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书单2010年2月- 抚顺读书人- 抚顺读书人- 和讯博客
每月书单2010年2月 [原创 2010-02-28 08:42:45]   

每月书单2010年2月

  一般寒假读书都比较多,因为都是赶上过年,过年的时候,也不用看着孩子学习,我就有很多时间看书。还有这个月买了不少好书,很多都是心理学方面的书,所以够我看到开学的,这个月回头数了一下,还真不少,一共十八本,很多年没有达到这么大的读书量了,最关键的还是手头要有好书,有了好书就逼着自己赶紧读。

          



萧红的《商市街》

  读过那么多书,但是却很少有书重读,要是说读过三遍的,那就只有两本,一本书是程海的《热爱命运》,还有一本就是萧红的《商市街》。

  并不能说读得次数多就一定是最喜欢,对自己影响{zd0}的书。但是能读过三遍的肯定是非常喜欢的。我的《商市街》不是上面图片里的版本,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品经典中的一本,全套有一百多本,我几乎都有。那是中国现代散文{dy}次的全景式的展现。当时读了能有大半,喜欢的并不多,《商市街》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书上没有什么介绍,作者署名是悄吟,后来才知道悄吟就是萧红。知道以后就又读了一遍,薄薄的小书一两个小时就读完了。这次是给女儿读的。最近没有什么适合读的书,就到书架中去找,就找到了这本《商市街》。虽然里面的句子和现在的写法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女儿还是挺喜欢的。

   尤其是开头对饥饿的描写、对贫穷的描写,直白却又真实地震撼着人的心。接下来想为孩子读的书是《呼兰河传》。那本书比这本更精彩。



《致命的温柔》

  读完了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就想读艾米的其他作品。前天当当的书送到了,其中好几本都是艾米的。先看的就是这本《致命的温柔》。

  文笔故事都很好,让人欲罢不能,虽然没有《山楂树之恋》那么真实,那么震撼,但是已经很久没读过这么好的爱情小说了。

  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留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里面有一个让无数美女迷倒的帅哥江森(译音里面主人公都是英文名,而且里面夹杂了大量的英语,还没有译文,明显歧视我这种不会外语的中国人)。江森是个xx的美女杀手,对美女xx温柔,但同时又拒美女于千里之外,结果更让那些美女们难以割舍。爱情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越是拒绝,就越是渴望。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10px; TEXT-ALIGN: center"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203/383995/b_vip_381ABD835BF9CFCE4E526E831A9E1749.jpg" onload="var image=new Image();image.src=this.src;if(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少有人走的路2》

  所有的续集都没有原文精彩,但是因为《少有人走的路》实在太优秀了,所有即便这本书达不到他原来的高度,也同样值得一读。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成长,每年都有新的变化,而当我长大以后,很多人就成长得很慢,或者干脆停止了成长,每年都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为什么停止成长了呢,因为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变让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或接受一种陌生的关系,让我们对结果无法预知。远远没有拒绝成长xxx。但是即使我们拒绝成长,我们的环境还是在变化,我们还是要面对很多很多我们以前重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我们还是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遇到很多很多的我们从来没想过,从来没遇到过的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很多人选择退缩,用老办法解决。而不是选择继续成长。

  但是如何成长呢,要走那条路才是成长,而不是相反呢,这个要自己去探索,不过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学习心理学,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这样会更快更好的成长。读《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就感觉自己在成长,当然这些观念只能帮助我们去寻找我们的成长之路,并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成长,但是他们好像路上的路标,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楚,路在哪里,我们应该选择哪一条,才最适合自己。

  感觉读心理学的书,挺累,需要不断思考,反复咀嚼,读完了《少有人走的路2》,感觉有机会还应该再读一次,下面的《少有人走的路3》还是过几天再读吧。好书需要慢慢品味。

 



《盗墓笔记六》

   很少看网络小说,也不是很喜欢网络文学,只看过《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看了开头就总想知道结果,作者也就是利用读者的这个心理,没完没了地写下去了。《藏地密码》写了七本,总算写完了。《盗墓笔记》不知道要写几本。

   其实书里有很多硬伤,很多地方都因为缺少整体的构思,有很多问题。不过既然谜底总是没揭开,就总是想看下去,想知道作者{zh1}怎么去摊牌,怎么圆这个局。

   可是《藏地密码》{zh1}也有很多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等着作者好写续集,就好象电视连续剧,总是留点问题,让你想接着看。

