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饮咖啡饮料市场现状剖析_AND咖啡工坊_百度空间
2003年以前的中国内地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处于启蒙阶段。但随着市场的逐渐完善,中国饮料市场的日趋多元化、细分品类层出不穷,使得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增速明显。

  2003年以前的中国内地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处于启蒙阶段。1998年全国内地即饮咖啡销售量只有区区15000吨,相当于台湾市场的1/8。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来说,几乎为零。

  但是近年来,中国饮料市场的日趋多元化、细分品类层出不穷,使得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增速明显。尤其在2003年,即饮咖啡“雅哈”的推出,以其良好的口味和较低的价格,配合大量的媒体广告,打开了中国即饮咖啡的缺口。据了解,在2003至2008年之间,中国即饮咖啡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此期间即饮咖啡市场总体销售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高速增长的市场为即饮咖啡生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外即饮咖啡生产企业如雀巢、卡夫、UCC等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为争取未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的{lx1}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即饮咖啡饮料的前景仍将被看好。

  有业内人士总结出以下几点:缺乏情感方面的诉求;口味不够有吸引力,且不如咖啡纯正;包装不够漂亮,没有温暖的感觉且携带不便;很少广告投入;价格较高,健康诉求比较含糊等。咖啡被认为和其它饮料不同,少一些功能性的益处,更多一些情感和口味上的享受。即饮咖啡由于现有的包装缺乏情感,不能满足诱人的口味,没有解渴的功能,没有情感方面的吸引力,成了阻碍其发展的内在因素。除了口味因素,价格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咖啡饮料价格一般为茶饮料的1.5-2倍。我国咖啡成品90%是从国外进口的,需交纳进口关税,而剩下10%的国内生产的咖啡由于种植面积少,总产量很低。这些因素无形中提高了咖啡成品的市场价格。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对中国人来说,每天饮用的人毕竟还属于少数;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新兴消费阶层(如年轻白领、学生)对咖啡有很大的兴趣,但他们属于消费较不稳定的人群,也就意味着不会构成持久的消费能力。咖啡的稳定消费者主要还是以中年男性知识阶层为主,但他们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对新品牌的选择机会较小。事实上,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咖啡的饮用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因此,针对国内咖啡市场的消费者,更应该耐心进行咖啡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宣传咖啡的历史文化,才能在国内拓展市场。

  此次,百事与三得利得的合作打响了即饮咖啡市场的{dy}枪,随着饮料销售旺季的到来,在即饮咖啡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品牌,如统一、雀巢、麒麟、星巴克、娃哈哈等必将会发起反击,中国即饮咖啡市场“百家xx”的局面即将到来,这无疑会对中国即饮咖啡饮料市场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即饮咖啡饮料市场现状剖析_AND咖啡工坊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