术资料,再作些“克隆人”所需设备及技术资料的准备,那么“克隆人”的科研活动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根本没有“克隆羊”的相关实验设备及技术资料,便会有放弃该项研究的想法。然后,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辩证地思考一下,“克隆人”会破坏社会伦理,不值得研究。
通过对“克隆人”的案例的假设性分析,可以清楚,只有经过真理性思考并过关后,才能开始该项科学研究。如果真理性思考没有获得通过,尽管有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及进行研究的机会性,也会放弃该项科学研究。从而间接地说明,科学研究活动其实是从真理性思考活动开始的。也就是说,科学研究活动始于真理性思考活动。即,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
三、案例补证“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
科学研究要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要不断地探寻理论,追求真理,要寻求一种“必然”。当然,很多“必然”中会产生一些“偶然”,会露出一些“机会”。对科学研究而言,抓住了“机会”就可以发现“必然”。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机会”都能被抓住。也正因为如此,能很好地进行机会性寻视,觉察出机会并抓住机会的科研工作者,才表现出科学研究的才华,才能创造出科学研究成果。
像苹果落地这样的“偶然”,这样的“机会”有很多,许多人都熟视无睹,而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其中离不开牛顿积极主动地进行真理性思考。没有真理性思考,就是“机会”天天在眼前,天天在身边,也看不见,也抓不住。
当然,随着理论层次的不断提升,逐渐地,很难在自然界直接通过观察、思考而获得重大理论发现。现阶段,往往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含量的试验,才能发现一些科学理论。再慢慢地,地球上的实验室也满足不了探寻科学理论的需要,而要进入到太空中去,进行一些建立在一定的太空科技水平基础上的太空科学实验了。近来,人类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研究。像这样的科学研究,{jd1}不能说是“始于机会”或“始于机会性寻视”,而明显地带上“始于真理性思考”的烙印。
在《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101到103页中介绍的“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的三个案例:太阳中微子实验,复杂性研究和昆虫飞行测量,都可以明显地体会到“真理性思考”的痕迹,尤其是昆虫飞行测量,更能寻找出明显的不断调整研究目标进行“真理性思考”的迹象。研究者最初目标是想为微小飞行器研究做仿生研究,才进行昆虫飞行的测量,结果,没有得出微小飞行器的理论研究成果,却得出了昆虫飞行的测量的技术性研究成果:磁场传感线圈测量系统和图像跟踪系统。这项研究成果当然是不断地进行真理性思考,以致于不断调整研究目标而得出的结果。这其中,不能抹杀进行真理性思考的功劳,而仅仅将功劳记在“机会”或“机会性寻视”的名下。
四、个例证伪“科学研究始于机会”
我国二十多年前就启动了大飞机项目,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且大飞机试飞成功,随后,却被迫中止这项科研活动。目前,国家又准备投资500到600亿元重新启动大飞机项目。这次重新启动、重新开始,决不是“机会”造成的,而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权衡利弊才作出的决策。也就是说,是经过严谨的逻辑理性思考及辩证的哲理性思考综合得出的结果,是进行真理性的思考得出来的结果。这绝不能用机会观来简单地解释。
五、对机会观的辩证批判
机会观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研究起点观的束傅,激发人们继续深入探究科学研究逻辑起点的兴趣,是科学哲学理论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机会观还能提醒科研工作者,要根据自身资源的优势,有效地进行机会性寻视,及时把握科学研究的机会,调整科学研究目标,以便在科学研究上获得成功、取得成果。
但是,机会观可能会让科研工作者消极等待机会,进行惰性科研,让科学研究陷入“右倾机会”的泥潭不能自拔。机会观也可能诱导科研工作者盲目地进行科学试验,去寻找机会,而不讲求科研效益,浪费科研人力、物力、财力,使科研工作多走弯路。
六、“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的正确性及其意义
“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这一科学研究起点观,符合循环解释原理。
科学研究要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循环重复,而是由低层次推向高层次的循环往复。是既有循环,又有发展。循环是理论与实践的磨合,因为理论要从实践中产生,又受制于科学技术的现实状况,理论走到一定的高层次时,就要放慢脚步了,就要等待实践走到高层次,就要等待科学技术水平进入高境界了。这种等待的磨合,就是循环的结合点,但磨合后,理论又要先一步向更高层次进发了。实践激励着理论的发展,理论的提升引导着实践的发展,从而把实践引入到更高层次。所以,磨合是为了发展,磨合不会停步不前。这种理论与实践既磨合,又发展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科学研究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我们在对科学研究进行解释时,不能用循环重复的观点,而要用循环往复的观点。在循环往复中,贯穿着发展的一根主线。科学研究要发展。发展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离不开积极的真理性思考。只有真理性思考才能承担科学研究谋求发展的重任,只有真理性思考,才能推动科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进发。
所以,真理性思考,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之中,而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的起点。也就是说,真理性思考,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科学研究的中点,还是科学研究的终点。真理性思考是新近的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原来的低层次的科学研究的终点,而且伴随在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的中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对科学研究进行循环解释,不能用简单的循环重复进行解释,而要用复杂的循环往复进行解释。