  



《图解百魅夜行》

  女儿喜欢聊斋,以前总是抱着一本《漫画聊斋》看了好几遍,我就给她买了一套连环画版本的《聊斋》一共六十册,她也很爱看。日本的《百物语》介绍说是日本的聊斋,里面有很多插画,她也特别喜欢。在《百物语》的后面她又看到了这本书,于是又下单。

   书还是不错的,每页都有很大的插图,其实就是一本画册,加上一点文字的解释。读了好几天终于读完了。又给她介绍了卢延光画的《一百神仙图》,她也喜欢看。

   下一本书读什么呢?我给她介绍了三大明清笔记小说,《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接下来我就给她读《阅微草堂笔记》。

 



《七个心理寓言》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武志红的书,上一本是《为何家会伤人》。读完以后推荐给很多很多人,感觉真的很好。

  从xx心理学以来,到书店里总是到心理学部分看看,看到一架一架的心理学书,和前几年相比多多了,在当当上看到数不清的心理学书,买了很多很多心理学书,也看了不少。但是感觉有用的不多,感觉被触动的更少。那些书多数都是理论,而没有作者的情感和经历在里面,那么多理论,感觉和生活距离很遥远。也许正如康德所说情感是一种病,也许心理学者都想像康德和黑格尔那样构筑一个宏伟的理论大厦,但是理论真的那么有用吗?心理学仅仅只能用理论来表达吗?但是看了武志红的书以后,感觉这才是我喜欢的心理学。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读哲学,读了很多哲学书,家里的书架中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几乎占满了两排书架,但是真正读过的很少,喜欢的更少得可怜,即便算是喜欢,也感觉和自己的生活距离遥远。更喜欢泰戈尔、孔子的哲学,没有什么理论,用叙事的方法来讲故事,这样的哲学才是我们生活中的哲学。

   现在我迷恋教育著作,但是真正的经典理论并没有读过多少,自己喜欢的都是用故事来说明问题的书。心理学也是一样,但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作者并不多。

   如果说《为何家会伤人》是在讲故事,那么《七个心理寓言》就是武志红在构筑自己的理论,不过这种理论也是在用叙事的方法来讲的。最近读了几本好的心理学书,才发现真正触动灵魂的书要细细品味,反复阅读比如《内向者优势》比如《少有人走的路》,都读过两遍,《七个心理寓言》只是匆匆读过一遍,有时间还要再读,甚至三读,因为这是能够影响你的生活,照亮你的人生的那种心理学书。

 

《十年忽悠》

  这是我读艾米的第三本书,和前两本竟然都有联系,连主人公都相同。《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致命的温柔》中的艾米,都在《十年忽悠》里出现,能看出来,书中所写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真实的,也许只有结尾略加改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几乎都经历过爱情,都可以写出来,正因为都经历过,都有类似的心态,所以才更容易引起共鸣。

  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说《忽悠》明显不如《山楂树之恋》,也许《山楂树之恋》中的爱情太单纯,太唯美,以至难以超越。不过《致命的温柔》和《十年忽悠》也挺真实,毕竟时代不同了,那种爱情难以再现。

  我还是很喜欢艾米的书的,接下来还要读,想知道艾米还有什么故事。

  



《解读“疯狂”》

  读武志红的书,这是第三本了,虽然难免有点审美疲劳。但是感觉还是很好。

  读书,读得多了就发现那些编撰的书,水平比一个作者独自创作的书要差很多。读书,其实是在读一个人,在听作者讲述。一般听过一次,感觉很好的话,都想继续听下去,如果是一个系列,一般水平都会差不多,不过一个人写,一个系列一般也都在十本以内。超过这个数量,也很难写出精品了。要是论著,是那种写出来自己思想的那种,往往一辈子只能写出一两本精品就不错了。所以很多作者{dy}本非常精彩,往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过真正负责的作家,即便无法总是保持{df}的写作状态,也会注意每本书的质量,不会粗制滥造,让水平太差的作品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买书认准作者,一般不会错的。在出版领域,很少有品牌,出版社虽然有好有差,但是并不xx靠得住,相比之下,作者是一个更好的品牌。

