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朝着打造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代”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未来中国将陆续发射其余30多颗导航卫星,计划在2020年最终组网完成,最快可以在2015年提供覆盖全球的定位、授时、测速及通讯等多项服务,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外,第四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
促使中国放弃自主打造,而走国际合作之路,是基于这样的心理与物质依赖关系:{dy},欧洲人基本不理会美方要中欧“分手”的压力,表现出中欧关系的“牢固”性;第二,中国承诺投入巨额,并有相当资金到账,欧洲正好缺乏启动资金,而从经济层面上看,中国国内GDP保有长期的高增长,这种物质依赖关系显示出越来越强的趋势;第三,中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互支持,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中欧关系向更高层次的伙伴关系发展;{zh1},中方怀有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内在渴求,而欧洲则怀有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获得商业先机的内在渴求,双方都可以相互满足,是为“合作”之根本特征。
进入2005年,欧洲政治开始转向,之前“亲华”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已经退下,由来自右翼政党的亲美政治家默克尔担任新总理,而法国也进入了领导人交替的时代,希拉克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亲美势力开始在法国兴起。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让欧盟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愿望变得暗淡,欧洲又迅速向美国靠拢。欧盟开始排挤中国。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欧洲人开始把平等的中国伙伴“降格”为需要对欧洲“言听计从”的“小伙伴”,疏远中国,或对中国提出更高的物质要求。
眼看着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甚至待遇还低于没有投入一分一厘的其他非欧盟国家,如印度等国,中国大为不满。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盟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国成了一条供欧盟人耍弄的“肥鱼”,除了挂得一个参与人的“好名声”之外,其他一无所得,反而要担负巨额资金投入,这样的“尴尬结局”令中方大为光火。
从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到手机的核心技术,再到IT行业中的PC市场上CPU及操作系统软件等核心技术,甚至是今天在市场上叫得很热的“电纸王”的核心技术“电子墨水技术”,都无一例外地握在别人手里。中国“市场换技术”,换回来的都是低端的“装配技术”,为全球资本家打工的格局一直没有实质变化,中国工人的血汗堆高了GDP产值,富了别人的钱包。
幸运的是,这次“告警”事故中,中国通讯业另外两巨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中国联通曾经品尝过因GPS未授时而出现瘫痪的苦果,就转而开发无需GPS授时的异步系统WCDMA,而中国移动也在2008年前启动自主的“TD-SCDMA”系统,减少了对GPS授时的信赖。不过,由于中国移动的TD-SCDMA系统在基站内置了GPS,依然与中国电信一样,不能xx脱离对GPS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