那么“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这一科学研究起点观,符合循环解释原理时,不是符合循环重复解释原理,而是符合循环往复解释原理,符合螺旋式上升的解释原理。更清楚地说,“真理性思考”这一观点,既是起点观,也是中点观,还是终点观。
可以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进行以下具体的循环往复的解释:
首先,科学研究从真理性思考开始。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必须对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审视,尽力找到在此基础上的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研究的方向,并进一步找到科学研究的目标、科学研究的课题。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真理性思考进行机会性寻视。
其次,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一直在进行真理性思考。科研工作者一旦确定科学研究目标,就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源准备,包括人力(自身智力水平、理论知识、合作伙伴、工作助手等),物力(实验场地、实验器材、技术设备、实验条件等),财力(国家拨款、企业资助、个人出资、自身筹资,集体合资等)几个方面的资源准备。资源准备充分后,便投身科研实践,进行理论探寻。这其中,一刻也离不开真理性思考。科研工作者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真理性思考,调整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课题,以便获取有效的科研成果。
{zh1},科学研究终止于真理性思考。这种终止包括三种情况。
{dy}种情况:通过真理性思考,科研工作者认为,科学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有办法,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了,便终止该项科研活动。
第二种情况:通过真理性思考,科研工作者认为,该项科研活动可能存在理论错误,无法继续下去。或许,理论上没有错误,但现有的科研资源无法充分地满足科研的需要,如人力不够,物力不够,财力不够等,便自行终止该项科研活动。
第三种情况:通过真理性思考,科研工作者认为,虽然理论上可将科研工作继续下去,但考虑到社会实践的因素,不能将该项科研盲目地进行下去,必须终止该项科研活动。这包括目前对人类社会有害的(如“克隆人”)及未来对人类社会有害的(如“过度的太空探险”)。
在科研工作者把现阶段所进行的科研工作终止后,科研工作者并不会从此停止工作,而会运用真理性思考,去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去开展新的科学研究工作。只要科研工作者存在,科学研究的活动就一刻也不会停下来。科研工作者停止现有的研究工作后,会通过真理性思考,找寻新的科研项目。更广泛地说,只要人类存在,人类对真理进行追求的活动一刻也不会停止,人类总是在不断地向未知世界开战。
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这一起点观,将会让人们明白真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将会让人们更自觉地进行真理性思考,将会让人们由低级的自发思考阶段进入高级的自觉思考阶段,将会让人们彻底地解放思想,将会让人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自从有了人类,就表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有人的真理性思考在参与社会活动。这个活动包括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这个活动就是科学研究活动,从广义上说,整个人类的活动,就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科学研究活动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也将伴随着人类的消亡而消亡。科学研究活动走到尽头,也就是人类活动走到尽头。所以,要让人类活动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让科学研究活动一直进行下去,就不能让科学研究停步不前。
能够推动科学研究一直发展下去的,只有真理性思考。真理性思考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的活动之中,也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活动之中。人类必须重视真理性思考,必须学习真理性思考,必须学会真理性思考,必须变得真正聪明起来。
要想让人类变得真正聪明起来,人类应该有专门的思考能力训练机构,应该有专门从事思考研究的人员,应该建立思维科学体系,应该开设《思维学》课程,应该系统地进行思维学知识的积累与传播。
回顾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规范化、规模化的思想(理论)的诞生,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催生(引出)了农业革命;模型化的思想(理论)的诞生,促进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催生(引发)了工业革命;模糊理论(思想)的诞生,促进了电脑技术水平的提高,催生(引起)了信息产业革命。
那么,可以预测:模式理论(思想)的诞生,将促进人脑的真理性思考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将促进人类思维技能的提高,将发掘人脑思维的潜力,将开发人类智慧的宝藏,将让人类由低级的自发思维阶段进入高级的自觉思维阶段,将催生(引爆)智力产业革命。
根据“科学研究始于真理性思考”这一真理性思考起点观,人类需要更加重视思考,重视思考研究,要让思考更趋合理性、真理性,要让思维学真正成为一门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具有无限能量的科学。思维学应该作为一门正式的科学,登上科学的大雅之堂。人类到了该重视思维学研究的时候了,到了该真正变聪明起来的时候了。
让全人类真正地更聪明起来吧!
参考文献:
吴彤,2007年:《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观察》,载《哲学研究》第1期。
董美珍,2007年:《“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哲学研究》第1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临川唱凯中学)
作者:邹国保
联系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玉茗街体育路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