  读书也是一样,感觉一个作者好,我一般都会继续读他的书,当然也有越读越失望的,但是大多数都感觉不错。

  武志红的书也是一样,这本书虽然照前两本《为何家庭会伤人》《七个心理寓言》相比略逊一筹,但是还是非常值得读的好书。

  书是和《为何家会伤人》是一个系列,书皮都差不多,这本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社会热点新闻中选取的,作者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自己和别人xx不同的解答,让人们能够换一个角度看,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很有道理。


《春天的故事》

   虽然说和十多年前比很少读小说了,但是一看书目才发现,每年也没少读,总有十本八本的,和别人比也不算少了。不过很少读爱情小说,看完了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系列,又读了一本,这本《春天的故事》并不是艾米的书,是在当当上下单的时候,从推荐的书目中选的。

   也是一口气读完,很美的爱情故事,虽然知道是小说,内容都经过加工处理,但是还是挺挑剔的,感觉巧合太多,有点假。不过故事还是非常非常感人的。

   因为有了《山楂树之恋》,所以这一本就显得略逊一筹,不过也很有特色,情节很抓人,心一直跟着故事的发展在悬着。{zh1}结局还不错,不是悲剧。不过也许是最近爱情小说读得多了,有点腻,并不是这本书的原因,是前面吃了一堆山珍海味,到这里感觉饱了吧。

  看看书架上还有两本爱情故事,先放一放,过几天再看。

《白色猎人》

   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也许是因为现在对这个题材有了xxx了吧。

   渡边淳一的书都是写男人和女人的,两性是古往今来小说艺术最重要的题材。我也很喜欢渡边淳一的小说,写得挺深刻的。渡边淳一的小说引进中国{dy}本就是《失乐园》,那时候还是接近十五六年以前的九十年代,那时候中国的社会风气还挺保守,《失乐园》里面大量的xx描写,在当时中国引起的轰动还是挺大的。至少中国的作家当时在文学作品中还不敢那么写实地描写性。不过现在看也就算不上什么了。当然渡边淳一的小说绝不仅仅是靠性来取胜,里面还有很多对男人和女人人性的刻画,深入细腻,细致入微。渡边淳一的小说也不是每一部都那么xx性的描写。

   渡边淳一是个高产作家,出版小说无数,这样的作家一般都会尽量避免重复自己,所以会主动的变换题材,也是一种挑战吧,这部《白色猎人》写的就是一个性心理变态的故事。和渡边淳一其他的小说一样,都是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个漂亮的女医生,但是从小受到继父和继父儿子的侵犯,结果变成了性冷感,然后专门猎获年轻的女孩,但并不是那种单纯的同性恋,而是一种性的变态。

   其实这样的小说很难说没受到过法国萨德的影响,萨德的小说虽然不入流,但是在心理分析中却很难回避。里面几乎都是性心理变态的人物,可以说是性心理变态的大全了。萨德的书也往往是一些性心理异常的组织的必读的经典。以前觉得挺好奇,没少看萨德的书。不过看过了也就不好奇了,有了xxx,所以再看《白色猎人》就觉得挺一般了。尤其是抱着对渡边淳一的期待读下去,就未免有点失望。

《至死不渝》

   这是读艾米的第四本书了,读书就是在读作家,一个作家写一本好书不容易。写很多本书不难,但是写的每本都是精品却很难。读一本书感觉不错马上会找到作者的其他作品读下去,能够读到第四本,还想读第五本的,其实已经不多了,很多很多作家让人读第二本的时候就会感觉上当了。

   今天在当当上找书影的时候看到几条评语,评价不高,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的。其实就是和《山楂树之恋》比,这几本书也是各有特色。

   艾米的书其实没有什么结构,但是描写那种单纯的小女人的心理非常细腻,非常真实。情节结构,是不那么经得起推敲,但是那种细腻的描写,却不是谁都能够写出来的。如果没有对生活那么敏感,那么真实的体验,是{jd1}写不出来的,至少我还没有看过别的女作家,把那种很敏感,很傻,很单纯,很天真,很痴情的女孩的心态这么真实地写出来过。艾米的小说中所有的女主角都是这样的女孩,心中只相信爱情,别的什么都不想不顾不管不怕,单纯得可以称为天使。这样的女孩可能很容易受伤害,被欺骗,得不到幸福,但是只有这样的女孩才配得上我们所向往的那种最圣洁的爱情。

《心灵的七种兵器》

  这是读武志红的第四本书,从{dy}本《为何家庭会伤人》开始,到《七个心理寓言》,再到《解读“疯狂”》,然后就是这本。感觉这本书是武志红{zh0}的一本,理论感最强。

  读过很多很多心理学书,包括一些心理学的名著,但是都没有多少感觉。我为什么要读心理学?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虚荣,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自信,而是为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最终改变自己。而很多很多心理学书,并不能给我提供一点帮助。

   读武志红的书之后,才发现这才是我要读的心理学,在这里我看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并且在他的书里,看到了,他推荐的很多很多他所喜欢的心理学书,这也为我以后的阅读指出了一个方向。

   接受——理解——改变,接受自己,理解自己,最终改变自己。我们都想改变自己,但是都发现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首先并没有真正接受自己,连自己是什么样的都不肯承认,不能接受,那种改变不过是虚妄的改变。

 

《木偶奇遇记》

   从小读书就喜欢书里的插图,一本好书,总是会有很多插图在里面,而且好书里的插图也都很精彩。

   小时候读《小布头奇遇记》、《小狒狒历险记》、《小灵通漫游未来》里面精美的插图让我永远也不能够忘记,其中《小狒狒历险记》里的插图最简单,所有我从头到尾都临摹了下来,里面有小狒狒、大猩猩、河马、狮子、斑马……好多好多动物。但是那时候的书都是黑白的,插图也都是简单的线描。

   现在的童书几乎都是铜版纸,配上彩色的插图,现在的插图和过去虽然不可以同日而语,但是同样有高手和平庸的差别,可以说多数都的平庸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平庸的。

   不过什么时候都是会有大师的,英诺森提就是这样的大师。我挺喜欢这样写实的风格,儿童插图,一般还是以写实的居多,尤其是这种细节非常详细的全景式写实作品,很受欢迎。

   类似的还有大卫、沃尔夫等等。都是我钟爱的画家,就冲着插图,也会买他们的书。

   《木偶奇遇记》我小的时候并没有看过,是长大以后才看到的。不过里面的插图也挺经典的。同样的故事,小时候读和长大以后读就xx不一样了。

   虽然家里有老版本的《木偶奇遇记》,但是看到这个版本,还是赶紧买了一本,书是十六开,全彩印,非常漂亮,{wy}有点遗憾的是插图还是感觉少了些。没想到周围的好几个老师也都不约而同的为孩子买了这本书,看来好书真是受欢迎啊。可惜女儿并不是特别喜欢,在我的引导下,当成假期读书的任务给完成了。没办法现在的好书太多了,这本书毕竟是上个世纪的经典了。

《青花》

   生活永远比小说更复杂、更离奇、更神秘。《青花》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的传记。一个四川的农村里发生的,一个大家庭的十几年两代人的故事。

   因为去年去过四川,所以对四川感觉很亲切,还特别的找出来四川的地图册,在四川的东北部查找书里提到的地名——青花、桐州、凌县、凤台,可是一个都没有查到。也许那时候是四川和重庆没有分开,查查以前带着重庆的老四川的地图册吧,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地名都是想像的。但是还是怀着一份好奇,上百度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不是没有,就是并不在四川。{zh1}终于查到了一个地名——青花镇,在四川东北。赶紧对照地图,找到了这个地方,也许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吧,不然不会如此巧合。

   书分上下两阙,上阙只占了三分之一,是一个叫青花的农村女孩,从一个贫困的家庭中走出大山,考进大学,成为村里{dy}个大学生的故事。青花不仅聪明,也是篮球排球健将,还酷爱文学,是学校里的名人。因此也遇到了让她心动的林风,林风喜欢拉二胡和小提琴,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潇洒英俊的才子。他们是有缘的,两个人虽然不在一个系,但是他们的家却只相距几个小时的路。在青花回家的路上,林风去送她,在青花去上学的路上,林风在镇里车站旁等她。而且一个远房的亲戚为他们介绍对象,结果就是他们自己。两个已经开始互相爱慕的人沉浸在缘分中。毕业以后他们在好朋友的介绍下终于一同分配到一个陌生的小镇——青花,在同一个学校里当老师。如果故事在这里接受这将是一个非常xx的爱情故事。如果再修改一下结尾,让两个人从此天各一方,或者一个人意外死亡,这将是一个和《山楂树之恋》一样的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是世界上的爱情都是不会停止的,接下来呢?接下来以后会怎么样?

   挺悲哀的是这么xx的爱情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悲剧,林风根本不是一个好父亲,迷恋上了xx,根本不管家庭,不管妻子青花,也不管刚出生的孩子林麟,也就是作者林悟。还欠下了一身的赌债,{zh1},青花只能和他离婚,林风从此去了南方,消失了十年。而青花一个人拉扯着孩子,为了还林风的赌债,甚至把房子都给买了。后面的故事就是林麟长大了,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情。十年之后林风回来了,四十岁的他一无所有地回来了,林风知道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青花却没有给他复婚的机会。再后来,林风和青花都分别再婚。时间在流逝,故事永远都不会停止。

   表面上看生活似乎没有小说那么离奇,那么复杂,但是其实那些平凡的下面,蕴含着比小说更复杂的世界,只是很多很多小说家根本没有能力写出那种复杂。


《少有人走的路3》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好书看到第三部也有点心理疲劳了吧,说不上是作者疲劳还是读者疲劳。总是找不到前两本的感觉了。可能是因为第三本里面采用了很多古希腊神话故事,而这些故事离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看到成串的希腊人名,就成为了阅读的障碍,也或许读到第三本,心理的预期就已经走低,而打不起精神了吧。

  也许很多作家在未成为作家的时候,都想过千万不要写续集,千万不要写那种打动不了作者的书。但是一旦成为了作家,可能都有点身不由己,有时候是出版社的约稿,有时候是读者的热情,有时候是朋友的鼓励,一时间就容易失去自我,一冲动就有了续集,并且再续集。

  这也怨不得作者,作家是靠版税生活的,但是出{dy}本的时候,作者一般都未必很知名,很少有人能先知先觉的知道能火起来,所以在版税上往往并不高,这样损失当然要通过续集,和再续集来弥补。

  所以只要书非常精彩,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为续集,在续集买单。并且也期待着更精彩的作品出现。

《硬币外传》

  盼着这本书,好久,终于送来了。可是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好。虽然都是故事,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几个外,都是围绕着硬币里面的内容来写的。和硬币本身没什么关系。并不是介绍硬币相关的知识。挺失望的。不过中国这么多年出版的关于外国硬币的书屈指可数,真正好的介绍外币的书实在是太少了。

  书里的硬币是彩图的,印刷挺漂亮,比别的介绍外币的书印刷好得多,这也是一个优点吧。不过相应的价格也很贵,因为里面聊聊可数的图片而全书都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有点太xx。

《活出全新的自己》

  可读性很强的一本心理学书,作者构思很独到,写成了一本小说,虽然情节挺简单的,但是更适合读者的口味。

  不过因为先读了很多比这本书更深入的心理学书,就未免觉得这本有点浅了。不过作为心理学的入门书,还是很不错的一本。

  作者从主人公被抓上了一个太空船开始写起,外星人都是心理学家,教导被选中的地球人进行心理学训练,提升他们的心理层次,{zh1}结尾设计得也挺奇特的,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心理学入门书。很适合从来没接触过心理学的普通读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一个马来西亚女孩黄艾琳到中国南京上学,毕业以后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去韩国、去西藏、去南亚、去欧洲,不是那种旅游,而是深度的旅行,在每个地方都要住很久,有的时候还打点工。学会了五种语言。因为没有钱,到哪里都住那种青年旅馆,很多人甚至男女混杂在一起的房间。还住过网络中介绍的免费的民宅。出门经常搭顺风车。

  一个年轻的女孩独自旅行,真的很不容易,生病、迷路、缺钱、安全等等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但是什么都挡不住对旅行的向往。

  每天晚上陆续给女儿读,读了能有半个月,不禁让我想起来我年轻的时候,一个人旅行,去西藏、去山西、去敦煌,虽然也没少吃苦,但是那种乐趣是无法形容的。

郑重声明:资讯 【每月书单2010年2月- 抚顺读书人- 抚顺读书人-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